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 > 第221章 双儿来袭

第221章 双儿来袭


苏宁坐镇南京,统筹三路大军进剿吴三桂,江南政务亦在阿福派出的AI官员主持下逐步理顺,百业待兴。

    这一日,亲卫来报,言有故明遗臣家眷求见,自称来自浙江嘉兴庄家。

    “庄家?”苏宁略一思索,便想起了这户人家。

    庄家在前明曾是书香望族,清兵南下时,因其家藏有暗讽清廷的书籍被鳌拜党羽构陷,满门男丁几乎被屠戮殆尽,仅余女眷侥幸存活,靠着变卖田产和昔日故交接济,在嘉兴老宅中苟延残喘,据说为了避祸,还故意装神弄鬼,使得那宅院成了当地人不敢靠近的“鬼宅”。

    “请她们进来吧。”苏宁倒是想看看,这庄家遗孀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片刻后,一位身着素色衣裙、年纪约莫三十许、面容憔悴却依稀可见昔日风韵的妇人在一名小丫鬟的搀扶下,低眉顺眼地走入厅堂。

    她身后还跟着一个年纪更小、约莫十五六岁的丫头,那丫头穿着一身淡青布衣,低着头,看不清面容,但身姿伶俐,脚步轻盈。

    那妇人见到端坐于上的苏宁,立刻拉着小丫鬟跪伏于地,声音带着梗咽与激动:“罪妇庄门陶氏,叩见苏帅!谢苏帅天恩,为我庄家满门,报了这血海深仇!”

    说着,竟呜咽起来。

    苏宁微微抬手:“庄夫人请起,不必行此大礼。不知夫人所言报仇,所指何事?”

    庄夫人在侍女的搀扶下起身,用帕子拭着泪,悲声道:“苏帅容禀,当年构陷我庄家,害得我庄家男丁尽数罹难的,正是那奸贼鳌拜的党羽!若非鳌拜授意,宵小安敢如此?如今苏帅入京,亲手将那鳌拜明正典刑,曝尸街头,此等大恩,于我庄家,如同再造!罪妇……罪妇无以为报!”

    说罢,又要下拜。

    苏宁这才恍然,原来根源在此。

    他平定天下,诛杀鳌拜,本是出于政治和军事考量,倒未曾细想还顺带为许多像庄家这样的受害者报了仇。

    他语气平和了些:“原来如此。鳌拜倒行逆施,罪有应得,本帅杀他,乃为国法,亦为天下公义。庄夫人不必过于挂怀。”

    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到了陶氏身后那个一直低着头的青衣小丫鬟身上。

    这丫头虽然沉默寡言,看似怯懦,但那份灵秀之气却难以完全掩盖。

    苏宁心中一动,想起了原著中那个对韦小宝忠心耿耿、武功不错又乖巧可人的双儿。

    庄家的丫鬟,又是这般年纪气质……

    陶氏何等伶俐之人,她能在家族巨变后带领一众女眷挣扎求生,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已炉火纯青。

    她见苏宁的目光数次似有若无地扫过自己身后的丫鬟,心中立刻明白了八九分。

    她心念电转,如今庄家早已败落,全靠昔日余荫和她们这些妇人苦苦支撑。

    若能借此机会,攀上苏帅这棵参天大树,哪怕只是献上一个丫鬟,对庄家未来的安稳也是莫大的保障。

    这丫头虽乖巧,但若能跟在苏帅身边,也是她的造化。

    想到这里,陶氏连忙拉过身后的青衣丫鬟,对苏宁赔着笑脸道:“苏帅,这是先夫在世时收留的孤女,名叫双儿,从小在庄家长大,性子最是乖巧懂事,手脚也麻利。苏帅日理万机,身边总需个细致的人伺候茶水点心。若苏帅不嫌弃,便让这丫头留在苏帅身边,端茶递水,略尽心意,也算我庄家报答苏帅恩情于万一。”

    那名叫双儿的丫鬟被陶氏推到前面,身子微微一颤,头垂得更低,耳根却悄悄红了,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却不敢出声。

    苏宁闻言,心中了然,果然是她。

    他看着眼前这低眉顺眼、宛如受惊小鹿般的双儿,对比记忆中那个机灵重义的女子,倒也觉得有趣。

    自己如今权势滔天,身边自然不会缺人伺候。

    但收下双儿,既全了庄家的讨好之意,自己身边也多个知根底、且在未来或许能派上用场的人,并无坏处。

    于是微微颔首,语气平淡:“庄夫人有心了。既然如此,这丫头便留下吧。”

    陶氏闻言大喜过望,连忙推了双儿一把:“双儿,还不快谢过苏帅收留之恩!”

    双儿这才慌忙跪下行礼,声音细若蚊蚋:“奴婢……奴婢双儿,谢苏帅恩典。”

    “起来吧。”苏宁淡淡道,“以后就在府中伺候。”

    陶氏又千恩万谢了一番,这才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只觉得压在心口多年的大石,终于落下了一半。

    而双儿,则有些茫然又有些忐忑地留在了这陌生的、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大帅府中。

    她的命运,也因庄家夫人的这一次“报恩”之举,悄然发生了转折。

    双儿偷偷抬眼,飞快地瞥了一眼那位年轻却威势迫人的苏帅,心中如同揣了一只小鹿,砰砰直跳。

    ……

    双儿被府中的管事嬷嬷带下去安置后,苏宁独坐书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心中泛起一丝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谬的念头。

    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现在又加上一个双儿……

    这几个女子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

    蓦然发现,这几人似乎都与那个早已被他亲手扼杀在紫禁城萌芽状态的“小桂子”韦小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原本的命运轨迹中,她们都应是韦小宝的妻妾。

    “呵,”苏宁不禁轻笑出声,带着一丝玩味与命运的嘲弄,“我杀了他,如今他的这些‘缘分’,倒是一个个聚拢到我身边来了?这算是什么?命运的补偿,还是某种诡异的收集?”

    他并非迷信之人,但这巧合确实让他感到些许奇异。

    不过,这点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

    对他而言,这些女子更多是政治联姻的纽带、战利品的象征,或是如双儿这般,是下属进献的侍婢。

    她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资源,以及她们本身可能带来的价值,才是他考量的重点。

    至于所谓的“原剧剧情”,在他降临此界,亲手改变历史走向的那一刻起,便已支离破碎,不足为凭了。

    将这些无谓的思绪抛开,苏宁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投向了悬挂在墙壁上的巨幅军事地图。

    地图上,代表红旗军的三支红色箭头,已经从西、中、东三个方向,将吴三桂残部活动的云贵地区紧紧包围,如同一个正在不断收紧的绞索。

    就在这时,亲卫再次来报:“启禀苏帅,昆明又有秘使前来,携吴三桂亲笔书信,言……言愿去王号,只求保有云南一隅,世代称臣纳贡,恳请苏帅罢兵议和。”

    苏宁连眼皮都未抬,冷冷道:“告诉来使,同样的废话,本帅不想听第二遍。吴三桂若还有半分自知之明,就该自缚出降,或可保全尸。若再负隅顽抗,唯有族灭一途!”

    他顿了顿,语气森然,下达了最终的决断:“传令西线、中线、东线前敌指挥部!总攻时机已至,无需再与吴逆虚与委蛇!三路大军,依既定计划,向吴三桂残部发起最后总攻!限期一月,务必犁庭扫穴,彻底平定三藩!”

    “是!”传令兵凛然遵命,快步离去。

    命令如同燎原的烽火,迅速传遍三军。

    西线,第一野战军主力不再满足于牵制,开始强攻川南要隘,兵锋直指贵阳。

    中线,苏宁亲率的红旗军主力,在稳定湖南后,分兵数路,如同数把尖刀,插向贵州腹地,目标直指吴三桂的最后巢穴——昆明。

    东线,在成功击退郑经军队对沿海的骚扰后,部分精锐也开始向广西方向运动,策应中路军,防止吴三桂残部向越南方向逃窜。

    决战的号角已然吹响!

    失去了战略缓冲和谈判资本的吴三桂集团,在红旗军三路大军的雷霆打击下,士气彻底崩溃。

    许多将领见大势已去,或率部投降,或弃城而逃。

    所谓的险关要隘,在红旗军绝对的实力面前,形同虚设。

    远在南京的苏宁,则在听取着前线一份份捷报的同时,偶尔也会将目光瞥向府邸深处。

    那里,有他收集来的几位与“韦小宝”命运交织的女子。

    她们的存在,仿佛是他彻底掌控这个时代、覆写一切旧有轨迹的某种象征。

    如今,随着三藩的覆灭在即,这天下,将再无任何人、任何势力,能够阻挡他意志的贯彻。

    ……

    昆明城,这座被誉为“春城”的西南重镇,此刻已完全被战争的阴云与肃杀之气笼罩。

    城外,红旗招展,炮声隆隆;城内,人心惶惶,秩序崩坏。

    吴三桂试图依托城防做最后顽抗的幻想,在红旗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面前,如同阳光下的露珠,迅速蒸发。

    总攻,在一个黎明发起。

    中路军主力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对昆明城垣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城墙在重炮的持续轰击下多处坍塌,守军魂飞魄散。

    早已潜入城内的细作与心生异志的守军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

    “城破了!红旗军进城了!”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间席卷全城。

    残余的吴军试图依托街巷进行绝望的巷战,但在红旗军训练有素的班组战术和自动火器的清剿下,抵抗迅速被粉碎。

    溃兵、逃难的百姓、趁火打劫的乱民充斥街道,混乱到了极点。

    平西王府(原永历帝行宫),此刻已是一片狼藉。

    仆役婢女四散奔逃,昔日繁华的殿阁楼台,只剩下仓皇与破败。

    吴三桂身着蟒袍,端坐在昔日他接受清廷册封的大殿之上,面色灰败,眼神空洞。

    听着外面越来越近的喊杀声和枪声,知道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

    他一生叛明、叛闯、叛清,机关算尽,终究未能逃脱身死族灭的下场。

    “王爷!快走吧!从密道……”一名忠心老仆跪地哭喊。

    吴三桂惨然一笑,摇了摇头:“走?又能走到哪里去?天下虽大,已无我吴三桂立锥之地。”

    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横于颈上,眼中闪过一丝最后的狠戾与不甘,用力一抹!

    鲜血迸溅,这位曾经搅动天下风云的枭雄,就此毙命于他的王座之上。

    几乎在同一时间,红旗军士兵冲破王府大门,涌入其中。

    负隅顽抗的吴三桂亲兵被迅速歼灭,王府家眷、属官尽数被俘。

    与此同时,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在广州,耿精忠在福州,也相继走到了末路。

    在红旗军东线部队和反正义军的联合打击下,他们或是兵败自杀,或是被部下擒献。

    平南、靖南二藩,亦随之覆灭。

    昆明、广州、福州等三藩核心据点被攻克后,针对三藩核心成员及其党羽的清算迅速展开。

    苏宁的命令清晰而冷酷:“首恶必办,胁从株连,以儆效尤!”

    在阿福派出的司法AI主持下,一场场公开审判在各地举行。

    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虽已身死,但其尸首仍被枭首示众。

    他们的子嗣、兄弟、以及坚决追随他们叛乱的核心部将、谋士,被一一甄别出来。

    “查,吴应麒、吴世璠……等吴逆血亲二十八人,附逆作乱,罪证确凿,判处斩立决,夷其三族!”

    “查,尚之信、耿精忠……等叛酋亲族、党羽共一百七十三人,同上判处极刑,夷其族!”

    命令下达,刑场之上,人头滚滚,血流成渠。

    三藩直系血脉及核心党羽,几乎被诛戮殆尽。

    其家产、府邸、田亩尽数抄没,充入公库。

    这场血腥的清算,不仅仅是为了报复三藩的叛乱,更是苏宁立威于天下、彻底铲除旧时代军阀割据土壤的必然之举。

    他要以最残酷的方式昭告世人:分裂华夏、拥兵自重者,唯有死路一条,绝无幸理!

    随着三藩核心势力的九族尽灭,曾经盘踞南方、牵动天下局势的“三藩”势力,被连根拔起,彻底成为了历史。

    西南、两广、福建之地,自此完全纳入了红旗军的掌控之下。

    消息传回南京,苏宁只是淡淡地批了一个“可”字。

    三藩既平,整个大陆之上,成建制的抵抗力量已基本肃清。

    只剩下隔海相望的台湾郑氏和盘踞关外的神龙岛,以及一些边远地区的土司、部落尚需处理。

    统一天下的伟业,已然看到了终点线的曙光。

    而苏宁的目光,也已经投向了那波涛之外的孤岛,以及更遥远的,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全新帝国的思考。

    身为苏宁贴身侍女的双儿走上前,“大统领,请用茶。”

    “嗯,双儿,听说你是扬州人?”苏宁却是抬头看向乖巧的双儿问道。

    “回大统领,双儿确实是扬州人士。”

    “一想到满清在扬州犯下的罪行,真想把他们全部杀光。”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6235/87294252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