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4章
“他还说这是‘带动就业’。”老李的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火星在雨里亮了下,“包装车间的女工,每月工资才两千,还不如去广东打工。”
张茂才的车停在村口,却始终没进来。周志高往车窗里瞥了眼,看见他正在打电话,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敲,像是在删什么东西。
雨刷器来回摆动,刮掉了玻璃上的“为人民服务”标语,那是用贴纸贴上去的。
离开青溪县时,赵立东递来份匿名举报信。
信里说,张茂才的电商产业园,其实是用扶贫款盖的,产权却在他老婆名下。
最末行画着个简笔画,戴着官帽的人正往口袋里塞钱,脚下踩着哭泣的果农。
“让纪委查查。”周志高把信折成方块,“别声张,先找快递员和包装工聊聊。”
他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猕猴桃林,雨水打在叶子上的声音,像无数果农在叹息。
下一站是云岭县。
据说这里的县委副书记马国梁,放弃了省城的职位,来山里当了五年驻村干部。
周志高没打招呼,直接去了他驻点的大石村。
村委会的泥墙上,贴着张泛黄的承诺:“不修好路,不娶媳妇”。
马国梁正在给贫困户修屋顶,军绿色的T恤湿透了,贴在背上像幅地图。
看见周志高,他抹了把脸上的泥,露出口白牙:“周部长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声,我好杀只鸡。”
大石村的路确实修得好,水泥路面能并排走两辆三轮车。
马国梁说,这是他带着村民们一筐筐背水泥修的,没花财政一分钱,靠的是县里企业捐的款。
“捐款明细在墙上贴着呢,谁捐了多少,花在哪了,清清楚楚。”
周志高往公示栏走去,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亮了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
某行写着“马国梁,5800元”,日期是他刚到村里的第三个月,显然是拿出了自己的工资。
“老马这两年瘦了二十斤。”村支书往灶台里添着柴,锅里的腊肉炖得咕嘟响,“他把省下来的钱,全给村里的孩子买了学习机。”
马国梁的宿舍在村委会的角落,一张木板床,一个旧书桌,书桌上的《乡村公路建设手册》翻得卷了边。床底下的纸箱里,放着双开胶的胶鞋,鞋底的纹路里还嵌着山里的碎石。
“周部长别听他们瞎吹。”马国梁往周志高碗里夹了块腊肉,油星溅在桌布上,“我就是做了该做的事。”
他突然笑了,“前阵子我妈给我介绍对象,人家一听我在山里,说‘你这哪是当官,是当苦行僧’。”
周志高望着窗外的山路,阳光把路面的水洼变成了碎镜。
他想起自己在长福镇的那些年,也是这样住着宿舍,吃着食堂,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踏实。
“苦行僧好啊。”他往马国梁碗里回夹了块肉,“能修成正果。”
离开云岭县时,马国梁送了两双自己编的草鞋,鞋面上绣着“为民”两个字。
周志高的手指在草绳上摩挲,突然想起刘晓雅说的“要准”。
眼前的马国梁,或许没有张茂才那样的光鲜数字,却有着比数字更珍贵的东西。
车往省城开时,赵立东翻看着马国梁的档案。
“他的政绩报告写得很简单,”赵立东的声音里带着感慨,“就说‘修了十五公里路,帮三十户脱贫’,不像张茂才,整了本精装画册。”
周志高望着窗外掠过的村庄,雨后天晴的田埂上,有农民在弯腰插秧。
他想起周洛汐的作文,说“爸爸像棵树,在哪里都能扎根”。
现在他觉得,马国梁这样的同志,才是真正的树,根扎在泥土里,叶向着阳光。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刘晓雅发来的视频。
周洛汐正在给乐乐讲故事,姐弟俩的头凑在一起,台灯的光晕里,能看见墙上的奖状,周乐乐的小红花,和周洛汐的进步奖,贴得整整齐齐。
“爸爸……回……来……”乐乐的声音奶声奶气的,小手在屏幕上戳着周志高的脸。
周志高笑着说:“爸爸在找像马叔叔这样的好人,找到了就回去。”
他顿了顿,补充道,“洛汐要好好复习,乐乐要听姐姐的话。”
挂了视频,周志高翻开青溪县的档案,在张茂才的名字旁画了个问号。
旁边的云岭县档案里,马国梁的名字被红笔圈出,备注栏里写着“可塑之才”。
(https://www.bshulou8.cc/xs/835293/2359320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