百书楼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38章 刷新吏治和计发委

第938章 刷新吏治和计发委


韩爌敢提出这个问题,自然是有过考虑的。

    以前他或许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皇帝这次让他检查战时状态的执行情况,让他有了一点思索: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是皇帝提出的重大决策循环。要求以后每一次重大决策,都要按这个办法实施。

    韩爌认为可以多推出几个政策循环几遍,以此刷新吏治。

    他向皇帝说道:

    “外官三年一次大计,臣以为时间太长。”

    “今后可推出计划执行,每年举行小计。”

    “如此连续数年,认真执行计划,顺从朝廷的官员自然脱颖而出,把他们提拔到重要职位。”

    “低级官员则以新科进士补充,让他们适应官场的新规矩。”

    这是他的想法,听得朱由检点头赞许。

    担任首辅两年,他早已把韩爌看明白了。这个人不是什么治政大才,甚至都没有什么政治抱负,连李国普那样的新政奏疏都没上过。

    他对重制礼乐的态度一般,不反对也不热心——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官员的想法,朱由检对此能容忍。

    只要不明着捣乱,像反对王安石变法那样纠集出什么旧党,朱由检就能忍下去。

    如今,眼看这类官员的领头人韩爌有主动做事的意图,他饶有兴趣地说道:

    “先生这个小计,可谓无比贴切。”

    “不知先生有什么计划,要让官员执行?”

    得到皇帝认可,韩爌动力满满地道:

    “陛下先前在苏州厉行一税制,今年苏州的钱粮,已经再无拖欠。”

    “臣打算在各地推行一税制,以此考察官吏。”

    这是皇帝一再要求落实的,执掌财政经济委员会的韩爌,知道皇帝对此有多重视。

    以前他有些消极应对的意思,如今则打算好好做事。

    不过朱由检对他的能力和态度,已经不是那么信任。

    当初任命韩爌做首辅时,他提出了建虏之乱和财政困难两个问题。

    现在建虏之乱被他和袁可立解决了,但是财政困难方面,韩爌却没有上心。

    现在的财政只能勉强说是收支平衡,想要做什么事,只能去找意外之财。

    他担心韩爌还是三分钟热度,只要自己不催,他就混日子过下去。

    所以他琢磨之后,向韩爌道:

    “这件事是户部负责,先生可以交给毕尚书去办。”

    “他如今是弼政大臣,也是辅弼之一,要多尊重他的意见。”

    “朕有意把财政经济委员会完全交给他,先生觉得怎样?”

    财经委主任是韩爌最重要的兼职,正是因为执掌这个机构,他才有直接插手户工二部等衙门的权力。

    如今皇帝要把自己这个职位卸掉,韩爌心里当然一万个不愿意。

    甚至担心皇帝是对自己不满意,所以才让自己卸任。

    他心里念头转动,面上却不动声色道:

    “全听陛下安排!”

    “陛下觉得毕尚书合适,臣就虚位以待。”

    朱由检见他满心不甘愿,却不得不服从的样子,哈哈笑着说道:

    “朕让先生卸任,是有更重要的职位给你。”

    “先前你说的计划,朕觉得很是可行。”

    “这种计划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调动各部门实施。”

    “朕称之为计划发展委员会,由首辅兼任主任。”

    正式把这个能称为“小国务院”的机构提出来,交给首辅负责,扩大首辅的权力和责任。

    韩爌最初还不明白,但是在听到皇帝把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太府寺卿、司农寺卿、太仆寺卿、少府寺卿等有财政经济和监察黜陟职能的机构主官,全部纳入计划发展委员会后,顿时明白了这个机构是何等强力——

    掌握这些机构,就掌握了半个朝廷,这是名副其实的宰相权力。

    就连他身为首辅,也不由有些激动,有些颤巍巍地说道:

    “陛下,这……”

    “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臣何德何能,掌管这些部门?”

    已经心有定计的朱由检,对此并不担心,他向韩爌说道:

    “既然称为计划发展委员会,当然要负责整个大明的发展计划。”

    “除了士人以外,农工商,以及对应的农业、工业、商业三大产业的发展计划,都由计发委负责。”

    “现在先提出短期计划,以后这个机构成熟了,再做出三年、五年的计划,以供长期实施。”

    “这么重要的机构,除了首辅还有谁能担起来?”

    “除了军事、礼法、藩属事务外,你这个首辅什么都能管起来。”

    这可当真是丞相的权力,甚至还有一部分御史大夫的监察职权。

    韩爌激动得不能自已,真正认识到皇帝要重用自己。

    他向皇帝伏地拜下,感激涕零道:

    “陛下如此看重,老臣铭感五内。”

    “惟愿以此朽躯,为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

    朱由检听得似乎有些感动,走下御座扶起韩爌道:

    “朕不需要先生鞠躬尽瘁,只要做好事情就可。”

    “计发委初建,事情想必会极为繁忙,朕会安排翰林院、科学院帮你,让诸位翰林学士和科学院士帮忙,完善相关计划。”

    不允许韩爌设立僚属,把实际权力交给翰林院、科学院。

    可以说,这两院才是真正的政策制定者,计发委能管的那些衙门只是负责执行和反馈。

    韩爌听得出皇帝的用意,但他对此毫不在意。

    因为内阁大学士一向是不置僚属的,只有制敕房、诰敕房中书舍人帮助。

    这在以前没有什么,但是在皇帝扩大内阁权力后,却着实很不方便。

    先前担任财经委主任时,韩爌开会要去中军都督府改成的小会堂。如果有什么繁杂的事务,还需要户部帮忙完善。

    现在他转任计发委主任了,帮忙的机构当然要变。翰林院作为内阁的发源地,在他看来很合适。

    至于科学院,它有皇家二字,属于内廷机构。虽然把它纳入计发委有内廷干涉外廷的嫌疑,但是韩爌觉得能够接受。

    毕竟这么重要的机构,皇帝当然要安排人看着。

    执掌科学院的徐光启、张溥出身士人,也是韩爌不排斥的原因。

    尤其是科学院和各个衙门合作建立的分院,在他看来对制定计划很有利。(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9976/1111016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