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 2208章 110米栏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2208章 110米栏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洛桑钻石联赛。

    历年以来都是高产之地。

    好成绩层出不穷。

    首先男子110米栏就拉开序幕。

    谢文君和拉加德继续火并。

    谢文君的最好成绩还是在去年的高原主场青唐城借助风势和高原跑出了一波13秒10。

    又是一年过去,今年是检测他状态的最好时机。

    最好的时机就是在这里。

    就是在洛桑。

    刘祥就是在这里跑出了惊人的世界纪录。

    虽然在其后被梅里特刷新。

    但当年也是咱们指导项目第一个世界纪录。

    绝对是福利。

    而且这里也是钻石联赛少有的高原场地。

    虽然只是小高原,却也比一般的场地容易出成绩。

    风速也很不错。

    如果能在这里跑出好成绩。

    那对于自己的实力也是一个检验。

    帝都时间2014年7月4日21时30分。

    瑞士洛桑勒本体育场内,男子110米栏决赛的10道栏架沿红色塑胶赛道依次排布。

    栏高1.067米。

    栏间距9.14米。

    最后一栏至终点线距离14.02米。

    完全符合国际田联竞赛标准。

    9位选手已俯身站上起跑线。

    我国选手谢文君位于4道。

    法国小将帕斯卡·马蒂诺-拉加德在5道。

    俄罗斯选手谢尔盖·舒本科夫在6道。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队的三个人,分别是去年世锦赛冠军大卫.奥利弗,瑞安.威尔逊,以及杰森.理查德森。

    看起来阵容很棒。

    但很遗憾。

    比赛一开始。

    美国队这三个人顿时就落在了后面。

    根本就没有展现出田径强国的能力。

    比如奥利弗。

    奥利弗采用“直臂低重心”启动姿势,反应时0.145秒,但启动后躯干前倾角度达15度大大超过,正常范围,直接导致……

    重心投影点过度靠前,前3步出现“前冲式”落地,脚掌与赛道接触面积比正常状态减少15%,蹬地时出现轻微“打滑”,地面反作用力传导效率从85%降至78%;。

    髋部发力滞后,原本“髋膝踝”三关节的链式发力变成“膝踝优先”,股四头肌过早激活,为后续过栏储备的腿部力量被提前消耗。

    上第一个栏架,起跨点也不对,距离栏架实在是过远。

    这就让他的起跨角度度被迫增加到75度。

    摆动腿抬高高度超出髋部5厘米。

    过栏时身体与栏架垂直距离仅22厘米。

    险些擦栏。

    过栏时间从赛季平均0.33秒增至0.36秒。

    落地后膝关节缓冲幅度达15度,步频恢复时间比谢文君慢0.02秒,每过一栏便被前两名拉开0.01-0.02秒差距。

    34岁的威尔逊作为美国队老将,本次比赛暴露的核心问题是“栏间步频与步幅的匹配度严重失衡”,全程处于“步频快但步幅小”的低效推进状态。

    他比奥利弗还要大几岁。

    从第一个栏就发现,威尔逊过栏时的核心短板是“起跨腿蹬伸不充分”。

    起跨时踝关节跖屈角度仅35度,拉加德40度,蹬地时间长达0.19秒,地面反作用力水平分力占比仅65%。

    这些都导致他过栏时缺乏足够的“向上推进力”。

    向上推力不足,为避免擦栏,他只能刻意抬高过栏高度,身体与栏架垂直距离达30厘米,过栏时间增至0.37秒,比赛季平均慢0.04秒。

    等于每过一栏便比前两名多消耗0.02秒。

    如果说前面两个人都是因为年纪大了,毕竟都30多了,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也算是过了自己的巅峰。

    但是,问题来了。

    理查德森才28岁。

    他不应该会这样才是。

    可事实上他确实是这三个美国人里面跑的最差的。

    比前面两个大龄选手还要差劲。

    攻第一个栏的时候。

    栏间摆臂幅度达50厘米,比谢文君大25%,比拉加德大20%,肩部旋转角度达10度,超过正常角度一倍左右。

    那这样做的话。

    每栏间因摆臂消耗的核心能量,就会增加。

    这也是他为什么后面越跑越慢的原因。

    其实从第一个栏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在这样的情况下,等于是美国队参赛的三人从第一个栏开始就已经宣告失败。

    全军覆没。

    美国队这一群强人从第一个人就失去了竞争性,那比赛瞬间就变成了,三个90后选手的对决。

    非美国90后选手的对决。

    当然美国队这一次过来的人也没有一个90后。

    这三个人分别属于俄罗斯队的舒本科夫。

    中国队的谢文君。

    以及法国队的拉加德。

    启动最快的当然还是法国队的拉加德。

    其次是舒本科夫。

    反而是谢文君的第一个栏最慢。

    并不是说他的启动反应嘛,主要是因为他本身前面的速度就不是那么好。

    不是每个人都是刘祥。

    你很难兼具前后程。

    孙海瓶的训练体系本来也是后程为主。

    前面只需要把速度稳住加起来就可以了。

    而且他这里要使用一种新的技术,叫做“高位切栏技术”。

    所谓“高位切栏技术”是110米栏启动后衔接首栏的进阶技术,指选手在启动阶段以“高重心、短步距、快节奏”*为核心,通过主动缩短起跨前最后3步的步幅,比常规启动缩短8%-10%,刻意抬高髋关节位置,比常规启动高5-8厘米,使身体在抵达首栏时形成“上半身前倾、下肢折叠紧凑”的“切栏姿态”。

    最终以更陡的起跨角72-75度,和更短的过栏垂直距离20-23厘米,完成首栏过栏。

    实现“启动-过栏”无节奏断层的技术动作。

    这个技术算是当年刘祥首创。

    当然这个技术当年并没名字。

    只是后来孙海瓶自己定下来的说法。

    这个做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八步上栏的优势。

    可不要低估刘祥对于八步上栏的研究。

    他可是采取八步姿态,唯一一个能够打开12秒90的人。

    其余所有的人能够打开12秒90,跑到12秒80+,无一例外,全都是采用的七步上栏法。

    所以你真不要低估刘祥留下来八步上栏的研究策略。

    至于为什么没有采取七步。

    谢文君主要是之前都是八步。

    他也已经习惯了。

    再者说。

    他也不是没有练七步。

    只是还需要过程和时间来转化。

    因此在比赛中战胜还是采取八步的模式。

    第一个栏。

    切。

    高位切栏的技术原理之一就是,对于重心的控制。

    常规启动多采用“中低重心”。

    重心投影点距地面65-70厘米。

    需在过栏前额外抬升重心,存在0.02-0.03秒的能量转换损耗。

    而“高位切栏”启动时重心稳定在75-80厘米,与过栏所需重心高度差缩小10-15厘米,减少髋关节伸展的额外做功,符合“能量守恒”中“减少非必要耗能”的运动效率原则。

    第二个栏。

    步频和步幅的匹配。

    通过“高频短步”快速调整步点,避免常规启动中“大步幅找栏”导致的步长差扩大。

    可将步长差控制在0.3厘米内。

    降低因步点偏差引发的起跨角波动,符合“运动稳定性”中“小幅度调整优于大幅度修正”的生物力学逻辑。

    之前没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身体的有些条件不达标。

    需突破两大技术瓶颈,才能在实战中这么做。

    一是高重心启动时的平衡控制。

    需强化核心肌群,尤其是腹横肌的瞬时稳定能力。

    二是起跨角从68度提升至72度后,摆动腿落地时的缓冲。

    需增加膝关节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训练,避免落地冲击力过大导致步频断层。

    之前谢文君这里的做的不是特别好。

    这导致在实战中还不太好运用,今年经过又一次冬训之后,终于能够逐渐施展。

    加上不停的和这些人进行钻石联赛的比拼,也让他更有胆量在国际比赛里面放手发挥自己的新技术。

    5道的拉加德则是典型的“爆发型启动”,反应时0.136秒,前3步步频达每秒4.8步,步幅从1.15米骤增至1.4米,身体如箭般向前弹射。

    他的启动技术核心是“髋部先导发力”,蹬地时髋关节伸展速度比谢文君快0.02秒,前10米便建立半个身位优势,直奔第一栏而去。

    6道的舒本科夫启动节奏介于两者之间,反应时0.140秒,步频4.7步/秒,步幅1.25-1.35米,暂列第三。

    第三个栏。

    拉加德率先起跨——

    他的起跨点距离栏架1.5米,起跨角70度垂直方向为90度。

    摆动腿膝盖抬高至髋部高度,小腿折叠紧凑,过栏时身体与栏架的垂直距离仅25厘米,过栏时间0.32秒,落地后第一步步幅迅速恢复至1.35米,衔接流畅。

    4栏过后,赛道上的局势出现微妙变化。

    拉加德的步长差从0.8厘米扩大至1.0厘米,过栏时摆动腿抬高高度比首栏低2厘米,这是肌肉疲劳的早期信号。

    谢文君则保持着极高的技术稳定性,步长差仅0.4厘米,过栏时间始终稳定在0.33秒,落地后每一步的蹬地力度波动不超过5%。

    随着速度越来越快。

    加速进入途中跑,谢文君起跨瞬间切换“陡角切栏+折叠提拉”的过栏准备。

    在这里常规起跨角多为65-70度。

    起跨时摆动腿膝盖抬高至髋部高度。

    而“高位切栏”的起跨核心是“陡角切栏+摆动腿快速折叠”。

    只见谢文君摆动腿膝盖抬高至腰部高度,小腿快速折叠,小腿与大腿夹角从常规60度缩小至45度,减少摆动腿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比常规减少20%,以此来……提升过栏速度。

    极速爆发。

    进入最高速度。

    谢文君起跨腿蹬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度从常规35-40度增至42-45度。

    蹬地时间从0.17秒缩短至0.15秒。

    通过“快蹬快离”减少地面接触时间,避免起跨时的速度损耗。

    砰砰砰。

    砰砰砰。

    砰砰砰。

    在第8个栏的时候,他已经追平了舒本科夫。

    舒本科夫其实这一枪发挥的不差。

    大问题几乎没有。

    但谢文君这一枪发挥的更稳定。

    进入后程后,拉加德速度虽然开始衰减。

    可依然很快。

    不拿出点真本事,根本无法接近。

    不愧是今年能够破13秒的选手。

    就是有几把刷子。

    如果在以往,谢文君常规过栏后,自己落地时步幅会出现“断层式扩大”。

    和短跑的时候差不多。

    你不要以为步幅越大就会越好。

    步幅的大小是要和步频匹配,找到最佳点才是最好。

    而不是单纯的增加步幅。

    这样的想法,那简直是上个世纪的做法。

    已经落后了。

    以前谢文君这么跑,就会导致步频下降0.2-0.3步/秒。

    而“高位切栏”的过栏落地核心是——“低飘移+步幅平稳过渡”。

    要做到这几点,过栏时身体“飘移距离”要从常规4-5厘米缩小至2-3厘米。

    通过核心肌群的瞬时收缩,控制躯干左右晃动。

    落地后膝关节缓冲角度从常规15度缩小至10度,用来减少缓冲时间。

    同时髋关节快速伸展,伸展速度比常规快0.02秒,用来实现“落地即蹬地”的衔接。

    避免常规落地时的“停顿感”。

    虽然他还没有刘祥做的那么好。

    但起码也超越了之前的自己。

    落在孙海瓶眼中。

    已经多少有了些当年熟悉的那个影子的模样。

    第八个栏。

    110米栏中,步点偏差是导致过栏失误的主要原因,约占失误率的70%,“高位切栏”的步点精准度优势明显。

    要是换成去年,常规启动中,谢文君起跨前最后一步的步点偏差可达±4厘米,需通过调整起跨角,波动3-5度,来弥补。

    这就是速度的损失。

    越是高等级的比赛速度损失越明显。

    而如果是换成刘祥。

    “高位切栏”下,因“步频递增+步幅递减”的节奏控制,步点偏差缩小至±1.5厘米,起跨角波动仅1-2度。

    甚至这还只是常规操作。

    如果是进入决赛,激发了他的状态和斗志。

    那这个数据还会继续精确。

    继续优化。

    这是为什么刘祥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依靠八步攻栏,可以破12秒90的人。

    这个历史。

    其实可能才是很难被破掉的一个。

    虽然这个技术在现在来看已经是相当落后。

    但是有个问题来了。

    现在这个时代。

    也不是刘祥那个短跨的黄金年代了。

    一个黄金年代过去之后必然会迎来低谷期。

    就算是地球online。

    也需要时间来重新刷新。

    那这段时间。

    谢文君只需要把这些做好。

    就足够去冲击奖牌。

    去年的莫斯科。

    不就是典型吗?

    孙海瓶可没有给谢文君任何压力,毕竟他和刘祥的天赋本来就不同。

    事实上,谢文君能够拿到大赛的奖牌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他原本对谢文君的生涯规划是——他只要能够在刘祥退役之后帮我们守住亚洲冠军就够了。

    谁能想到?

    他能完成到这个程度。

    已经超出预期了。

    大大超出。

    谢文君在这里做起来,也有自己的特色,对比拉加德常规启动步点偏差±3厘米,起跨角波动2-4度,谢文君的过栏稳定性提升30%!

    可避免拉加德在8栏时出现的“起跨点偏外”导致的技术波动。

    是的,拉加德在这里也出现了些许失误。

    这正好是给了谢文君机会。

    跨栏和白米不同,因为有篮架在,所以技术性更高,失误的可能性和状态的波动也会更大。

    拉加德好歹也只有20出头。

    在比赛中犯下错误再正常不过。

    事实上就算是顶级选手。

    也同样会在比赛中犯错误。

    尤其是美国队的选手,即便是曾经的栏王阿兰.约翰逊,同样很容易出现失误。

    刘祥,如果你用技术稳定性来看。

    他可能就是历史上最稳定的一个。

    第九个栏。

    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谢文君的优势时间。

    孙海瓶手里的运动员都是这个个性。

    后程开始反杀。

    7-9栏的疲劳期,谢文君的步长差始终控制在0.4-0.5厘米,过栏时间波动±0.01秒,技术稳定性远超拉加德。

    而且采取高位切栏的意义,在后程才能更加体现。

    比如到了这里,其实肌肉都开始疲劳了,就算是谢文君自己常规启动依赖股四头肌的持续发力,也会加剧疲惫。

    这个你看看前面的拉加德就知道。

    而“高位切栏”需在启动后0.5秒内激活臀大肌、腘绳肌等快肌纤维,募集比例提升至70%以上,通过“髋部先导发力”。

    髋关节伸展速度比常规启动快0.03秒。

    带动下肢折叠。

    利用快肌纤维“瞬时收缩力强”的特点。

    实现起跨时的快速蹬地爆发。

    同时他还有个最牛逼的点。

    那就是——

    乳酸堆积延缓。

    是的。

    就是这个。

    这也是刘祥为什么后程那么变态的原因之一。

    技术明明落后于欧美,甚至处于一个还要看黑人的臀部肌肉发达,才知道去多练练臀部的时代。

    却还能够依靠这种老旧的技术体系强开12秒90,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冲到12.80+俱乐部的人。

    留下的东西肯定不为人知的秘密。

    为什么能延缓乳酸堆积呢?

    这个问题其实最开始孙海瓶也不太清楚,毕竟没有详细的数据作为指导,只能依靠经验去判断。但来了二沙岛之后,有苏神的超级实验室作为底,很快就跟他来了分析。

    实验室的分析里面就详细写着——

    采取这个高位切栏,运动员“高频短步”的步幅设计使每步蹬地力度降低12%-15%。

    峰值从2.7倍体重降至2.3倍体重。

    减少下肢肌肉的无氧呼吸消耗,延缓乳酸堆积速度,为后程的技术稳定性储备体能。

    符合“运动耐力”中“合理分配能量输出”的生理规律。

    这也是为什么,孙海瓶后来一系都更加青睐于后面发力,那是因为他们前面整个都是为后面服务。

    刘祥前面甚至能够拿下世锦赛的60米室内冠军,那更多的是依靠他自己的天分。

    而并不是训练体系。

    非要说的话,谢文君这边才更像。

    “谢文君已经越来越追上去了!”

    “他有机会吗?”

    的确。

    谢文君是在不断追击。

    可人家拉加德今年不是吃素的。

    拉加德在最后一栏展现出了“极限状态下的技术调整能力”!

    居然通过强行提升起跨角和落地步幅完成速度的维持稳定。

    这一下是大家没想到的,因为这一下对于身体的负荷以及身体的强度要求都极强。

    拉加德能够这么做到。

    说明他现在的硬实力。

    还没有兑现他应有的赛季潜力。

    而谢文君虽稳定。

    却缺乏最后时刻的“技术爆发力”。

    第十个栏的时候没有能够和前面两个栏一样,继续缩小差距。

    那这样一来,进入最后的平跑阶段。

    更加吃亏。

    呼————————

    最终法国对拉加德以13秒06的成绩,拿下冠军。

    竟然能打开13秒10。

    这说明今天拉加德的技术状态是真的好。

    好的可怕。

    就算是在洛桑小高原。

    这个成绩也很硬了。

    毕竟这是一个山中无老虎的时代。

    你不需要跑出刘祥罗伯斯奥利弗梅里特那种超级成绩,你只需要让自己在这个时代保持优势就够了。

    谢文君最终成绩是13秒10。

    所以评了他的职业生涯最好成绩。

    但是问题来了。

    这一场的风速比青唐城那一枪要小得多。

    只有0.4米每秒。

    其次是海拔也要低得多。

    虽然叫做小高原。

    但是和小墨西哥的主场青唐城相比。

    还是大为逊色。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能跑出持平职业生涯的成绩。

    说明今年的谢文君。

    是真的还在苦练。

    没有丝毫偷懒。

    不然刘祥留下的这个高位切栏技术。

    他即便是想学,也学不了。

    也学不来。

    舒本科夫是第三名,成绩是13秒13。

    你以为第四是美国队,结果还不是,是牙买加选手安德鲁·莱利。

    他的成绩是13秒23。

    再往后才轮到美国队的奥利弗。

    成绩也是13秒23。

    可是输了千分位。

    只能排在第五。

    至于另外两个美国同胞,一个朝着第七,一个朝着第八。

    真可谓是全军覆没。

    不过他只要好好比。

    明年在鸟巢上争取奖牌。

    还是很可能。

    虽然拿不到金牌,但孙海瓶认为只要能够拿到一块奖牌,在家门口就能够赚到比其余的世锦赛更多的关注。

    当然前提是你要能拿得到。

    毕竟家门口能够带来各种便利,那也有可能带来更多压力。

    你要是真跑不好。

    反而可能迎来大家热情的反噬。

    这可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不过还有一年。

    孙海瓶认为还有时间。

    毕竟。

    还有杀手锏正在训练。

    不是吗?

    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


  (https://www.bshulou8.cc/xs/8760/86309658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