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雒阳宫城
那三名燕军军士呆立原地,独孤湘道:“怎么,你们不愿意带路么?”
却听三人喉头发出咕咕之声,江朔一挥手解开了为首那人的哑穴,那人忙不迭地道:“不可,不可,小的不敢……我等只是小卒,不知火坎的所在。”
独孤湘十分敏锐,道:“你如果真不知,为何说不敢?”
那小头目支支吾吾不敢作答,独孤湘道:“不给你吃点苦头,怕是不肯说实话!”
说着独孤湘一把捏在那人肩窝云门穴上,那人顿感锥心刺骨的疼痛,那人吃痛不过连声告饶,之后便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原来此人是个副队正,雒阳西四坊内埋伏了十团共两千长弓手,各有守备区域,刚才射出火矢的就是其中一旅,烈火熄灭之后,校尉派了他来检视战场,却不料未见唐军尸体,而是撞上了朔湘二人。
二人不愿将老马的尸体留在火焚过的坑内,将马尸抬出坑外,寻一处未设硫磺陷阱的地方将老马埋了,紫绒毯经此大火,表面烧得黢黑,再无防火的功效,便将此毯覆盖在老马身上聊作装殓。
这次他们不敢再托大,解下拿三名军士的缚甲绦,将他们绑成一串,押着去寻陷阱,那副队正不敢耍花样,老老实实指出了伏火埋藏的位置。
硫磺伏火布设的区域甚广,互相勾连巧妙,那队正说以不同笛音指示方位,可以引导长弓手精准点燃不同位置的陷阱,看来卢磐桓确实曾是高级军官,才会知道林中陷阱的发动之法。
布设陷阱的严庄不但恶毒心思也十分缜密,硫磺伏火组成一个大环阵,若唐军真有大队人马不加防备地闯入林中,伏火陷阱完全发动,两千弓箭手便能轻松杀伤十倍于己的敌军。
独孤湘道:“朔哥,我们倒可以利用这个陷阱,点燃伏火,造成城中守军混乱,我们再乘乱混入宫城,刺杀安禄山老贼!”
二人主意已定,江朔对那三人道:“一会儿我们要闹出大动静来,我们要不为难尔等,可自回营。”
那副队正苦笑道:“我等哪还回得去?为今之计,只有速速离开这是非之地。”
江朔道:“不再为虎作伥,未必不是好事。”
独孤湘怕三然扯谎,回燕军报信,押着他们只到深夜才放走,二人分头引燃伏火陷阱,一但知晓陷阱的位置与范围,以二人的功力完全可以在点燃硫磺伏火后安然撤退。
不一会儿功夫,二人便将二十几处陷阱尽数点燃了,只见西苑中冲天火起,大量名贵树木片刻付之一炬,远处整个雒阳西城都骚动起来,不消片刻燕军就会有大队人马过来,但烈火组成的火墙,叫他们无法靠近,自然也想不到引燃陷阱的不过是两人而已。
二人不等燕军人马前来,向北潜行到洛水河畔,远远已能眺望到洛水上的天津桥了,是年寒冬漫长,春汛迟迟不至,洛水尚浅,天津桥的龟背桥墩历历可见,桥头重楼外搭着木架,看来雒阳大战时损毁严重,尚不及修复。
隋代天津桥原是浮桥,隋末大战为李密焚毁,唐代重建时改为石柱梁桥,但石柱常常被洪水冲毁,到武周长寿二年,凤阁侍郎李昭德奉命修复天津桥时将桥墩改龟背形。龟背形桥墩减轻了洪水的冲击,其法沿用至今。
天津桥原本分作三段,居中最长的为天津桥,两端各有一小桥,北为黄道桥,南为星津桥,贞观年间,星津与天津二桥合一,江朔他们所见到的便是这座两道石柱梁桥所构成的天津桥。
只见天津桥前后起了鹿砦,驻扎了不少人马,桥上亦军队来回梭巡,这些驻扎的守军的穿着来看,应时精锐的曳落河部队,他们看来丝毫不为西苑的大火所动,只管严守皇城的门户。
江朔皱眉道:“防守如此严密,我们如何进入宫城呢?”
他们所在位置在天津桥西南,独孤湘一指洛水正北道:“我们可以从这里过去。”
江朔抬眼望去,此地洛水北岸忽然升高,北岸如同一道十余丈高的天然城墙,对于寻常人而言绝难攀缘,因此燕军并未设防,但对朔湘二人而言,确非难事。
江朔站在南岸视线受阻无法看清北岸的情景,问独孤湘道:“北岸是什么去处?”
独孤湘道:“我听爷爷说过,北岸时是上阳宫,上阳宫原是雒阳西苑的北半边,高宗朝拓建为上阳宫,由于上阳宫是依西苑而建,与别处宫城不一样,保留了大量的树木,更从南方移栽了各种珍奇树木,四季林木茂盛,鲜花常开不败,据说高宗帝后最喜居于此宫,后来都不怎么回长安了,武周朝更是以雒阳为神都,神龙政变后,则天女皇便被移居上阳宫仙居殿直至逝世。”
江朔皱眉道:“如此说来若安禄山也居住在上阳宫内,要找他却难了。”
独孤湘道:“先渡河再说,杀不了老贼,搅得他心神不宁也是好的。”
二人寻一水浅处,在沙洲和坻岩间跳跃前行,顺利渡过洛水,北岸远看虽然如墙壁立,但毕竟不是真的城墙,近看表面凹凸起伏可抓手落足之处甚多,二人没花多少力气便攀上了北岸,果然不远处立着城墙,想来就是上阳宫了。
上阳宫城墙完好,却不见城头有灯火,也听不到巡城军士的声息。二人不知何故,对视一眼,决定先潜入宫城再说。
城墙虽只有丈许,却比河岸难攀缘得多,但此刻二人神功了得,江朔以手扣碎城墙砖作抓手攀上墙去,独孤湘则以白索上的飞爪抓住城头,借以飞跃而上。
二人上得城头便觉异状,再从城墙上向宫城内望去,不禁大吃一惊。
是日是正月初五,天空冷月如钩,而整个上阳宫竟无一处灯火,天地间昏昏然,借着夜空群星,依稀见到上阳宫内一片狼藉,树倒屋塌还在其次,更可怕的是宫内遍布死尸竟未清理。
江朔他们不知道,一年多以前,封常清率六万雒阳子弟守城,唐军虽然同仇敌忾,但奈何都是新入伍的义勇,怎敌得过悍勇的燕军,封常清连战连败,最后的据守之地便是上阳宫。
当年封常清从提象门退入上阳宫,下令砍倒宫城内的树木,利用上阳宫的复杂地形阻击叛军,双方苦战六日,逐院逐殿地展开争夺,唐军死伤殆尽,叛军终于完全夺取了宫城,封常清只身西奔至陕郡,与高仙芝合兵退守潼关,后二人均为边令诚所害。
由于上阳宫大战发生在宫城之内,因此城墙完好无损,而经此一役,上阳宫被摧毁殆尽,燕军无暇修整,只将提象门封了了事,废墟残骸间的尸体曝露了一年有余,尸臭漫天,其凄惨之状,怕是吴道子的地狱经变图也无法描摹。
二人见此情景,知道安禄山断不会居于上阳宫,也不敢入城,只在宫墙之上绕城而走,直走到东南角转而向北,依稀能看出原是一道三重门的宫门,想来是上阳东门提象门的所在。
提象门三重,外为双阙楼观,中层为观风门,内设观风殿,当年封常清从此门退入上阳宫,燕军也是从此门攻入,战况最为惨烈,三重门已经被完全摧毁了,战后燕军以木石堵了个严严实实,形成了一座小山似的巨大废墟。
提象门废墟外不远处便见燕军营火,二人不想惊动守军,从废墟间穿行向北重新登上宫墙,见宫墙东面又出现了楼宇,这些楼宇中没有尸臭味传出,二人跃下墙头,进入其中转悠一番,却是既无死尸也无生人,向东走不多远又是一道城墙。
二人不知此处名宝城,是上阳宫与雒阳皇城之间的夹城,翻过东墙,却见好大一片池水,水中有一宫殿,也是了无人迹,却是西隔城的九洲池与瑶光殿,这些宫城未遭兵燹,朱楼碧瓦十分华美,二人却哪有心思欣赏,只管继续向东,又翻过一道宫墙。
这次他们没再见到东面的宫墙——他们已经进入雒阳旧皇城紫微城中了。紫微城保存完好,更有曳落河武士梭巡,二人精神一振,知道这次来对地方了。
然而紫微城十分广大,二人从未来过,又是新月的深夜,哪里去寻安禄山的寝殿?二人兜兜转转,忽然眼前出现一处开阔的庭院,院中一座大殿拔地而起,高有二百尺,二人立刻明白过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明堂”,又称“万象神宫”,当然这是则天女皇称帝时的名称,后几经更名,如今被称为含元殿。
李白有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含元殿却有两个百尺这么高,委实令人惊叹,二人却不知这还是本朝圣人下令削减九十五尺之后的高度,武周朝“明堂”建成时可是有足足二百九十四尺高。
不仅是江朔和独孤湘在赞叹,更有一人出声赞道:“万象神宫壮丽,可惜被李隆基拆了一截,我大燕皇帝定都雒阳,当重修明堂,若依下官之间当再加高些,超过三百尺才是。”
另一年轻女子冷冷地道:“当年修含元殿时已拆了柱心木,磐郎想要重建怕是难了。”
江朔和独孤湘在黑暗中对望一眼,是卢磐桓和李珠儿!
(https://www.bshulou8.cc/xs/5364/9660984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