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生1983:从小医生到大富豪 > 第362章 临别宴请

第362章 临别宴请


庆祝酒宴的喧嚣随着最后一挂鞭炮的硝烟散去,周家村的青石板路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有些东西悄然改变了——清晨的薄雾里,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孩童背着新书包蹦跳着往村小跑,他们的父母站在门槛上大声叮嘱“上课要听先生话”,声音里透着从前少见的郑重。

周桥站在自家门口,看着王婶拽着调皮的虎娃往学校走,虎娃手里还攥着半块糖饼。

“再闹就告诉你桥子哥!”

王婶的威胁带着笑意,虎娃立刻乖乖攥紧书包带。这场景让周桥想起自己小时候,为了逃学躲在麦垛里,被父亲拎出来时裤腿还沾着草屑。

“现在全村人都把你当活教材呢。”

陆敏舒抱着作业本从屋里出来,发梢还沾着昨夜帮虎娃补课时的粉笔灰,“张大爷昨天特意来问,他家孙女读初中要不要送县城去念。”

村小的朗朗书声飘过来,周桥忽然想起祠堂里那口百年老钟——去年修缮时,他悄悄捐了笔钱给村小添置桌椅。当时村民们还嘀咕“读书能当饭吃”,如今却争着把孩子往教室里送。

他弯腰帮陆敏舒捡起掉落的算术本,看见封面上歪歪扭扭写着“虎娃”两个字,嘴角不由得扬起笑意。

三日后,周桥在县城最大的国营饭店订了包间。他特意让后厨炖了吴永贵爱吃的土鸡汤,还从家里带了瓶珍藏的茅台——那是远桥集团第一次盈利时,他特意托人从省里捎来的。

“你这小子,考上京大了还跟我客气。”

吴永贵拍着他的肩膀落座,目光扫过桌上的菜肴,“不过这鸡汤炖得确实香,比县政府食堂的强多了。”

两人寒暄几句,周桥忽然放下筷子,认真地说:“吴大哥,今天请您来,一是道别,二是想请您以后多关照远桥集团。”

吴永贵夹菜的动作顿了顿,抬头时眼里多了几分探究:“你这话说得见外了。远桥集团是咱县的金字招牌,我还指望你们明年纳税破千万呢。”他忽然压低声音,“听说你让刘大春搞什么内部股份制?县计委的老孙头说,这法子可以拿到全市推广。”

周桥刚要开口,忽见吴永贵眉梢微扬,眼底藏着难掩的喜色。

他心中一动,想起中医望诊的要诀——凡人逢喜事,气血上涌,印堂必发亮,眼神亦会带彩。再看吴永贵端茶杯的手势,指尖轻颤却透着轻快,分明是有大事将临。

“吴大哥最近怕是要高升了?”周桥忽然笑道。

吴永贵手里的茶杯“当啷”碰到碟子,茶水溅出少许:“你小子怎么知道的?”他左右张望,确认包间里只有二人,才压低声音,“前儿个市里组织部找我谈话,说要调去工信局当一把手。这事连小李秘书都没透风,你咋猜着的?”

周桥忍住笑,装模作样地捋了捋不存在的胡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您印堂发亮,双目含彩,走路带风,分明是喜事临门之相。”

吴永贵哈哈大笑,伸手点了点他:“好你个周桥,把中医都用到这儿了!以后跟你说话得板着脸,省得被你瞧出心思。”

笑罢,他忽然握住周桥的手,“你放心去读书,远桥集团的事我记下了。等你从京大回来,说不定我还能在市里给你牵线,搞点大项目。”

包间里的煤油灯忽明忽暗,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周桥想起初见吴永贵时,对方还是个在田埂上帮农民推车的年轻干部,裤腿沾满泥浆。如今虽已身为县长,却依旧保持着那份实干的劲头。

“吴大哥,远桥集团能有今天,离不开您当年批的那五亩建厂用地。”周桥斟满酒,“以后不管我走到哪儿,丰邑都是根。等我在京大站稳脚跟,说不定能给县里拉来些高校合作项目。”

吴永贵仰头干了杯中酒,拍着桌子说:“好!就等你这句话!咱们丰邑县,以后要靠你们这些有知识的年轻人带向全国!”

窗外,暮色渐浓,县城的灯火星星点点亮起。

周桥望着吴永贵微醺的脸庞,忽然想起他办公室墙上挂的“为人民服务”匾额——这个时代从不缺夸夸其谈的人,缺的是像吴永贵这样愿意弯下腰、踏实做事的父母官。

酒宴结束时,吴永贵坚持要送周桥回家。两人沿着护城河慢慢走,远处传来工厂的机器轰鸣——那是远桥食品厂的夜班生产线。吴永贵忽然指着天上的星星,感慨地说:“你看,咱们这代人就像星星,得先把自己照亮了,才能给别人指路。”

周桥望着星空,想起村里那些背着书包的孩子,想起张鹏母亲逐渐红润的脸庞,想起远桥集团车间里飞速运转的生产线。他忽然明白,自己考上京大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一个让知识与理想照进现实的起点。

护城河的水潺潺流过,带走了夏夜的燥热。

周桥知道,不管未来走到哪里,丰邑的土地上,永远会有一盏灯为他亮着,有一群人盼着他归来。

与吴永贵道别后的第三天,周桥在远桥集团总部会议室摆了两桌家宴。

五厂的负责人带着各自的报表赶来,麻成礼的服装设计图卷成筒状别在腰间,陈教授的帆布包里露出半本《新医药学杂志》,就连最不拘小节的刘大春,也特意换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工装。

“今晚不谈数据,只聊心里话。”周桥亲自给每人斟上米酒,火光映得他镜片发亮,“我去京城后,食品厂的冷链扩建、制药厂的提纯技术,都得靠各位老哥老姐盯着。”

他望向安防设备厂的卢博士,“中科院的介绍信我写好了,下个月他们的半导体专家会来厂里考察。”

“周总放心,”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新改良的小柴胡冲剂已经送省药检所,要是能批下来,明年就能出口东南亚。”他忽然从包里掏出个木盒,“这是我徒弟们做的针灸模型,说要送给京城的医学院。”


  (https://www.bshulou8.cc/xs/9684/1111077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