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好眠
将蔗糖汁熬煮至汁液呈琥珀色,用竹勺舀起能拉成细丝,便可以停火。
再将浓缩后的蔗汁倒入铺有稻草的木模中,自然冷却凝固,形成块状红糖,这是大乾当前已有的制糖技术。
元盛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完善。
将红糖块加水溶解,加入 “黄泥水”(黄泥过滤后的清水),搅拌后静置,黄泥吸附色素,上层即为浅色糖液。
再将浅色糖液再次煮沸浓缩,倒入模具冷却,制成白色块状糖,或进一步熬煮至浓稠,搅拌成颗粒状白糖。
元盛继续在号房的地上写写画画。
也可以将提纯后的浓糖液倒入陶罐,插入芦苇秆或竹签,置于阴凉处,糖液沿秆缓慢结晶,便可形成透明块状冰糖。
不管是制作白糖的技术,还是制作冰糖的技术,都是大乾目前制糖市场的空白。元盛相信,元氏作坊一旦生产出来,可以快速抢占糖类市场。
另外,元盛发现目前的制糖工艺,都以甘蔗为原材料,而甘蔗生长于岭南,岭南生产的甘蔗制作的蔗糖,要供应整个大乾,甚至西辽,供求关系不平衡,难怪价格如此贵,一斤八十文。
而甜菜可以生长于黄河中下游,一些中部北部州县都可以种植,将甜菜也加入白糖的生产材料,将会大大降低制糖的生产成本。
元盛刚研究完,送晚饭的监考官兵就来了,晚饭是肉饼和菜饼。
饼子已经凉了,元盛点燃炭火,在炭火上烤了烤,配着人参酒吃完,收拾了收拾,天也黑了,便准备睡觉。
很多号房还在点着蜡烛冥思苦想,研究算学题目。
不管是算学还是诗赋,对于元盛来说都很简单,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很有难度。其他题目还好说,新题型对于提前没见过的考生来说,想破脑筋也没什么思路。
感染风寒一边流鼻涕,一边咳嗽,还一边点灯做题的考生就很惨了。
最惨的是那些感冒了,题不会做,炭火还没剩下多少的考生。
元盛之前用炭火比较节约,剩下的炭火很足,第二天就要回家了,元盛就将炭火都用了,当天晚上睡的很好。
第二天一早,元盛上了个大号,将炭灰盖在恭桶上,戴上娘子为他准备的口罩,几乎没闻到什么异味。
试卷早已做完,闲着无聊,元盛继续改良制糖工艺。
比如如何改良榨机,如何改良多层过滤法,多锅连环熬煮,优化灰提工艺,模具改良,余热利用等等,标准化生产,提升出糖率。
当然,元盛的这些想法只是抛砖引玉,他从不怀疑工人师傅的智慧,他相信这些工人师傅,能在他建议基础上,找到一套更高效,更科学的生产流程。
以前工人师傅们的思想只是被禁锢住了,他们得到创新的金钱奖励,以及精神奖励,实现自己的价值,会迸发出很多奇思妙想。
比如他的几个姐夫,曾经也是没什么眼界的农夫,当他们得到锻炼机会,心中有了更多目标和梦想,早已今非昔比。
(https://www.bshulou8.cc/xs/5144/2337642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