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一个篱笆三个桩,搞个合作社行不行
顾晓霞去幼儿园接明明昊昊的时候,明明昊昊已经在校门口等着了。
校门口还有一个小女孩,她的旁边是一个女人,这时候女孩和女人说着什么,女人拉着女孩要走,明明和昊昊上前和女人说着什么。
顾晓霞下车的时候,昊昊跑了过来对她说道:
“妈,能让吴秀芳坐一下咱家的汽车吗?她说她从来没坐过汽车,可想坐了。”
顾晓霞往那边的女孩和女人看过去,那个女人,也就是吴秀芳的母亲有些尴尬的笑笑,说道:
“不了不了,我们现在也回了……本身也不远。”
“来吧,汽车会方便一些。”顾晓霞笑着说,“孩子们是好朋友,肯定是明明昊昊答应了的,答应了就要做到,是不是?”
“对!”明明和昊昊大声回应了一声,过去拉着吴秀芳,小女孩脸上露出笑容,不过随即又仰头看向她的妈妈。
盛情难却,那个中年女人也没再坚持,点点头,吴秀芳开心的跟着明明昊昊过来到汽车边上,不过她并没有立刻上车,而是转身招呼她妈妈。
昊昊很聪明,先坐到了副驾驶位置上,然后转身给吴秀芳说着车子里的情况。
等都坐好后,顾晓霞开车。街面上人不多,不过她并没有开快——吴秀芳家位置在新华书店的后边,距离的确不远,而且不需要绕大圈子。
三个孩子在车里笑着讨论着,一会儿说班里发生的事情,一会儿说着车子的舒适。
很快就到了吴秀芳的家门口,顾晓霞停下车子,明明先拉开车门下来,等吴秀芳和她妈妈下车后,明明昊昊和她们道了再见后,再上车关好车门。
回到家里停好车子,顾晓霞看着李龙正哼着《乙未豪客传奇》里的歌曲《人生总有遇到狼群的时候》,在那里收拾着偏三轮摩托车。
公公李青侠在边上给帮着忙,两个人干的挺起劲。
“今天咋这么高兴?”顾晓霞锁好车门,笑着问道,“还唱起歌了。”
“哈哈,大马力拖拉机卖出去了……我是真没想到啊,大马力拖拉机,一套二十多万,竟然有人过来买了!”李龙笑着给她说,“现在有钱的人还真是多!”
“卖出去了?”顾晓霞也有些惊奇,“哪里人买的?咋这么有钱?”
“吉木萨的,种田大户。”李龙说道,“兄弟好几个都开荒种麦子,家里地不少。”
一台大马力卖出去能赚十万,虽然好久才能卖一台,但感觉真爽。
最近因为打广告导致汽车卖得很快,顾晓霞知道这个。一开始的时候她对打广告还是有点顾虑的,觉得太张扬了。
顾晓霞一直觉得家里的财富已经足够多了,李龙继续现在的这种生活就好,平稳且持续的增加财富。
倒不是说她不喜欢钱,只不过家里的钱太多了,她有点恐慌——从来没有掌控过这么多钱——不是家里所有的钱,李龙放在她那里的钱已经超过十万了,这让她觉得自己根本掌控不了这么多钱。
她知道李龙那里钱更多,具体多少她没过问过,她怕知道了她得心脏病。
顾晓霞知道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干脆后面就不过问了,过好日子就行。
毕竟她知道李龙不是那种违法乱纪的人,赚的钱都是干干净净的。
今天看李龙这么开心,她觉得也挺好。
正准备拿毛巾擦车的时候,杨大姐在厨房里喊了一声:
“开饭了……先吃饭吧。”
一家人便开开心心的过去吃饭。
北庭电视台的广告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报纸上的广告还在持续,广告效应也在进行中。
等十一月底,刘高楼再次开过来三台大马力拖拉机、五台卡车和八台小汽车的时候,李龙这边已经存够了一千五百件的皮大衣和一千多双棉鞋,这让刘高楼很开心。
“我二叔找到了合适的渠道,主要是哈加盟国的农业部,从他们那里拿到了详细的数据,知道哪里有二手的大马力拖拉机,然后派人过去谈。”
刘高楼在会客室里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给李龙解释着:
“大冬天的,这些大马力拖拉机放着也没用。眼下一些机械研究所、农场也是穷得很,虽然不说上顿不接下顿,但感觉比咱们这边过的苦多了,黑面包都吃不起了。
干脆就划拉着把大拖拉机搞报废了,换钱好歹还能买一些生活物资。”
别以为那边的农场因为种地就有饭吃。苏联那么多加盟国是一体的,像哈加盟国这样虽然不如乌克兰那边土地肥沃种粮很多,却也算是苏联的粮仓,所以更多的粮食都被征走到其他国家了。
本地人反倒过得更难一些。
“我二叔说这些白糖、棉鞋棉衣就足够他去换其他任务物品了,赚来的美元也不少,这三台大马力拖拉机你就直接给我人民币,算是我年前赚的钱了。”
刘高楼也挺开心,三台大马力拖拉机,再加上其他皮子,这一趟他能赚近百万……就算要给家族那边交一些,但剩下的也足够自己家人过上非常好的生活了。
当然,刘山民给他也有其他的采购任务,这一点就没必要和李龙说了。
这三台大马力拖拉机,刘高楼给李龙的定价是十六万一台,卡车是一万五一台,皮子还是八十块钱——这趟他拉来五千皮子。
小汽车是用美元结算的,从白糖款里扣除,这趟李龙会让刘高楼拉走五十吨白糖,糖厂那边说不能多了,到年底了,疆内一些地方白糖的需求量也很大。
李龙这一下子掏出近百万,也够肉疼的。
不过他觉得划得来,毕竟每一样,等自己转手的时候,都能赚近一倍的钱回来。
皮子和卡车好说,现在院子里已经没有卡车了,都让人买完了——北疆的运输行业一直比较兴旺,冬天拉煤、天热了拉建筑材料啥的,没停过。
刘高楼离开后,李龙这边汽车卡车出售的速度就开始变慢了。
大马力拖拉机更是没一个人过来看,李龙觉得,这三台大马力,短时间内就只能窝在自己手里了。
不过无所谓,这玩意儿放着就放着,到开春如果还卖不掉,那就自用吧。反正从老家过来的那些亲戚现在基本上都能开大马力拖拉机了。
就连谢运东、陶大强他们没事也到李家开两回,一个个都夸大马力拖拉机舒服——当然舒服了,驾驶楼里有空调,冬暖夏凉啊。
十一月底的时候,又下了两场雪,收购站这边的生意还是不温不火。往年这时候卖皮子的人比较多,这两年是因为动保法的实施,加上森林公安的成立,导致在山区打猎的人少了,所以皮子收购也少了。
但也不是没有。到山区打猎的少了,但在北面沙窝那边零星的打猎却还存在。而且兵团归垦区公安局管,执行的不太一样。
所以李青侠每天还能收到皮子之类的。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白修名又过来了一趟,这回拉着棉鞋,倒不是换汽车回去,是想把李龙仓库里那些没怎么管过的打瓜籽换回去。
“今年打瓜籽原料数量不怎么缺的,但平口的还是少,我们那边的农户不愿意整这麻烦事,宁愿价钱低点儿。但市场又需要平口的,没办法,就四处找吧。”白修说明了来意,李龙倒也没说啥。
打瓜籽这几年也没涨,他还是按三块五把仓库里所有的都打包卖给了白修名,顺便接收了三千双棉皮鞋。
双方把账算清楚后,白修名没在这边多呆,主要是到十一月底之后,这边冷多了,白修名呆不习惯,早早跑掉了。
接下来收购站就没啥大事了。大马力拖拉机停在收购站的后院,这回是真的充当起了镇店之宝,虽然不至于无人问津,但真有人问了,一听说三十万的价格,立刻就打了退堂鼓了。
小汽车倒是平均两三天就能卖出一台,卡车是平均差不多五天能卖出一台来。
李龙也开始放手,不是每天都盯着。有人买汽车的话,他不在就由老爹李青侠决定。
毕竟价格是透明的,和大马力拖拉机不一样,这几种汽车的价格是固定的,不讲价。
李龙就多了一些时间,时不时的回一趟四队——冬天又开始了转圈请客吃饭。
李俊贤他们已经收拾行装准备回了——其实不太想回的。有想家的,但想想回到家里,那生活条件肯定达不到现在的状态,一个个就有点不太乐意。
李俊贤是明确表示,他打算明年早早过来,如果能在这边落户是最好的。
陈前进虽然没说,但意思也差不多,倒是李俊海还犹豫着。
李俊峰把家里的孩子已经接过来在这边上学了,他是铁了心要把家安在这里的。
虽然现在户口还没办下来,但也是迟早的事情。
因为不是周末,顾晓霞和孩子都没过来,李龙拿着买来的电火锅炖着鱼汤。
这里面是一个大花鲢的头。这条大花鲢是李龙和陶大强从东大沟砸冰窟窿捞上来的。
当初东大沟那边发洪水,洪水退去后,东大沟里有好几个大坑水还存着,里面有鱼。
那几个大坑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里面大部分都是鲫鱼,特别是有几个深三四米,方圆也就十来米的坑里,鲫鱼瘦得不行了,捞出来炖上感觉都没肉,全是骨头。
就有一个大水坑四周有不少芦苇,里面还有不少的鱼。
东大沟距离生产队的居民点有点远,刚一开始还有人过去,后来农忙去的人就少了,特别是学生娃娃开学之后,就没几个人过去了。
李龙和陶大强还是前几天突然想起来套套兔子,过去下兔子套的时候发现了那个大坑。下套子的时候砸了冰窟窿,第二天去取兔子的时候带着抄网,到地方把上面冻的那一层薄冰敲掉,结果还真给舀上来好几条大鱼。
这一条花鲢重近十公斤,抄网差点儿没弄上来——如果不是因为冬天鱼不活跃,就这么个抄网在夏天逮上这么大条鱼,人家一尾巴就把网子能给拍烂掉。
逮到的其他几条鱼李龙都交给了大嫂那边,就这一条他留了下来,清理干净剁了鱼头带一截身子,炖火锅。
逮到了九只兔子,他留了一只四公斤多的,放足了辣皮子和花椒、油,炒着吃。
又炒了个鸡蛋,拌了个绿豆芽,炒个咸菜,齐活了。
还是他们五个人,中午喝酒,差不多喝到下午,再回去也不会有啥危险。
这几年附近村子有好几个喝完酒走回去,半路上栽进渠沟里摔死或冻死的,不能不防。
谢运东他们正聊着明年种棉花的事情。
从今年李家种棉花的情况来看,干这个是大有可为的。
“老谢,今年你家开了多少亩荒地?明年打算种多少亩棉花?”
“给乡里申请了,开了八十亩。”谢运东说道,“八十亩盐碱地,入冬前灌了一次,冲掉一些盐碱,接下来开春看情况吧。”
开春雪化之后,盐碱地上面如果还有厚厚一层碱的话,那就没办法种了。如果不是,表面没看到盐碱,那说明可以种,而且还可以通过后期的施肥来改良。
李龙是这么说的,谢运东也是这么做的。
“我开了一百二十亩。”梁大成笑了笑说,“加上本身家里除麦子外的四十亩地,全都种棉花。”
“你这下的本可不少啊。”陶大强抓起一把瓜子一边磕一边说道,“也得不少人吧?”
“那就找人吧。和小龙学一学,从老家请来一些人种,要么就是零工市场。我发现这两年零工市里人可不少。礼拜天的时候,有些县里有工作的人都进零工市场来打工了。”
“就是的。拾二茬花的时候,我拉来的一伙人里,就有县里在厂子里工作的。”李龙端上来一盘卤肉,解开围裙说道,“行了,来,动筷子吧。”
“我早就想动筷子了,这火锅里的鱼可真香!”陶大强拿起筷子说,“这鱼从水库里放到东大沟里快半年了,没想到还没瘦下去。”
“你俩运气真好。”贾卫东笑着说,“去套个兔子也能弄到大鱼。”
“是龙哥运气好,我就是跟着混的。”陶大强夹起一块鱼肚肉边吃边说道:“我跟着龙哥这是沾了七八年的光了吧。”
“嘿嘿,你是真运气好。”梁大成说道,“明年你家打算种多少棉花?”
“一百亩吧。”陶大强说,“入冬前我家开的那块荒地浇了两回,我觉得明年能种。”
当初乡里提交的那几份荒地开垦申请,就是四队的。不光有他们几个人的,还有队长许成军自己的一份开垦六十亩的,还有许海军开垦八十亩的。
不过最多的还是李龙开垦的那两百八十亩地的,魄力十足。
好在大家都知道,李家农机那么多,人也不少,种这些地是完全种得过来的。
李龙拿出瓷瓶子伊犁特曲,给每个人倒上一杯,然后说道:
“咱们不拼酒,慢慢喝,正好把来年的事情说一说。”
“好好好,先不打通关。前段时间打通关啊,我喝得都断片了好几回。”陶大强最先表态,“大成的酒量是真的好啊……”
“好个捶子。”梁大成摇头,自曝其丑,“我喝的时候你看着好着呢,出去一经风,回去立刻就吐,难受的能折腾一晚上。”
“先不说,先吃两口,看看我整治的这些菜怎么样。”李龙拿筷子点了点,他从火锅里翻出一块鱼脸肉来吃着,这玩意儿算是鱼身上肉最好吃的一块了。
不像鱼肚子上的肉那么肥,也不像鱼背上细刺那么多,又是活肉,吃着刚好。
小鱼没脸肉,吃不出来,也就这种大鱼吃着带劲。
大家动筷子的时候,贾卫东问道:
“小龙,明年你家种多少棉花?”
“三四百亩?”李龙想了想说道,“反正有地有人,能多种就多种吧。看情况,那二百八十亩地,我想着要不要余一些种枸杞子。
老贾,你呢?”
“家里没人,我就不种那么多了,五十亩吧。”贾卫东说道,“不知道荒地能不能整出来。”
“嘿,我突然想起来了,咱们几家的荒地距离都不远啊,虽然没连成片,都在一个大区域里面呢。”梁大成突然说道。
“要说咱们应该成立个合作社,反正荒地都离得不远,管理也好管理。”谢运东开着玩笑,“统一管理,有小龙挑头管总,咱们干活也踏实。”
“那合作社不是早就散了嘛,现在还能让成立?”贾卫东摇了摇头。
陶大强压根就没听过合作社,梁大成倒是听长辈提过一嘴。
“以前的合作社改成人民公社,后面人民公社换成乡了,但没说合作社不能搞啊?”谢运东显然是研究过这个的,笑着说道:
“其实现在咱们几家就跟合作社的前期,那互助组一样,合作社就是互助组搞起来的,差不多了。”
李龙没想到谢运东竟然提出来这么个想法。
其实能不能行呢?
他觉得是可以的……不过细节肯定不能和后世的一样。
得好好研究一下。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6079/1110989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