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儿子的外国女友
一转眼,时间就到了1985年的年底。
凛冽的北风裹挟着岁末的寒意,刮过南锣鼓巷,但空气中似乎也隐隐躁动着对新一年的模糊期盼。
腊月里的一个周末,南锣鼓巷93号院一改往日的清静,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屋檐下甚至还挂起了两盏崭新的红灯笼,透着浓浓的喜庆劲儿。
陈小满和安雨琪一大早就开始忙活。
厨房里蒸汽腾腾,炖肉的浓香、炸丸子的焦香、还有蒸年糕的甜糯气息交织在一起,诱人食欲大动。
堂屋的大圆桌也支了起来,上面摆满了瓜子、花生、水果糖和各种京式点心。
今天是个大日子,是陈家难得的大团圆。
最先到的是住在95号院前院的陈父陈母。
老两口穿着簇新的棉袄,脸上笑开了花,由小儿子陈瑞华小心搀扶着过来。
陈瑞华如今在清华读大三,个子更高了,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已经有了知识分子的雏形。
紧接着,陈小满的妹妹陈小雨和陈小雪也带着对象回来了。
陈小雨在百货公司上班,对象是个同样在商业系统工作的年轻干部,两人看着很登对,手里提着糕点匣子和水果。
陈小雪在中学教书,对象是她同事,一个看起来有些腼腆但很斯文的男老师,手里拎着两瓶好酒。
院子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互相问候、打趣的声音不绝于耳。
安雨琪笑着招呼大家进屋吃茶点,陈小满则拿出好茶叶,给妹夫们散烟。
最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将近中午时,院门外传来了汽车喇叭声和行李箱轮子的声音。
只见穿着时髦羊绒大衣、意气风发的陈中华率先走了进来,他留学海外,气质越发沉稳自信。
而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位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笑容明媚的外国姑娘!
“爸,妈,爷爷,奶奶!我们回来了!”陈中华朗声笑道,然后侧身用流利的英语对那位姑娘说了句什么,又转向大家介绍,“这是Sarah,我的女朋友。Sarah,这是我的家人。”
Sarah落落大方,用略带口音但很清晰的中文微笑着说:“叔叔阿姨好,爷爷奶奶好,大家好,新年快乐!”
她显然提前学过几句中文。
这一下,整个院子都沸腾了!陈父陈母又惊又喜,看着洋媳妇有点不知所措,但脸上的笑容却没停过。
陈小雨和陈小雪好奇又兴奋地打量着Sarah,她的对象们也显得很惊讶。
陈瑞华则直接用英语和Sarah打起招呼,两人聊了几句,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安雨琪惊喜地拉住Sarah的手,连声说“欢迎欢迎”。
陈小满虽然表面上保持着一家之主的稳重,但眼角的笑意也藏不住,对儿子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
他没想到大儿子如此出息,不仅学有所成,还带回来一个这么开朗大方的外国女友。
93号院里顿时中西合璧,热闹非凡。
英语、中文交织,夹杂着偶尔需要陈中华翻译的小笑话。
Sarah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看着红灯笼、桌上的传统点心、甚至屋檐下的冰凌都觉得新鲜。
她努力尝试用筷子,虽然笨拙却引得大家善意哄笑,她学着说“恭喜发财”,发音古怪却充满了喜感。
堂屋里,大圆桌摆得满满当当。
红烧肉油亮诱人,清蒸鱼寓意年年有余,金黄酥脆的炸藕盒,软糯香甜的八宝饭,还有专门为Sarah准备的煎牛排和蔬菜沙拉……
丰盛得如同年夜饭提前上演。
大家围坐一起,举杯共庆。
陈小满作为一家之主,简单说了几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欣慰于子女成才,欢迎远道而来的Sarah,也祝愿家族新的一年更加兴旺。
话语朴实,却透着满满的幸福感。
席间,话题自然围绕着陈中华和Sarah的海外见闻、陈瑞华的学业、陈小雨陈小雪的工作生活展开。
笑声、碰杯声、交谈声充满了整个屋子,温暖驱散了严冬的寒意。
透过窗户,能看到95号院依旧冷清寂寥,与这边的喧闹形成残酷对比。
但此刻,93号院里的人们都沉浸在自家的团圆喜悦中,无暇他顾。
吃完饭,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看着陈中华和Sarah带来的海外照片,听着异国故事。
陈父陈母笑得合不拢嘴,看着出息的大孙子和洋气的孙媳妇,觉得这辈子真是值了。
陈小满和安雨琪看着这满堂儿孙,心中充满了欣慰与骄傲。
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在上升期的中国家庭缩影。
老一辈健在,安享晚年。
中间一代事业有成,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年轻一代则拥有了父辈们难以想象的教育机会和更广阔的世界视野,甚至开始与国际接轨。
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并通过自身的努力,牢牢抓住了机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93号院的团圆饭还在继续,笑语欢声飘出院子,融入了南锣鼓巷渐起的年味儿里。
对于陈家来说,这是一个圆满的岁末,也预示着一個充满希望的新年即将到来。
而在这一片喜庆祥和之中,陈小满或许会在某个瞬间,想起隔壁那个冰窖般的家和那个远在上海艰难求生的女孩,但那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很快便被眼前的幸福和喧闹所淹没。
团圆饭的喧闹与热气渐渐平息,但93号院里的暖意和欢声却持续到了深夜。
送走了陈父陈母和妹妹妹夫们,院子里稍微安静了些,但堂屋里依旧灯火通明。
陈中华和Sarah兴致勃勃地拿出更多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和照片。
Sarah的中文词汇有限,但配合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陈中华的翻译,努力地向陈小满和安雨琪描述着海外的校园生活、不同的风土人情。
她带来的巧克力、香水等小礼物,也让安雨琪和陈瑞华感到新奇不已。
“爸,妈,Sarah下学期准备申请来北大的交换生项目,学中文和中国历史。”陈中华笑着说道,语气里带着自豪。
“真的?那太好了!”安雨琪惊喜地拉住Sarah的手,“到时候就住家里,阿姨给你做好吃的!”
Sarah虽然没完全听懂,但明白了大意,开心地点头,用生硬的中文说:“谢谢阿姨!我喜欢…饺子!”
众人都笑了起来。
陈小满看着眼前这一幕,大儿子学业有成、前途光明,还找到了情投意合、开朗优秀的伴侣。
二儿子在国内顶尖学府踏实奋进,家庭和睦,事业稳定。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欣慰感充盈着他的内心。
这就是他奋斗半生,最想看到的景象。
陈瑞华和哥哥、Sarah聊着国外的学术动态和见闻,眼神里充满了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
这个家,给了他安稳的依靠和奋力向上的底气。
夜深了,陈中华和Sarah被安排住进了收拾好的厢房。
陈瑞华也回了自己房间看书。
堂屋里只剩下陈小满和安雨琪,收拾着略显狼藉的杯盘。
安雨琪脸上还带着笑意,一边擦桌子一边感叹:“真好,看着孩子们都这么好,心里真踏实。
就是没想到中华找了个外国姑娘,刚开始还真吓了一跳,不过Sarah这孩子真好,大方,没扭捏劲儿。”
陈小满泡了杯浓茶解酒,点点头:“时代不一样了,他们这一代,比我们那时候眼界宽,机会多。
只要孩子自己喜欢,踏实过日子,就好。”
他顿了顿,像是无意中说道,“比隔壁……那是强太多了。”
提到隔壁,安雨琪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今天咱们这儿热火朝天,那边……
唉,下午我好像听见淮茹咳嗽得更厉害了,听着都揪心。这大冷天的……”
陈小没说话,走到窗前,掀开窗帘一角望向对面。
95号院早已漆黑一片,死寂无声,与这边尚未散尽的温暖灯火仿佛是兩個世界。
他甚至能想象到那屋里的冰冷,以及蜷缩在炕上、被病痛和绝望折磨的秦淮茹,还有那个要么不着家、要么回来就阴沉着脸的棒梗,以及那个吓破了胆的小女儿槐花。
一种复杂的情绪在他心中掠过。
有庆幸,有怜悯,也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疏离感。
他庆幸自己抓住了时代的机会,带着家庭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轨道。
他怜悯隔壁那一家子的悲惨境遇,尤其是秦淮茹,一辈子勤恳却落得如此下场。
但他更清醒地知道,那条路是贾家人自己走出来的,他无力改变,也不能去沾染。
“各有各的命。”他最终又重复了这句话,像是在对安雨琪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睡吧,明天还有事。”
与此同时,95号院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冰冷的屋子里,只有里间炕上还有点微弱的热气。
贾张氏早已裹着厚厚的被子睡了,发出沉重的呼吸声。
槐花蜷缩在炕角,也迷迷糊糊睡着了,眼角还带着泪痕,晚上奶奶又因为一点小事骂了她,而母亲只是呆呆地看着,没有像以前那样护着她。
秦淮茹却睁着眼,毫无睡意。
剧烈的咳嗽让她胸腔如同风箱般拉扯着疼痛,她怕吵醒别人,拼命压抑着,憋得满脸通红,眼泪都呛了出来。
隔壁93号院隐约传来的欢声笑语、汽车引擎声、还有那个外国女孩清脆的笑声……
像一根根针,刺穿着她的耳膜,也刺穿着她的心。
那么热闹,那么幸福。那是她一辈子都无法想象、也无法触及的另一种生活。
她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对生活有过微弱的憧憬,但这一切都被残酷的现实碾得粉碎。
丈夫早逝,婆婆刻薄,儿子不孝,女儿离散……
她的一生,就像一场漫长而痛苦的苦役,看不到丝毫光亮。
如今,她连苦役的资格都快没有了。
打零工越来越难找,她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咳嗽越来越重,浑身无力,常常发低烧。
她知道自己可能病了,很重的病,但她不敢想,也没钱去看。
这个家,再也经不起任何风波了。
绝望像冰冷的潮水,一点点淹没她。
她听着隔壁隐约传来的、属于别人的幸福声音,两行冰冷的眼泪无声地从眼角滑落,迅速消失在破旧的枕头上。
她甚至没有力气去擦。
而棒梗,直到深夜才带着一身酒气和寒气回来。
他根本没注意隔壁是否热闹过。
他烦躁地踢掉鞋子,摸黑爬到炕上,粗重的喘息带着酒臭。
厂里最近风声紧,主任看他的眼神越来越不善,他心里憋闷又害怕,只能借酒浇愁。
至于母亲的咳嗽、家里的冷清、妹妹的眼泪,他早已麻木,甚至觉得厌烦。
他只觉得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投胎到了这样一个家庭。
这个年关,对95号院来说,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更加沉重的负担和看不到尽头的冰冷绝望。
秦淮茹的病,像一片不祥的阴云,沉沉地笼罩在这个早已风雨飘摇的家上空。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南锣鼓巷里,有的家庭张灯结彩,期盼着来年的好运。
而有的家庭,却在悄无声息地滑向更深的深渊。
命运的天平,在此刻倾斜得如此明显,残酷而又真实。
(https://www.bshulou8.cc/xs/7708/4440937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