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502章 阳谋

第502章 阳谋


“可惜啊!可惜!”张敬之好像重新振作了精神。

“不知张大人可惜什么?”王清晨问道。

“王大人的参张某的奏疏现在想必已经到达京师了吧,不过张某的奏疏昨日便已抵达京师了!”

“哦?敢问张大人参王某何事?可否说来听听?”王清晨并不担心。

“不不不,王大人兢兢业业,不仅修复河堤,还帮大理寺揭开案件谜底,本官怎么会参王大人呢?本官是为王大人表功”张敬之索性摊牌了。

“表功?”王清晨目露疑惑。

“当然是表功,河堤修复就在眼前,王大人居功至伟,正好风风光光回朝廷向陛下领赏。”

王清晨面色一黑,张敬之这手高明啊!这是赤果果的阳谋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拿下自己或者将自己调离,都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至于原武县的百姓,本官自会好好照料!”张敬之轻声说道。

“圣旨到“正说着话,一道尖锐的嗓音在县衙外响起。

“王大人,接旨吧!想必是您的诏令到了!”张敬之瞬间收敛心神,面带笑容,这话在王清晨听来是如此刺耳。

“工部侍郎王清晨接旨!”内侍高声宣道。

王清晨整衣跪拜:“臣王清晨恭请圣安。”

“圣恭安。”

内侍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工部侍郎王清晨治河有功,心系黎庶,特赐金元百枚,锦缎五十匹。今河工将竣,着王卿即刻返京叙职,不得延误。钦此。”

王清晨叩首接旨,心中已是翻江倒海。

张敬之算是给他上了一课。

这道圣旨来得太快,太巧,分明是张敬之早已布局,而他又不能不接。

抗旨的罪名即便是梁朝都保不住他。

如此看来,张敬之在朝中的势力真是不容小觑,竟然能影响到景佑帝的决策。

圣旨可不是随便就能下的,按照正常的流程经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没个三五日的功夫很难到达地方。

其中必有推手,王清晨现在倒想看看这背后到底是谁?到底想要做什么?

“敢问公公?这河堤之事由谁接手?朝中可有定论?”

“王大人放心,”内侍笑眯眯地将圣旨交由王清晨。

“陛下自有安排。张大人身为钦差,总揽赈灾事宜,这后续的河工维护、灾民安置,自然是由张大人一力承担。王大人您就安心回京领赏吧。”

王清晨心中一沉,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他若此刻离开,堤坝虽已合龙,但后续的加固、维护,以及最关键的开闸放水时机,若交给全然不懂水利又心怀鬼胎的张敬之,无异于将万千百姓性命置于悬崖之边。

而那几十万石救命粮,更是羊入虎口。

张敬之脸上笑意更浓,带着几分毫不掩饰的得意:“王侍郎劳苦功高,也是该回京歇息了。本官定会秉承王侍郎之志,‘好好’照料原武百姓,完成后续事宜。”

王清晨缓缓起身,手握圣旨,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目光扫过张敬之志得意满的脸,又看向衙门内外跪着的那些探头探脑、面带惶恐的胥吏和兵士。

不能走。

至少不能现在就走。

抗旨是死罪,但若就此离去,任由张敬之胡作非为,导致堤防再度溃决或灾民暴动,他同样是千古罪人。

必须争取时间。

“臣,领旨谢恩。”王清晨再次躬身,声音沉稳,听不出丝毫波澜。

“然,容公公向陛下详禀。堤坝虽已合龙,然新土未固,尤需三五日精心养护,密切观测水位变化,方可万无一失。

此乃专业技术,非熟手不能为。

臣恳请公公回禀陛下,允臣再多留三日,待工程彻底稳固,交接清楚后,即刻返京,绝不敢延误。”

内侍闻言,面露难色:“这……王大人,圣旨上说的是‘即刻返京’,咱家可不敢……”

“王大人放心去就是了,本官总领地方政务,于水务虽不算精通,但也不至于出错,还是说王大人觉得此事非王大人不可成?”张敬之胜券在握,自然不能容许王清晨杀个回马枪。

“王大人还是随咱家回京领赏吧!若是陛下怪罪下来……”那内侍自然不愿出现差池,一点差池,落在他头上说不定就是人头落地。

“公公,黄河安危关乎千万生灵。若因交接仓促导致堤防再溃,这个责任,我担不起,您担不起吗?张大人又如何担得起?”

他转向张敬之,语气沉凝:“张大人,治河非儿戏。若此时交接,一旦出事,滔天之罪,你我可都是要掉脑袋的。”

张敬之笑容一僵。他虽想尽快逼走王清晨,但也不敢夸下海口。

若真在此时出事,他确实难逃干系。

内侍更是面露惧色。

他不过是个传旨的,若真因催促而酿成大祸,皇帝震怒之下,他必定首当其冲。

王清晨趁热打铁,对内侍躬身一礼:“请公公暂留三日,亲眼见证堤坝稳固。届时您回京复命,既可说明实际情况,亦可向陛下证明公公处事周全、顾全大局。陛下仁德,必不会因这三日之延而怪罪,反而会赞赏公公的谨慎。”

内侍神色动摇。

王清晨的话确实有理,且给了他一个完美的台阶。

张敬之暗骂王清晨狡猾,却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得强笑道:“既然王大人如此坚持,那便请公公多留三日。本官也好趁此时间,向王大人多多请教河工事宜。”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咬牙切齿。

王清晨立刻道:“如此甚好!那便有劳公公了。麻烦张大人立刻为公公安排住处,好生款待!”

他根本不给张敬之反悔的机会。

内侍见状,只得顺水推舟:“既如此,咱家便多留三日。王大人务必尽快处理妥当。”

“谢公公!”王清晨郑重道谢,心中稍定。


  (https://www.bshulou8.cc/xs/923324/2261840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