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522章 乘胜追击,落花流水

第522章 乘胜追击,落花流水


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双眼紧紧盯着天幕,表情随着画面中战事的起伏而变化。当看到杨嗣昌等人成功击退联军,他微微点头,缓缓说道:“这杨嗣昌确有谋略,面对敌军复杂的攻势,能迅速做出周全部署,调配兵力合理,应对策略得当。孙传庭和洪承畴也都是猛将,一个勇猛冲锋,一个坚守城墙,配合默契,才保京城不失。”

徐达在一旁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尤其是孙传庭,率敢死队冲击敌军主帅,那股子英勇无畏的劲头,实在难得。洪承畴在城墙上指挥若定,抵住了敌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功劳也不小。”

刘伯温轻抚胡须,目光中透着思索:“他们此次应对敌军新武器和总攻,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思路清晰,手段多样。不过,敌军此次大败,想必不会善罢甘休,日后京城的防御仍需加强。”

朱元璋神色凝重,沉声道:“是啊,这一仗虽胜,但不可掉以轻心。杨嗣昌他们这次表现出色,若能始终保持警惕,完善防御,京城才能长久安稳。”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全神贯注地观看,眼神紧紧锁定画面。待画面结束,他转过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道:“杨嗣昌等人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和新武器威胁,杨嗣昌能冷静分析局势,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孙传庭和洪承畴坚决执行命令,奋勇杀敌,为保卫京城立下汗马功劳。”

郑和恭敬地回应:“陛下明鉴。杨嗣昌统筹全局,指挥得力,孙传庭和洪承畴各展其能,将士们齐心协力,才取得如此战果。只是敌军受挫,必然会寻找机会报复,京城防御不可懈怠。”

姚广孝双手合十,微微低头说道:“陛下,此次胜利固然可喜,但不可放松警惕。敌军定会吸取教训,卷土重来时或许手段更加凶狠。杨嗣昌他们需提前谋划,进一步强化京城防御体系,以防不测。”

朱棣微微皱眉,目光坚定:“敌军动向不可不察,京城防御必须加强。杨嗣昌他们此次应对危机的方式值得肯定,希望他们日后面对类似情况,也能妥善处理。”

宣德位面

朱瞻基站在天幕前,神情紧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画面。看到明军胜利的那一刻,他长舒一口气,兴奋地说道:“哇,杨嗣昌他们太厉害了!敌军又是新武器又是总攻的,我都紧张得不行了,没想到他们居然能成功击退敌军,保住京城。”

杨士奇笑着说道:“陛下,杨嗣昌足智多谋,孙传庭和洪承畴勇猛善战,将士们众志成城,自然能化险为夷。不过,敌军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京城,我们还得做好后续防御工作。”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皆是国之栋梁,定会为京城安全尽心尽力。此次战役也让我们看到了京城防御的一些优势和不足,战后可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朱瞻基连连点头:“对,对,一定要让他们继续守护好京城。敌军要是再来,绝对不能让他们得逞。”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身子微微前倾,专注地看着天幕。看完后,他靠回椅背,说道:“这几个人应对敌军进攻,倒还有些手段。杨嗣昌脑子灵活,面对敌军新武器和总攻,能迅速想出应对办法,调度有方。孙传庭和洪承畴也还算给力,执行命令坚决,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严嵩赔着笑脸:“陛下圣明,他们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取得胜利,足见其能力。只是敌军此次大败,恐怕会怀恨在心,京城防御还需持续加强,不可大意。”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陛下,此次胜利只是阶段性的。敌军必定会想办法复仇,而且可能会想出更狡猾的战术。我们需全面提升京城防御能力,加强情报收集,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朱厚熜微微点头:“哼,敌军不会轻易罢休,杨嗣昌他们得时刻警惕。京城安危关乎重大,绝不能掉以轻心。”

……

明军乘胜追击,将联军打得落花流水。经过一番激战,联军大败而逃。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敌军的尸体,兵器、旗帜散落一地。

“杨大人,敌军溃败了,我们大获全胜!”孙传庭满脸是血,却难掩兴奋,跑到杨嗣昌面前说道。

杨嗣昌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孙大人,此次多亏了你和敢死队的英勇奋战,才斩杀敌军主帅,取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洪承畴也走了过来,笑着说:“是啊,若不是孙大人和弟兄们拼死向前,我们哪能如此顺利。当然,杨大人的指挥也至关重要,从各方调配兵力,扰乱敌军军心,这才让我们有机可乘。”

杨嗣昌摆摆手:“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将士们奋勇杀敌,百姓们也全力支持,京城能守住,是所有人的功劳。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敌军虽败,但说不定还有残余势力。”

孙传庭点头:“杨大人说得对,我这就安排士兵追击,务必将敌军彻底击溃,不留后患。”

杨嗣昌思索片刻:“追击之事不可大意,敌军狗急跳墙,恐怕会设下埋伏。你挑选一些精明的探子,先去打探清楚敌军的撤退路线和动向,再做定夺。”

孙传庭应道:“好,我这就去安排。”

洪承畴看着满目疮痍的战场,说道:“杨大人,京城虽然守住了,但城墙受损严重,城内也有不少百姓房屋被毁,我们得尽快组织人手修缮城墙,安抚百姓。”

杨嗣昌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洪大人所言极是。你负责组织百姓和工匠修缮城墙,我进宫向陛下奏明战况,同时请求拨发一些物资用于安抚百姓和重建京城。”

安排妥当后,杨嗣昌进宫面见朱由检。朱由检听闻京城大捷,龙颜大悦:“杨爱卿,此次你们力保京城,实乃大功一件。朕定会论功行赏。只是不知敌军可有漏网之鱼?京城如今情况如何?”

杨嗣昌跪地奏道:“陛下,敌军虽已溃败,但为防有残余势力卷土重来,臣已安排孙大人派人打探敌军动向,再决定是否追击。京城城墙受损严重,城内部分百姓房屋被毁,还望陛下拨发物资,以安抚百姓,重建京城。”

朱由检点头:“朕这就下旨,拨发物资用于京城重建和安抚百姓。杨爱卿,你和洪爱卿、孙爱卿继续辛苦,务必确保京城长治久安。”

“臣遵旨!”杨嗣昌领命后,回到京城,与洪承畴会合。此时,孙传庭也匆匆赶来。

“杨大人,洪大人,探子回报,敌军一路溃败,似乎并无设伏的迹象。但他们退往了南方一处险要之地,那里地势复杂,易守难攻。”孙传庭说道。

杨嗣昌皱起眉头:“看来敌军是想在那里重整旗鼓。我们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必须想办法彻底消灭他们。孙大人,你对那处险要之地可有了解?”

孙传庭思索片刻:“杨大人,我曾听闻那处地方叫虎踞岭,四周环山,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可通。敌军若在那里据守,我们强攻的话,恐怕会损失惨重。”

洪承畴说道:“既然强攻不行,我们可以采取围困之策,断其粮草,逼他们投降。”

杨嗣昌摇头:“围困之策虽好,但耗时太久,且我们不知道敌军在虎踞岭储备了多少粮草。万一他们有其他补给渠道,这围困之策恐怕难以奏效。”

三人陷入沉思,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一名士兵前来汇报:“杨大人,刚刚有一位自称知晓虎踞岭地形的百姓求见,说有破敌之策。”

杨嗣昌眼睛一亮:“快请他进来。”

不一会儿,一位老者被带了进来。老者向杨嗣昌等人行礼后,说道:“几位大人,草民自幼在虎踞岭附近长大,对那里的地形了如指掌。虎踞岭看似只有一条山路可通,但在山后有一条隐秘的小道,平时少有人知。若能派人从小道潜入,与正面进攻的部队里应外合,或许能破敌。”

杨嗣昌大喜:“老人家,你所言可是真的?这小道是否能容大军通过?”

老者点头:“大人放心,小道虽狭窄,但容一支千人左右的队伍通过还是没问题的。只是这小道十分隐秘,且布满荆棘,需要熟悉地形的人带路。”

杨嗣昌思索片刻,对孙传庭说道:“孙大人,此事就交给你。你挑选一千精锐,让这位老人家带路,从小道潜入虎踞岭。我和洪大人带领大军从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为你们创造机会。”

孙传庭领命:“杨大人放心,我定不辱使命。”

孙传庭迅速挑选了一千精锐士兵,跟随老者悄悄出发。杨嗣昌和洪承畴则开始筹备正面佯攻的事宜。

“洪大人,此次佯攻,我们要大张旗鼓,让敌军以为我们要全力强攻,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力。但同时也要小心谨慎,防止敌军看出破绽,对孙大人他们不利。”杨嗣昌说道。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说得对。我这就去安排士兵准备攻城器械,做出一副强攻的架势。”

几日后,一切准备就绪。杨嗣昌和洪承畴带领大军来到虎踞岭下,开始发动佯攻。

“擂鼓,进攻!”杨嗣昌大声喊道。

顿时,鼓声震天,士兵们推着攻城车,扛着云梯,朝着虎踞岭冲去。

“不好,明军攻来了!”虎踞岭上的敌军见状,连忙组织防御。

“放箭,阻止他们前进!”敌军将领喊道。

一时间,箭如雨下,明军士兵纷纷躲避。但明军依然佯装奋力进攻,与敌军展开激烈交锋。

而此时,孙传庭带领的精锐部队在老者的带领下,沿着隐秘小道,艰难地朝着虎踞岭山顶前进。

“大家小心,不要发出声响,跟紧队伍。”孙传庭低声说道。

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路上披荆斩棘。终于,他们来到了虎踞岭山顶附近。

“将军,前面就是敌军营地了。”老者指着前方说道。

孙传庭看着敌军营地,只见敌军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正面防御,营地后方防守相对薄弱。

“弟兄们,等会儿听我命令,冲进去,杀他们个措手不及。”孙传庭低声说道。

就在这时,正面战场上,杨嗣昌见佯攻已吸引了敌军的大部分注意力,是时候给孙传庭发出信号了。

“点火,放狼烟!”杨嗣昌喊道。

只见城楼上狼烟升起,孙传庭看到信号,大喊一声:“杀!”

一千精锐士兵如猛虎下山般冲进敌军营地。

“敌军偷袭,快抵抗!”敌军营地内顿时大乱。

孙传庭带领士兵在敌军营地内四处砍杀,敌军毫无防备,被打得节节败退。

“不好,营地被偷袭了!”正面防御的敌军将领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

“快,分一部分兵力回援营地!”敌军将领连忙下令。

然而,杨嗣昌和洪承畴抓住敌军分兵的机会,发动了真正的进攻。

“弟兄们,敌军阵脚已乱,冲啊!”杨嗣昌喊道。

明军士气大振,一举突破了敌军的正面防线,朝着山顶冲去。

在明军的前后夹击下,敌军顿时陷入绝境,纷纷投降。

“将军,我们投降,饶命啊!”敌军士兵们纷纷跪地求饶。

孙传庭看着投降的敌军,松了一口气。此次里应外合,成功消灭了敌军的残余势力。

“杨大人,敌军已投降,我们大获全胜!”孙传庭兴奋地向杨嗣昌汇报。

杨嗣昌笑着说道:“孙大人,此次多亏了你和弟兄们的英勇,还有这位老人家的帮助,我们才能彻底消灭敌军。”

洪承畴也说道:“是啊,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接下来,我们要清理战场,安抚当地百姓,防止再有其他变故。”

杨嗣昌点头:“洪大人说得对。孙大人,你负责清理战场,收缴敌军兵器粮草。洪大人,你去安抚当地百姓,告知他们敌军已被消灭,让他们安心生活。我回京城向陛下奏明此事。”

安排妥当后,杨嗣昌回到京城,向朱由检奏明了彻底消灭敌军残余势力的消息。朱由检大喜,当即下旨嘉奖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以及全体将士。

然而,就在京城上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一封来自边境的加急战报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中。朱由检看完战报后,脸色顿时变得十分严峻。

“来人,宣杨嗣昌即刻进宫!”朱由检说道。

杨嗣昌接到旨意后,匆匆赶往皇宫。见到朱由检后,朱由检将战报递给杨嗣昌,说道:“杨爱卿,你看看吧,边境又出大事了。”

杨嗣昌接过战报一看,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原来,北方的一个部落趁京城与南方联军交战之际,突然进犯边境,占领了几座城池,边关告急。

“陛下,没想到北方部落竟会趁火打劫。如今京城刚刚经历大战,将士们疲惫不堪,物资也有所损耗。但边关危急,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杨嗣昌说道。

朱由检忧虑地问道:“杨爱卿,你觉得该如何是好?”

杨嗣昌思索片刻:“陛下,京城这边需要时间休整,但边关战事刻不容缓。臣建议先从京城周边调派一些兵力前往边关,稳定局势。同时,臣与洪大人、孙大人商议后,尽快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彻底击退北方部落。”

朱由检点头:“就按杨爱卿说的办。杨爱卿,你务必与洪爱卿、孙爱卿齐心协力,早日解决边关危机。”

“臣遵旨!”杨嗣昌领命后,匆匆离开皇宫,去找洪承畴和孙传庭商议对策。

杨嗣昌找到洪承畴和孙传庭后,将北方部落进犯边关的消息告诉了他们。两人听后,也是神色严峻。

“杨大人,北方部落此举实在可恶,竟趁我们疲惫之时进犯。只是如今京城刚经历大战,兵力和物资都需要补充,该如何应对?”洪承畴说道。

孙传庭思索片刻:“杨大人,洪大人,我觉得我们可以先从京城周边调集一些精锐部队,快速前往边关,遏制北方部落的攻势。同时,我们在京城加紧训练新兵,补充物资,为后续的反击做准备。”

杨嗣昌点头:“孙大人的建议不错。只是边关形势危急,我们调派的部队必须迅速行动,不能让北方部落继续扩张。洪大人,你负责挑选京城周边的精锐部队,尽快送往边关。孙大人,你在京城组织训练新兵,筹备物资。我进宫向陛下汇报我们的计划,同时请求陛下调配一些物资支援边关。”

三人迅速行动起来。洪承畴马不停蹄地前往京城周边军营,挑选精锐部队。孙传庭则在京城内张贴告示,招募新兵,并组织工匠打造兵器,筹备粮草。杨嗣昌再次进宫,向朱由检汇报了他们的计划。

朱由检听后,说道:“杨爱卿,朕全力支持你们的计划。所需物资,朕会即刻下旨调配。只是边关战事紧急,你们务必尽快解决,不能让北方部落得逞。”

“臣遵旨!”杨嗣昌领命后,回到京城,与洪承畴、孙传庭再次会合。

“杨大人,精锐部队已经挑选完毕,随时可以出发。”洪承畴说道。

“杨大人,新兵招募和物资筹备也在有序进行。只是时间紧迫,新兵训练可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孙传庭说道。

杨嗣昌思索片刻:“时间紧迫,我们只能边训练边准备。新兵虽然训练不足,但可以安排他们负责一些后勤保障工作,让精锐部队能专心作战。洪大人,部队出发前,你要给将领们详细说明边关形势和作战策略,务必稳定边关局势。”

洪承畴点头:“好,杨大人,我这就去安排。”

洪承畴离开后,杨嗣昌对孙传庭说道:“孙大人,新兵训练和物资筹备工作就靠你了。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一切准备,以便尽快发动反击,收复失地。”

孙传庭坚定地说:“杨大人放心,我会全力以赴。只是北方部落擅长骑射,且熟悉边关地形,我们还需想办法应对他们的骑兵。”

杨嗣昌点头:“你说得对。我们可以打造一些长枪阵,用以克制骑兵。同时,安排神箭手,在远距离对骑兵进行打击。另外,派人去边关收集情报,了解北方部落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

孙传庭应道:“好,我这就去安排。”


  (https://www.bshulou8.cc/xs/6811/4375837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