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虽是立功了,但她擅自主张离开北疆,便是有罪。”
梁晚辞轻啧,“别较真,朕不至于和昭华计较,要是没有她,武邑不知要费多少兵力才能攻下来呢。”
“朕不止不罚她,还要重重的嘉奖她。”
肖芙娘俯首行礼,“皇上万万不可,昭华本有错在先,若是就此封赏,怕是百官怨怼,只求皇上准许她功过相抵。”
不论梁晚辞是多特别的人,一旦成为帝王,她就不能再如从前一般随意对她。
这是无言的度,她必须要拿捏好,才能在皇权倾轧的时代护住自己和家人。
梁晚辞定定看了她良久,而后抬了抬手,“罢了,依你便是。”
“多谢皇上。”
梁晚辞似有感慨:“芙娘如今跟朕生疏不少。”
昔年二人相交,除却正事外,在信中也称得上笔友,会在信中谈天说地,聊生活聊美食聊孩子聊八卦,如今却只能以君臣之礼相见。
未来,只怕再难交心。
肖芙娘正色道:“非是生疏,只是礼不可废也。”
“芙娘,我知你七窍玲珑心,怕我登上这高位后改变本心,因而处处谨慎小心,但实则你不必如此。”
这一次,她没有用朕这个自称,“无论从血缘关系上,还是从交情上,我都不会对你们下手。何况,我不就为了我的本心,才登上这高位的吗?”
肖芙娘怔愣一瞬,而后欲再行礼,被梁晚辞阻止。
“芙娘,你我之间,无需如此客气,我们想做的事是一样的。”
肖芙娘形容不出来此刻的心情,并非惧和怕,而是激动到血液里都在颤抖。
就是那种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的感觉。
这也是梁晚辞自登基后,第一次直言这些,曾经见到她的铁血手腕,她也以为她忘记了初心。
“臣……”
“不必说,你和庄承的心思我都懂,你们会配合我的,就如庄承甘愿做我手上的刀一样。”
“是”肖芙娘坦然点头,这是必然的,从搭上梁晚辞这艘船就如此了。
看着她如此,梁晚辞忽而笑了,原就张扬明艳的五官越发动人,如那烈日骄阳。
她想,这两口子是有能耐的,还好她下手快。
外能抵御战争敌寇,内能杀伐腐朽世家,又有肖芙娘开创太医学院,教出无数行医救人的大夫。
何愁盛世?
“说起来,静和书念得怎么样了?明年是否下场?”
静和,肖芙娘的儿女庄雪茶,师从成临天,她见过几次,是个智多近妖的。
比之其父母要更甚。
且此女子胸有大志,立下了志向要当女官,想来未来也必是她手中一把开创女子为官的锋利刀刃。
“皇上可是忘了,至今大梁朝女子不可为官?”
“朕自然知道,不过这很简单,解决清河崔氏后,朕会下旨建立女学,开放女官之事的,届时女子也可与男子一道科考。”
肖芙娘俯首:“皇上英明。”
“行了,别多礼,话说回来,你的技校办得怎么样了?”
除开太医学院外,她还交给肖芙娘一个任务,让那些有心求学又进不了太医学院的人进入技校。
技校恰如其名,全称是技能学校,主要是教导各种生存技能,学纺纱的,绣花的,亦或者竹编,烹饪,应有尽有。
早在未登基之时,她就和肖芙娘商量好了,这技校要和太医学院一起办。
当时那些来晚了或是没能进太医学院的人,除了极少数实在不适合的,其余几乎都被安排进了技校。
到现在,那些世家和朝臣都还不知道,京郊地区多了这样的学校呢,她都有点期待那些老家伙知道后的表情了。
届时这些学子一经毕业,大梁朝各处的空缺都能补上,他们也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称得上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还可以,就是有点烧钱。”
不管是技校还是太医学院,面向学生开出的待遇都是包食宿,虽不至于顿顿珍馐美味,却也都是荤素搭配。
两个学校加起来这么多人,每天的饭钱就是一大笔数目。
“这简单,缺钱了找花媛,朕和她说了,以后她那边的利都用来负责技校和太医学院。”
“那女学呢?”
肖芙娘很清楚,花媛现在手里掌握的产业收入很了不得,这要是全都投入进来,那两所学校确实不缺钱了。
但想到接下来的女学,比起这两所学校,女学要在各地官府筹办,只会更花钱。
提起这,梁晚辞眼尾上挑,笑得张扬,“放心,抄了这些世家,国库很是充实。”
哪怕只是一个小世家,流传几代下来,都能积累一大笔财富。
何况这次她要下手的是这么多世家,可谓巨富。
肖芙娘眼睛一转,“那这军饷……”
梁晚辞没好气看了她一眼,“你就看不惯银子放在国库是不是?”
“臣不敢!”
“朕看你敢得很!”
说是这么说,她还是许诺了一句,“今年给北疆军的军饷翻一番。
肖芙娘眉开眼笑:“多谢皇上。”
二人又聊了些女学和叛军的事,直聊了一个多时辰,肖芙娘才提出告辞。
临走时,梁晚辞提醒她,说待庄承班师回朝,只怕他们的麻烦就来了。
肖芙娘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这所谓的“麻烦”是什么,只怕是庄承的生母永宁公主。
只不过,梁晚辞并不明白,这麻烦对他们二人而言真也就那样了。
对于永宁公主这个话题,他们是开诚布公谈过的,说了不会认就是不会认。
虽是奸人所害,但永宁公主多年来确实没对庄承有过抚育之恩,更是差点杀了他们一家。
庄承不会原谅。
她要他的命,他就剜她的心,又怎么不算一脉相承呢?
对此,肖芙娘并不打算插手,一来,她尊重庄承,二来,她也是受害者。
她不知道的是,她没打算原谅的永宁公主,此刻正在京城有名的千金楼中,密切关注着对面小楼的状况。
小楼名为四方楼,是丞相苏信为弟子所建,御史大夫成临天的弟子也在此求学。
永宁公主等的,是她亲孙女,那个被女帝和几位名臣夸赞的第一女郎。
(https://www.bshulou8.cc/xs/7954/2244180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