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真理之声
和朱文奎商量完之后,唐赛儿回到自己的出发阵地上,查看人马集结情况,然后把黎利喊了过来。
“黎叔啊,我把爪哇商人那些话,给奎哥说了。”她对黎利说:“他的反应,比你估计的还激烈啊!”
“什么?你直接给他说了?”黎利大吃一惊。
“你不是给我说,借着元人那些话,就能把道理给他讲清楚:我虽然造过反,但也不是什么特别要紧的事情么。”唐赛儿说:“我就趁这个机会,给他说了下。”
“那你也别现在就急着说啊。”黎利连忙解释道:“这马上打仗了,你突然给他说这种话……”
“我倒是觉得这个时机挺好的。”唐赛儿说:“就是马上要打仗了,而且我还要带头上阵,才方便给他说清楚。其他时候,我要是这么直白地说,反而才不合适呢。”
“之前不是说了么,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暗示才好。你这么直白地说出来暗示他——那还叫暗示么。”黎利无奈地说。
“没有。我倒是觉得这么说挺好的。”唐赛儿却摇摇头,坚持道:“我认识他这段时间以来,感觉他反而就喜欢这样直白的表达方式。”
“我们是文明人,不是蛮夷,哪有女子这么强硬地表达爱意的。这样不但不符合礼法的要求和朱子的倡议,还容易强化自己剽悍盗贼的形象,等于把我们计策里,你需要回避的那部分要素,反而给加强了。”黎利指出。
“可我看让娜也很直白。他就吃这套吧。”唐赛儿疑惑道。
“你得和她产生差异才行。再说,法兰西人本来就是蛮夷,所以也不需要顾忌什么。”黎利解释道:“但我们那边可不一样。哪怕是受到我们华夏影响的蛮夷,都不会这么行事的。我小时候跟着族长,去过占城、真腊之类的南蛮国家。人家宫廷里,都不流行这样的……”
“而且,你现在本来就在强行要求打头阵,去表现一下实力;这个时候又去给他说这些,不就显得是要挟人家么?”他叹了口气,又补充道:“再说,哪有用战争来争宠的。如果打输,那就连牛皮都吹破了,就算还活着,怕是也不好意思见人了,不值得这么赌吧?反过来说,就算赢,也会显得和逼人家一样,人家一个世子,怎么能接受的了呢?”
“我倒是觉得这表态的方式挺好的。”唐赛儿犹豫了下:“所以我也就直接这么说了,懒得再拐弯抹角了。”
“不是,头儿,我们这么多人都靠着你呢,你怎么这么随便啊!”黎利有些崩溃:“大家又不是看不出来,吴王府现在其实不缺人才。他们手下这些人,在欧洲打出一片天地,是足够了的。没有我们,人家也一样能行……”
“啊?你确定?”唐赛儿不太信。
“我也是读过书、备考过科举的好吧。”黎利无语道:“这种事情,我还是能看出来的啊……”
“人家那些人,早就互相混熟了。不管是杨指挥,还是让娜姑娘,都是王府里的老人了。我们这些新人,凭什么跟他们抢,不就指望着你能搭上线么。”
“自古以来,最凶险、收益也最大的事情,一是夺嫡,二便是后宫争斗。不能把这当小孩子的谈恋爱游戏啊?哪怕是为了大家,也认真点吧。”
“行,那咱们先认真打仗。你放心,我要是混出头了,肯定会提携大家的。”唐赛儿立刻保证道:“这一仗,我好不容易才抢了个先出击的机会,咱们可要打的精彩点,给大家好好瞧瞧!”
“好,好。”黎利只好先应下来。
说了一大堆,唐赛儿看起来反而更加来劲了。吩咐完,她拍马便走,又去找其他头领安排任务去了。
没一会儿,还缠着绷带的哈基·格莱骑马小跑过来。
“哎?你怎么不养伤,跑这儿来了?”黎利连忙问:“马上估计就要开打了。”
“哪有心思养伤。”格莱用连连摇头,生疏的汉语回答:“我的部众都快打完了,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这次就是知道要打,我才硬要杨指挥把我也放这边的。要是再错过这次决战,都不知道还有没有立功的机会了。”
“哎。”他说着,指了指远处唐赛儿的旗帜:“我的伴当说,刚才看到你俩聊了一会儿。怎么样?唐姑娘那边?”
“嗨,我觉得咱们还是好好备战吧。”黎利看起来十分悲观。
“你是契丹的读书人啊。你们那边,宫廷里的门道,你肯定是清楚的吧。”格莱连忙说:“你赶紧看看书上有没有什么成功经验记录,再教教她?”
“书上倒是有。《说苑》里,有江乙给安陵缠出谋划策的故事,不过那是人家安陵缠自己会看场合,说合适的话,所以后人才总结说‘江乙善谋,安陵缠知时’。”黎利摇着头说:“但唐姑娘满脑子都是打战,我给她想的主意,她也随性乱用。感觉倒像是范增给项羽出主意了,这怎么帮忙也不行啊。”
“哎?我还指望,能沾点光,让咱俩也有个出人头地,乃至列土封疆的机会呢。”格莱颇为可惜。
“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备战吧。我看,唐姑娘怕是真的不擅长这个方面吧。”黎利无奈道。
两人长吁短叹了几句,便各自离开了。
这会儿,杰士卡已经在调动步兵,一边调整队形,一边开始前进。不多时,唐赛儿那边也打出旗号,招呼大家进入出发位置。
在这边,能看到,波兰人还是传统的前后两块的阵列。在第一排,是数千名步兵,按照他们所属的领主和城市,排成一个个棋盘方格状的队列。比起之前唐赛儿侦查的数量,已经缩水了很多,不过依然被放在最前面,靠稍微稀疏的阵线堵在路线上。
而步兵后方,是作为主力的骑兵,同样按照他们所属的领主,组成一个个小队。数百个小队依次排开,形成了比前排更宽大的横队。另外,可能是为了补足步兵在战斗力和数量上的劣势,他们也用营地里抢出来的大车,临时改出来一批战车,放在最前排。
以往在和罗马人交战的时候,双方用盾车的次数也不少,不过胡斯派这种思路,之前在欧洲,倒是没有人大规模使用过。所以这么看,他们学的其实还挺快的……
战车一共有二十多辆,因为非常仓促,连完成度都互不相同。其中有一些已经有模有样,安装了挡板,还蒙了防烧的湿毛毡,甚至专门也准备了水桶,看起来昨天也是被火箭折磨的不轻,都出来预案了。不过还有一些,只是在大车上面草草堆点杂物,估计是实在没工夫去认真做了。
另外,他们还开挖了一些简单的公事,用来保护作为支撑点的大车。不过这些壕沟并不长,也没有连起来,应该是因为他们的主力依然是骑兵,反而需要更方便机动的地方,否则也不会专门后退到这片平地上了。所以,必须留有足够的通道。要是还在胡乱制造障碍,容易把自家骑兵也坑进去。
而明军这边的阵型则完全不同。他们的步兵队列现在在后方,而且排成了足足五排。第一排,是之前没怎么参战,实力比较完整的南部各州步兵,最后一排,是经验最丰富的山区老兵。其他人则夹在中间,分作三层,形成了一个近乎正方形的阵势。
在步兵阵列左前角,是朱文奎的大炮。右前角,则是骑兵组成的六个巨大楔形阵。至于步兵阵列两侧和后方,并没有像欧洲现在流行的常规布阵那样,放一些骑兵作为掩护,或是通过地形遮掩侧翼,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敞开在平原上。
波兰-立陶宛联军,应该也很少见这种布阵方式,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应对。不过很快,明军这边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骑兵和前往出发位置的过程中,联军同样没有什么反应,看样子也不打算冒险冲一次,只是继续调整骑兵的位置,让阵列摊得更宽,估计是防范他们从侧面硬冲。
当然,朱文奎这边也同样不打算给他们机会了。
趁着双方调整的时间,他指挥大家,把一众火炮都推到了自己算好的位置。虽然大家都觉得这边太靠前,有点危险,让他不要自己乱跑,但朱文奎还是坚持在这边参加战斗。在他的规划下,炮兵们很快就完成了准备。
各个队伍又相互对了一番命令之后,战争正式打响。朱文奎那边的两门大型火炮,率先发出轰鸣。
其实,按照郭康的建议,这种火炮是可以不带的。因为火炮如果太大,会直接影响军队的机动能力。而且,这种火炮其实不太适合野战,而是在攻城战和海战中发挥更好。以他们现在这个战略态势,估计短期内不会有强攻堡垒任务的,就算有,按罗马人的习惯,也更倾向于挖掘、爆破,而不是持续炮击。再说,真必须的话,在城下临时铸造几个臼炮也不是不行,朱文奎自己就能当大师傅了,不会临阵缺乏攻城火力的。
不过,朱文奎觉得,他们应该都是走大路,所以机动性的影响也不至于这么大。而且和罗马人的习惯不同,他一直很痴迷于把更大的火炮拖上战场。之前都没有怎么用上,这次,可算给他一个发挥射程和威力的机会了。
这种火炮的精度其实比较一般,但瞄准的目标,是敌人的整个军阵,随便打到哪儿都行。对面那种缓坡,很适合炮弹一路跳过去。而且,他们故意把重炮摆在侧面,让可能的飞行路线斜着通过整个军阵。第一轮炮击,就有一发擦着一个步兵方阵的边掠过,让好几个人字面意义地飞了起来。
开火的间隙里,他们推着其他火炮继续往前,走了一点。按照之前朱文奎和郭康测试的结果,这种中型火炮——也就是所谓“八八炮”,在发射球形实心弹的时候,射程并没有比重炮短多少,可能是因为炮弹要轻不少吧。主要的差距,其实是弹丸的毁伤能力。
而在郭康看来,对付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目标,这种火炮就已经足够了。所以,他才一直坚持认为,这就是最合适的野战火炮。
而且,由于体积和重量减少,这种火炮不止是更容易机动,铸造起来的技术难度也要简单不少,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现在掌握的最好的冶金技术。所以,虽然小了一截,但“八八炮”从铸造到扩镗,都用上了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比那几个宝贝重炮还要更先进一些。能携带的数量,也更多了。
这次出发的时候,朱文奎把全部十几门“八八炮”都带上了。当这些火炮开始以两三分钟一轮的速度,集中轰击那些战车的时候,波兰和立陶宛人大概就能知道,为什么之前的战争史里,那些不缺火药的大国,都鲜少像中欧这边一样,会制造众多“高大威猛”的战车了。
没多长时间,对方阵线里那些临时组装的大车,就基本被全部摧毁。
看到这些高大坚固、乃至插着军旗,被当作阵线上关键节点的移动掩体,纷纷倒塌碎裂,联军步兵明显都被吓傻了。虽然这个时代,火炮已经不算太鲜见,但以这些步兵的平均文化水平来看,绝大部分人,显然不能理解火炮的杀伤原理和优势劣势。他们只会觉得,连这些结实的东西都迅速完蛋了,那要是开始攻击步兵,怎么可能扛得住啊。
结果,炮击不但摧毁了掩体,也严重打击了那些东欧步兵的士气。尤其是,看到大车基本被解决,朱文奎开始指挥手下调转炮口,轰击敌人阵列。这些炮弹虽然小了不少,但也远不是几个人叠一起能挡住的。很快,就在前沿的步兵阵列里,造成了不少伤亡。
波兰-立陶宛步兵随之动摇起来。虽然没有直接逃跑,但不少人都开始往之前挖掘的壕沟里躲。还有些步兵,干脆成队地往地上趴,不敢站起来。任凭军官怎么抽打,乃至举着十字架诅咒他们,就是抱着头不听话。
波兰军队里的神父们也紧急行动起来,号召大家不要畏惧魔鬼的邪术,要保持对真理的信仰,完成消灭异端的目标。然而战争真理的吼声,逐渐盖过了他们宣扬真理的布道声。从远处都能明显看到,步兵的阵列出现了大片的松动。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751/11432693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