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 第91章 极限俯冲测试

第91章 极限俯冲测试


今天的天气很好,微风,湛蓝的的天空上万里无云,只是阳光有些刺眼。

    带上了护目镜的姜大成看了一眼太阳的方向,因为护目墨镜的阻挡,刺眼的阳光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飞机已经爬升到了四千米的高度改平。

    “塔台、塔台,雄鹰一号已爬升至四千米改平,等待下一步指示。”

    “塔台收到,现命令雄鹰一号,按既定试飞计划第一步,进行极速小半径水平回转咬尾机动,测试最小回转半径。”

    “雄鹰一号明白。”

    姜大成在收到了地面塔台的指令后,就开始了进行小半径回转动作前的准备。

    飞机机头对准正北方。

    打开了发烟器。

    这时飞机发动机的油门已经被推到最大,姜大成先是保持速度,然后猛的把操纵杆搬到左面的位置,同时蹬下了左脚舵。

    飞机在他的操控下,左副翼上偏,右副翼下偏,飞机开始向左滚转。

    方向舵向左偏转,机头同时迅速向左转向。

    现在天上没有参照物。

    在对飞机的转向角度的感觉上,只能依靠现在最简单的方向仪和转弯侧滑仪来显示。

    方向仪可以理解为一个精确的指北针。

    转弯侧滑仪的原理和水平仪的原理差不多,就是一个在封闭了酒精的,有一定弧度的U形玻璃管中放一个小球。

    小球在飞机平飞无侧滑时的,它的位置居中,若飞机向左转弯发生侧滑时,小球就会跑向左边,向右,则跑向右边。

    通过小球位置的移动位置,则能估算出飞机转向和侧滑角度。

    而通过方向仪,侧滑仪,高度仪,空速仪等,在极速转弯时的数据计算。

    最后就能大概计算出来,这架飞机在极速小半径转弯时的转弯半径。

    虽然这个数字没有后世的精确,但是这也是现在陈常在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这也是现在整个世界航空界,基本上都会使用的办法。

    在地面,陈常在他们在望远镜中所看到的是,飞机在姜大成的操控下,突然向左变向,然后急剧向后转弯。

    整架飞机,在天空中画出来了一个完美的圆。

    陈常在他们在用望远镜观察着飞机,而他的学生们,则是用测距仪,盯着天空中那个由飞机拉烟器拉出来的黄色烟圈。

    并通过三角函数(仰角+距离)在地面估算这个烟圈的半径大致在多少。

    姜大成在天空中做完一个向左的小半径极速转弯后。

    又向右做出来了一个极速小半径水平转弯。

    这两个动作做完后,一个发烟罐中的烟雾也基本上全都用完了。

    “塔台、塔台,这里是雄鹰一号。

    左右小半径极速转弯动作测试已经做完。

    飞机状态现在感觉良好。

    发动机工作没有变化,没有喘振,没有异响,动力输出平稳。

    飞机操控灵活顺滑。

    请塔台指示下一步动作。”

    “塔台收到。

    现在命令,进行第二项测试动作,小半径俯冲转弯再改出拉升咬尾。”

    “雄鹰一号明白。”

    当通讯结束后,天上的飞机这时已经从平飞状态,向左压坡度,开始向下俯冲转弯,当转弯进行了一大半的是时候,飞机突然又被拉起来了高度。

    这时第二个发烟罐里的烟雾,已经把飞机的飞行轨迹给完美的描绘了出来。

    在地面陈常在的指挥下。

    姜大成驾驶着他的飞机,不断的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机动动作。

    “大成,你现在感觉你的身体状态和体能怎么样?

    是否还能做俯冲拉升的动作。

    如果体能有下降,不许勉强,先下来休息。”陈常在在地面对着报话机喊道。

    “报告塔台,我现在的身体状况非常好,体能依然充足,可以完成俯冲拉升动作。”

    “好,那么准备进行最后一个动作。

    在七千米高度,以六十度夹角高速俯冲,然后在两千米高度极速拉升。

    注意安全。”

    “是,雄鹰一号明白。”

    高速俯冲后的极速拉升,是对飞机机身强度的极大考验,尤其是对飞机主梁和主承力处的考验尤其严酷。

    当飞机在极高的速度和强大的惯性之下进行俯冲时,突然把方向改成了相反的拉升方向。

    一般的飞机主梁是无法承受这么大过载的。

    这时的飞机主梁将会承受巨大的弯曲力、剪切力、拉伸/压缩力、和扭转力。

    这也是为什么,陈常在没有完全像后世英国蚊式战斗机那样,用云杉木作为飞机主梁,而是用工字铝镁合金作为飞机主梁的原因。

    蚊式飞机在格斗的时候性能非常一般。

    因为它的机身,无法承受飞机在大机动过载时所带来的各种力的变化。

    如果它敢做大机动过载动作。

    那么它的那四根云杉木加酚醛树脂压合板制成的飞机主梁,就敢断给它看。

    蚊式只是靠着它的两台大功率发动机和极轻的机身,让它跑的更快而已。

    这也是蚊式的主要设计思路,从一开始,它就不是为了缠斗而生的。

    而陈常在不行,他必须得让自己的这架飞机,有着非常好的缠斗能力才行。

    而且在设计这架飞机的时候,陈常在还特意针对了小鬼子的战斗机特性进行了设计。

    小鬼子的战斗机,不管是它们现在的九五式战斗机,还是两年之后出来的零式战斗机。

    它们有着同样的一个弱点,那就是为了追求机身的极度轻量化,而对飞机的机身强度进行了让步。

    这就导致了,不管是九五式还是零式战斗机,在高速俯冲后改出困难。

    当小鬼子的战斗机,在高速俯冲后想要改出,它就必须得逐步拉杆,并配合滚转等柔和动作,然后再慢慢的进行改出。

    如果它们敢快速的小角度改出俯冲状态的话,那么它们的飞机都会凌空解体。

    而等到零式战斗机出来的时候,它使用的浮动式化油器,更是会在高速俯冲的时候频繁让发动机熄火。

    这也是后世美国人找出来的零式战斗机的弱点。

    不管是小鬼子的九五式还是零式,它们在高速俯冲之后想要改出俯冲状态。

    哪怕它们的飞机不解体,不熄火。

    但是在这段改出俯冲状态的时间里,它们的飞机速度是相对较慢的,动作也是相对比较笨拙的。

    而这个时间段,就是陈常在设计的这款飞机所要抓住的机会。

    战斗机设计,从来都是要在各种环境的选择中进行妥协的。

    你想要针对什么样的敌人,你就要针对你敌人飞机的弱点,对自己这架飞机进行强化。

    而小鬼子九五式战斗机的灵活性好,低空缠斗能力强。

    但是它在七千米的高空时,因为它的V12发动机是自然吸气。

    而且它的供油系统是用的浮子室式化油器,在高空作战时它的发动机功率下降的非常厉害。

    它的速度会变慢,比在四千米时要降低一百公里多的时速,平均速度只能维持在三百公里时速之下。

    因为它的水平尾翼和尾舵面积,相对于陈常在设计的这款飞机面积小。

    所以九五式战斗机在七千米时,因为空气稀薄,它的操控性也会变得非常困难。

    而陈常在的飞机采用的是多点直喷机械增压发动机。

    在七千米高空时,它的动力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衰减。

    操控性也因为大水平尾翼和尾舵要比小鬼子好。

    如果小鬼子的九五式不到七千米和自己作战。

    那么自己就可以依靠高度优势,从高空对九五式进行冲击。

    如果九五式躲开了自己的冲锋,那么自己就极速向着低空继续俯冲。

    如果九五式跟着自己一起下来,那么自己就会带着九五式,一起来到两千米以下的低空,然后快速改出俯冲状态,回头咬死九五式。

    如果九五式不跟着自己下来,那自己就会再次爬升占据七千米高空再来一次俯冲。

    反正不管怎么样,在对付九五式的时候,陈常在坚决不不会和它在两千到五千米这个高度中缠斗。

    因为那是九五式的优势区。

    在这个高度中,自己的赢面并不大。

    这就是陈常在针对小鬼子飞机设计的战术,而自己的飞机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围绕着这个战术来进行的。

    天空中的雄鹰一号,这时已经从七千米的高度开始向下极速俯冲了下来。

    在姜大成的眼中,自己这架飞机就是在快速的坠落。

    整个大地就像是一堵墙一样,在自己眼前距离自己越来越近。

    当姜大成的眼角余光,扫到了高度表上显示已经到了两千米的时候。

    他猛的把操纵杆拉向了自己的怀里。

    机身后面那个大面积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立即开始向上偏转。

    飞机机尾这时因为升降舵板的阻力,快速的被向下压了下去。

    整个机身因为杠杆力,机头被迅速的抬了起来。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姜大成驾驶的飞机,突然在极小的角度中,再次掉头向上飞去。

    在地面的陈常在等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那怦怦乱跳的心脏差点没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直到姜大成驾驶的飞机再次爬升到了五千米的高空改成平飞之后。

    机场上的所有人才爆发出来震天的欢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

    而陈常在这时也是咽了一口唾沫,缓了缓神之后。

    对着报话机喊道:“雄鹰一号,雄鹰一号,这里是塔台,现在我命令你马上返场降落。

    我命令你马上返场降落。”

    “雄鹰一号明白,马上返场降落。”

    姜大成在报话机中传回来的声音很平静。

    就像刚才在鬼门关前逛了一圈,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样。

    飞机在跑道上慢慢的停下来之后。

    陈常在第一个向着那停下来的飞机跑了过去。

    他的身后,呼啦啦的一大帮人也都跟着跑了过去。

    当姜大成被地勤人员给扶着下了飞机之后,陈常在第一个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后看了看这个年近三十的汉子,笑着说道:“好样的,大成,真的是好样的。

    这下感觉怎么样,你以前开的飞机有做过这么刺激的动作吗?”

    姜大成也笑着说道:“我之前开的的那些飞机,虽然也做过俯冲动作,但是从来没有做过角度这么大的俯冲动作。

    更没有做过这么小角度的极速拉升动作。

    不过这一次,我感觉这个飞机绝对能够抗住这种俯冲和拉升的强度。

    哪怕是俯冲角度再大一些,在距离地面更近一些的地方拉升也没有问题。

    这次两千米的高度有些高了,俯冲角度也有些小了。

    还有,陈厂长,您弄的这个抗荷服真的很管用。

    我在进行极速俯冲的时候,和拉升的时候。

    在那么大的速度和过载之下,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不舒服,也没有出现黑视现象。

    有了这件衣服,我觉得只要飞机的机械强度够,发动机的动力充足,我们就可以做各种高机动的大过载动作。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就不用和小鬼子的飞机玩这种边拉边打的游戏了。”

    陈常在听后笑着说道:“会的,那一天会很快到来的。

    到那时你身上穿的可就不是现在这种最简单的抗荷服了,而将是更好的抗荷服。”

    抗荷服的工作原理就是在腹部和四肢布置上几个可以充放气的气囊。

    当飞机进行大机动过载的时候,气囊会被充气,并压缩腹部和四肢的血管,阻止血液大量的流向腿部和手臂。

    用以防止大脑缺血而产生昏迷和黑视等情况的发生。

    基本上的感觉,就像是在四肢和腹部,都绑上了测量血压时的那个充气臂带。

    而控制抗荷服充放气的东西叫抗荷调压感知器。

    名字很高大上,其实就是一根弹簧,控制着一个重力双向阀。

    当飞机过载达到阀值的时候,因为过载重力,弹簧屈服,进气阀被打开,排气阀关闭。

    发动机带动的气压机压缩的高压空气被送进了抗荷服里进行充气。

    当过载降低,因为弹簧的压力进气阀被关闭,排气阀打开,抗荷服内的空气被排出。

    整个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在所有人都和姜大成握手,并恭贺他完美的完成了任务之后。

    他就让所有人包围着,簇拥到了机场边上的窑洞里。

    而那架飞机,也被一辆三蹦子给拖到机库里面。

    它将在这里再次进行一次全身大检查。

    尤其是它的主梁和各个关键承重部件,这些就是重点检查的位置。

    如果在检查后,没有发现这些承重部位变形或是出现裂纹,那么这架飞机基本上就可以说算是成功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42933/1111104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