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九龙夺嫡,这江山朕不坐 > 第1819章 刘秀的算计

第1819章 刘秀的算计


刘秀看着眼前这一幕,看着那位并非生母却在此刻给予他最关键支持的西太后,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和更加坚定的信念。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站起身,帝王威严尽显无疑。

“好!”

刘秀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响彻大殿:“既然太后与诸位爱卿同心,朕意已决,再无更改!”

他目光锐利,看向兵部尚书和霍广,下达了最终的、也是赌上国运的命令:“传朕旨意:即刻起,集结京畿及周边所有可战之兵,凑齐二十万大军!打开国库武备,分发粮草军械!”

“任命霍广为征楚先锋大将军,即日整军,率先开拔,驰援洪都,务必给朕守住!”

“其余各部,随朕中军,三日之后,朕要亲率大汉最后的主力,兵发洪都城——与楚宁,决一死战!”

“臣等遵旨!陛下万岁!大汉万岁!”

群臣轰然应诺,声音震天,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和决心。

战争的巨轮,再次被残酷地推动,驶向未知而血腥的终点。

退朝的钟声余韵悠长,方才还喧嚣鼎沸的金銮殿迅速变得空荡而寂静,只留下冰冷的龙椅和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未散。

刘秀并未立即返回后宫,而是对身旁的内侍低声吩咐了一句。

片刻后,在西太后独孤伽即将登上凤辇之时,一名内侍快步上前,恭敬传达:

“太后娘娘,陛下请您后殿一叙。”

独孤伽脚步微顿,苍白的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只是微微颔首。

随即在内侍的引领下,转向了通往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后殿方向。

后殿之内,不似金銮殿那般空旷威严,却更显庄重静谧。

刘秀已褪去了沉重的朝服,换上了一身较为轻便的常服,但眉宇间的疲惫与沉重却丝毫未减。

见独孤伽进来,他主动起身相迎,语气诚挚:“太后,方才在殿上,多谢您出言支持,若非太后深明大义,力排众议,朕之决议,恐难施行。”

独孤伽并未因皇帝的感谢而有丝毫得色,她缓缓坐下,神情依旧清冷而凝重,甚至比在朝堂上时更加严肃。

她直视着刘秀,开门见山,声音低沉却直指核心:“陛下不必言谢。哀家并非为你,乃是为这刘氏江山,为这大汉国祚。”

“陛下可知,你此番带走的,是我大汉最后能集结起来的二十万精锐,是我朝最后的元气与根基?”

她微微前倾身体,目光锐利如刀,一字一句问道:

“陛下可有万全之策?若洪都之战,最终仍是不敌楚军,这二十万大军再遭覆灭,届时楚军铁骑将长驱直入,再无阻滞,直逼常安城下!”

“陛下,届时该如何应对?可有后路?”

面对独孤伽如此直接甚至尖锐的提问,刘秀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随即深吸一口气,显然对此已有思量。

他压低声音,将自己的战略计划和盘托出:“太后的担忧,朕心中明了,朕亦知此战关乎国运,并无十足把握。”

“因此,朕之策略,并非一定要在洪都城下与楚宁决出胜负。”

他走到殿内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点向东面:“朕的首要目的,是凭借洪都城之险与这二十万大军,尽可能地将楚宁的主力大军拖在城下,将其牢牢牵制住!”

随即,他的手指猛地划向东部战线,语气加重:“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等待东面战场的变局!”

“楚国的冯安国仍在东线苦苦支撑,对抗大唐与蝎族的三十万联军。”

“只要我们能拖住楚宁,为东线争取时间,一旦大唐皇帝李世明和蝎族联军抓住机会,突破冯安国的防线……”

他的眼中迸发出一丝希冀的光芒:“届时,唐蝎联军便可长驱西进,直插楚军背后!”

”而我军再从洪都城内杀出,里应外合,三面夹击!”

“如此,纵使楚宁有通天之能,也必陷入首尾难顾之绝境,我军便有极大胜算!”

独孤伽静静地听着,微微颔首,这个战略构想确实有其合理性。

但她久经深宫风雨,深知人心叵测,尤其是国与国之间,利益永远高于道义。

她沉吟道:“陛下的谋划,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法子,但是,陛下如何能确定,那大唐皇帝李世明,一定会如你所愿,不惜代价猛攻东线?”

“万一……他坐山观虎斗,静待我大汉与楚国两败俱伤,他再好坐收渔翁之利?”

刘秀闻言,脸上露出笃定的神色,解释道:“太后所虑,朕亦想过。”

“但李世明并非庸主,他是个极其聪明的皇帝,必然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我大汉与大唐虽时有摩擦,但如今面对强楚,实为唇齿相依。”

“若我大汉此番被楚宁所灭,以其雷霆之势,下一个目标必是大唐!”

“届时,大唐独木难支,覆亡亦在所难免。如今朕御驾亲征,已向天下展示我大汉宁死不屈、血战到底之决心。”

“李世明看到这一点,为了他大唐自身的存亡,也定会下令东线唐军加大攻势,力求早日突破,与我形成合力!”

独孤伽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但担忧并未完全散去。

她缓缓摇头,语气依旧凝重:“陛下将希望寄托于他人的‘明智’之上,终究风险太大。”

“国与国之间,利益纠葛远比简单的道理复杂。”

“哀家只怕……那李世明算准了楚军主力被陛下拖在洪都,东线压力减轻,他或许会更倾向于保存实力。”

“甚至故意放缓进攻,眼睁睁看着陛下与楚宁在洪都血拼,消耗彼此国力。”

“待双方精疲力尽之时,他再出来收拾残局,届时,无论是楚胜还是汉胜,他都能攫取最大利益。”

刘秀的眼睛猛地眯了起来,寒光闪烁:“太后的意思是……李世明很可能表面上答应,实则行隔岸观火、坐收渔利之实?”

若真是如此,对大汉王朝而言,无疑是噩耗。


  (https://www.bshulou8.cc/xs/5349/1110931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