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赏,必须要赏!
第1469章 赏,必须要赏!
河南巡抚高名衡、布政使梁炳、巡按任浚、开封知府吴士讲等人联名的奏疏,远比中原士绅们的书信到的晚了许多天。
朱仙镇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虽然没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但并不影响人们的喜悦之情,大家奔走相告,街头巷尾,无不在谈论此事。
别看崇祯皇帝深居大内,可这街头巷尾的各种小道消息,他并不比朝中大臣知道的晚多少,毕竟随着崇祯皇帝思想的改变,如今的东厂和锦衣卫也不再是崇祯刚登基时候那般了。
不过,像朱仙镇大捷这等军国大事,崇祯皇帝不可能仅凭民间传言就简单相信。
他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边永清的密报,以及永宁伯的捷报,甚至已经在内心里暗骂永宁伯张诚、监军边永清来……
尤其是这个边永清,更加不是个东西,不是都告诉他了,前线但有风吹草地,都立刻快马密报上来,以免自己为之忧心。
就在崇祯皇帝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的厂公王德化火急火燎地一路小跑着奔来,到了乾清宫门前才减缓了脚步,生怕惊到崇祯皇帝。
“皇爷,奴才给您报喜来啦。”王德化站在乾清宫东阁门外,轻声说着。
崇祯皇帝心中一直惦记着坊间的传言,此刻也只听到了“报喜”二字入耳,忙急切问询道:“喜从何来?是开封的奏疏到了么?”
“是。主子爷,边永清的急报。”王德化迈着轻巧的小碎步进了东阁,满脸堆笑地说着:“大捷,永宁伯朱仙镇大捷,闯逆败退,开封无忧啦。”
崇祯皇帝“腾”地一下,就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完全不顾及天家的仪态,大步上前急急问道:“快,急报在哪呢?”
王德化立刻将手中边永清的急报呈上,崇祯皇帝竟然忘记了回到御座上,就站在那里打开边永清的急报,当场看了起来。
崇祯皇帝越看越激动,手中的信笺都随之颤抖了起来:“胜啦……打胜啦……真的打胜啦!”
“王德化,这……这是真的么?”崇祯皇帝的脸上神情十分激动。
他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之所以有此一问,无非是想要通过王德化的肯定,来进一步放大自己内心中的欢喜之情罢了。
“是。皇爷,大胜,大胜啊!”
“大胜……大胜……真的是大胜?”崇祯皇帝的脸上流下了两行清泪,人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多少年没有这般扬眉吐气啦?
这几年来局面稍好一些,就迎来了建奴入寇,朝廷官军纷纷入卫京畿,使得流贼趁机死灰复燃;而后阁老杨嗣昌亲自督师剿贼,稍见起色,却又被献贼偷袭襄阳得手,进而逼死了督师杨嗣昌。
此后,便是闯贼进入河南中原大地,先破洛阳,两围开封,先后两任陕督殒命中州,闯贼肆虐中原,竟致无人可挡之地步。
而与此同时,建奴大军又再次进犯锦州,朝廷不得不调集二十万大军迎敌,虽说取得了锦州大捷,可国库也因此彻底亏空,超支严重。
偏偏此刻,闯王大军再次围攻开封,就连督师丁启睿、左良玉的大军也是一触即溃,眼看开封城已是朝不保夕。
崇祯皇帝已然无兵可调,左良玉新败已无力再战,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又要对付献贼和革左五贼,辽东兵马还要防备建奴。
虽然将孙传庭放去陕西整肃军务,可一时半会儿的还是指望不上他。
现在,崇祯皇帝唯一的指望就剩下永宁伯张诚率领的那五六万官军了,这也是没有命侯恂出任剿贼督师,而提拔永宁伯张诚为剿贼提督的根由。
“张诚……张诚……张诚……”崇祯皇帝连着念了三次永宁伯的名字:“好……好啊……真是好样的!”
恰在此时,乾清宫外传来了一声清亮又尖细的嗓音:“皇爷,奴才给你报喜来啦!”
崇祯皇帝一惊,不知又有何喜报到来,心情大好的他忙急步向外迎了上去,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天家威仪。
“皇爷,永宁伯张诚送来的捷报,中原大捷,朱仙镇一战杀败李逆,现已收复整个开封府全境,永宁伯大军已进入河南府,清剿残贼!”原来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勇卫营的王承恩前来报喜。
王德化今日在东厂坐班,他先收到了边永清的急报,抢先一步来给崇祯皇帝报喜,算是拔得头筹。
而王承恩今日在内阁当值,他得知永宁伯捷报到达的消息后,竟没有等司礼监批注,便抢着来给崇祯皇帝报喜,没想到还是落后了这么一小步。
崇祯皇帝直接来到门口,一把拿过捷报展开看了起来,读到兴奋处竟念出了声来……
“张诚……好……好啊!”崇祯皇帝再次肯定了永宁伯的功劳。
他略显激动地对王德化、王承恩二人说着:“我朝若是多几个永宁伯这样的大才,何愁贼患不除,建奴不灭啊?”
王德化斜眼偷瞄了一下王承恩,见他全身匍匐在地,并无出言的样子,心中顿感一阵宽慰,看来这小子暂时还没有超越自己的想法。
他略抬起头小心翼翼地说道:“永宁伯对皇爷忠心不二,最难得的还是肯实心任事,中原剿贼,辽东击奴,从未有退缩之意。”
崇祯皇帝此刻心情大好,他朗声道:“赏,必须要赏!”
“永宁伯杀退李逆,解开封之危,更收复开封府全境,如今正全力追缴残贼,确实该赏,如此方可激励前线将士杀贼之决心。”王德化在一旁顺情说好话。
“嗯。”
崇祯皇帝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好心情,他脱口说道:“封侯,张诚安定中原,当封‘定豫侯’!”
王德化和王承恩同时一惊,他们二人都没有想到崇祯皇帝竟会给张诚封侯。
要知道,张诚此时还不到三十岁,其就已经是大明最年轻的伯爵了,如果这时候再获封侯爵,那在大明朝恐怕就是军功封侯第一人,以后获封国公已成必然,甚至有机会获封王爵!
就在此刻,一个当班的小内监前来禀报,言内阁首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陈演,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吴甡、詹事兼掌翰林院黄景昉、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蒋德璟等内阁成员,以及吏部尚书郑三俊、左副都御史方岳贡等朝官请求面圣召对。
不止是王德化、王承恩感到疑惑,就连崇祯皇帝都在怀疑他们此刻请求召见,所为究竟何事?
如果只是为了朱仙镇大捷,何须来这许多人呢?
虽然心中疑惑,但也不得不召见他们,崇祯皇帝当即传旨:“命陈演等人到乾清宫候着。”
(https://www.bshulou8.cc/xs/5268/85988820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