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贫苦儿女
六十年代初的自然灾害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灾难,但没有击垮中国。相反人们更看清了许多人只不过是酒肉朋友。你借了他的因困难暂时还不了,那就既不是兄弟,也不是朋友,甚至变成仇人。人性是共通的,国内国外都一样。吴灵举从自身的经历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别人有那是别人的,自己有才是自己的。虽然增加了水田,人们不至于有饿肚子的风险,但生活是清贫的。大巧上学穿的衣服,越来越显得不合身了。亭亭玉立的大巧已经快和她妈高矮不差多少,她退下来的衣服就是二巧的,二巧穿不上的衣服三巧穿了四巧穿,五巧穿上四巧的旧棉袄,只要不冷,她就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月月盼着这一次生下胖小子。她深深体会到农民有些活非男人不可,这是她亲眼所见,亲身体验过的。她下决心,一定要生两个小子,他们是吴家的顶梁柱。后来的事证明,她想得没错。在七巧之后,她终于生了个双胞胎,竟然是两个小子。现在月月成了七个女儿,两个儿郎的母亲。生活的贫苦,使她更明白精打细算的意义,她没有怨言,她没有懒惰,她更勤奋了。她喂了鸡,但鸡下蛋,粮食换。鸡这鬼精灵,你不喂它谷物粮食,它就不好好生蛋,月月还真拿它没办法。不过她又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她让吴灵举在三间草房的旁边搭盖了一个猪圈,买了两头猪崽,下令每个女孩子放学以后,必须去割一框猪草回来才可吃饭,不去寻一框猪草的,过年时不给买新衣服。七个女儿被吓得唯命是从,你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管用。喂猪的食物就这样被她解决了。她是从吴灵举带着社员们起早贪黑挖地造田的事中受到启发:那么多人一星期就能挖造出两三亩水田,我们家七个女儿,一人寻一筐猪草不就可以把两头猪养大呀!(那时孩子们放学回家没有作业),不让他们有事做,她们就疯玩,规定每个女儿放学后寻一筐猪草,既让她们体恤一下父母的艰辛,也让他们养成一个勤劳的品格,如果谁没寻够一筐猪草就告状到妈妈这。就这样在大巧带动下,她家的猪喂大了,在过年时杀掉,卖了一部分,给七个女儿,两个幼儿,每人换了一套新衣裳,女儿们高兴地合不上嘴。留下的少部分腌制成腊肉,以后每个星期天可以打打牙祭。贫苦的人,用他的双手的力量来换取温饱。有资本的人用他的钱来谋取财富。这个现象被专家研究多年,想寻找一种办法来改变这种不平等状态,但他们的阻力太大了,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可能要几代人甚至百年才能惊爆人们的思维。
上初中仅一个月的大巧,因学校停课而回到了家中,回来正好,帮妈妈洗衣做饭。但很快她就发现和爸爸一块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是个不错的选择。她参加集体劳动,她去栽冬油菜,去扦田挖油菜窝,栽完油菜,又去扦种小麦的田,扦好田才可以撒播小麦。有时又去种蚕豆,那时候,只要不是太重的活,她都跟着去干。她不叫苦,有时累了,她会触着锄把想,这么繁重的体力劳动,我的爸妈是怎么熬过来的?他们没有想过改变吗,他们能怎么改变,又有谁能来改变?
(https://www.bshulou8.cc/xs/5142901/1111109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