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 120 章
作为警署的功臣,白玲虽然已离开警署,但依然受到照顾。
罗勇早早地为她安排了病房,甚至用自己的名额为她安排了一个高干病房。
孙大福带着礼物来到罗勇的办公室表示感谢。
罗勇看着孙大福的礼物,表示不必如此。
孙大福坚持表示这是为了感谢罗勇对白玲的关照和帮助。
罗勇解释,这是他对警署功臣的尊重和应有的待遇。
孙大福带来的酒被他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这两瓶酒是孙大福费了一番功夫才找到的佳酿。
罗勇私下藏酒,老伴儿不允许他在家里喝,只能偷偷在办公室品尝。
一日,他正品味之际,郑朝阳突然造访。
罗勇急忙藏酒,却被郑朝阳撞见。
罗勇责备郑朝阳太突然,郑朝阳则以笑容应对,接受了剩下的糕点任务。
孙大福来访,和罗勇交流后离开。
罗勇独自享用美酒,香醇味道让他陶醉。
丁秋楠带着新生儿兴奋地告诉孙大福:“师傅,我们生了个男孩!”
孙大福接过孩子询问白玲情况后得知需要产后处理,便嘱咐丁秋楠先带孩子去病房。
他嘱咐丁秋楠告知柱子准备羊肉萝卜汤和小米粥。
白玲出产房后,孙大福悉心照料她离开。
护士们看到如此恩爱的夫妻,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经过长时间的调养,白玲的身体恢复得非常好,这对于孙大福来说无疑是件喜事。
终于不必为她的身体担忧,孙大福终于放下心来。
提起下次怀孕的事,也不必如此焦虑了。
白玲提到她的儿子:“你看见了吗?他重七斤二两,生产过程真的让我痛不欲生。”
孙大福心疼地问:“现在呢?”
白玲回应:“现在好多了,人也精神不少。”
刚刚经历生产痛苦的白玲,想起刚才的手术仍心有余悸。
孙大福安慰她:“没事的,都已经过去了。”
然后,两人讨论起儿子的名字。
孙大福提议:“就叫孙胜利吧,以纪念半岛之战的胜利。”
白玲没有反对,她觉得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取名胜利也有好的寓意。
尽管她仍感到有些不适,孙大福耐心地解释:“这就像你刚吃饱饭,突然肚子空了,会有收缩感。
过一阵子就会好。”
然后,白玲提出一个问题:“大福,你医术如此高明,为何还要让我来医院生产呢?”
孙大福解释:“这并不矛盾。
我虽然医术高超,但生产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且专业。
医院的妇产科有最专业的设备和医生来处理各种可能的问题,包括胎位不正或其他情况。
我们在这里可以让大夫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孙大福深知,医疗设施完备的高干病房能确保大人和孩子的安全无虞。
他特别强调,一旦发生大出血等紧急情况,这里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能迅速进行输血和其他紧急处理。
白玲深受感动,孙大福的细心和周到让她深感欣慰。
她知道,孙大福在这里能确保她顺利生产,而且不会发生任何问题。
虽然孙大福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他依然小心谨慎,确保一切平安无虞。
二人回到病房后,看到丁秋楠正在给孩子喂糖水。
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就是糖水,等待母乳下来后,就可以开始母乳喂养了。
娄晓娥看着小宝宝满心欢喜,她对何雨柱说宝宝好看。
何雨柱笑着说当然,因为他的舅舅和舅妈都是颜值出众的人,孩子自然继承了他们的优点。
娄晓娥另有含义的话让何雨柱有些不解。
孙大福则笑着解释道,娄晓娥是希望他们两人也能尽快要个孩子。
虽然两人已经结婚多年,但他们一直在采取措施避免怀孕。
之前的孙大福也曾询问过何雨柱为何不要孩子,何雨柱表示想再等两年。
孙大福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娄晓娥并没有强烈要求立即要孩子。
对于这件事,孙大福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娄晓娥和何雨柱都没有问题,要孩子是迟早的事。
最后,孙大福建议他们晚上回家好好商量这件事。
娄晓娥微微点头,目光中流露出对小不点的喜爱。
她对何雨柱说:“你看这小家伙多么可爱,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要一个,让他和小叔叔一起成长?”
何雨柱注视着认真的娄晓娥,答应道:“我会努力的,争取明年就能有个我们的孩子。
毕竟,孩子不是立刻就能来的,需要时间。”
娄晓娥目光转向孙大福,似乎在寻求他的意见。
孙大福对此虽然有些无奈,但他深知孩子的成长过程既痛苦又快乐。
虽然已经是十月份,但四九城的天气仍然很热。
新生儿从恒温的母体 ** 来,对外界温度的适应需要时间。
小家伙现在打着哆嗦,熟睡着。
孙大福用毛毯将他裹紧。
娄晓娥不解地问:“老舅,这样孩子不会太热吗?”
孙大福笑着解释:“不会,孩子刚从温暖的母体 ** 来,对外界温度的适应需要时间。
而且,人体的体温约三十度,如果外界温度低于此,孩子会感到冷。”
“所以包裹是必要的。
此外,要让孩子多晒太阳,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等你们有了孩子,就会明白。”
娄晓娥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之前还认为他们包得太严实了。”
白玲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那么多?”
孙大福有些无奈:“因为我是医生,见过的病人比你们认识的人都多。
生老病死,我都见识过,自然懂得比你们多。”
他轻轻触碰小家伙的鼻子,小家伙睁开眼看着他。
孙大福露出慈祥的微笑,轻轻地把孩子放在床上。
这一幕让众人很是羡慕。
白玲被建议要多运动,以排出体内的淤血,有助于身体恢复。
她听从建议,起身开始缓缓活动。
同时,角落里的何雨水神情复杂地看着她,仍是一言不发。
自从上次的事情后,何雨水的精神状态一直不好,但她的成绩和训练并未受影响。
孙大福询问何雨柱:“秋楠没让你回去准备羊肉萝卜汤吗?”
何雨柱回答确实如此,并表示会立刻回家准备。
孙大福进一步指导他,汤要多一些,重要的是喝汤,肉可以分给大家。
还特意提到了小米粥,要适当加入某些食材。
何雨柱表示明白,并保证不会让大家失望。
孙大福询问是否需要带饭,表示等会儿可能还有很多人要来,如果人多就一起出去吃饭。
何雨柱则提议和娄晓娥一起去准备食物,并询问是否要给秋楠带一些。
孙大福同意后,何雨柱离开。
此时,病房门口出现了两个人——一大妈和易中海夫妇,他们笑着走进来。
易中海手中提着装有鸡蛋的篮子,一大妈则拿着一个小毯子。
二人表示祝贺,易中海更是开心地对孙大福说:“老弟啊,恭喜你!”
一大妈怀孕后,易中海对孙大福非常尊敬,甘愿为他效劳。
他们都是底层百姓,相互帮助是常态。
大妈虽年事已高,已有四十多年的年纪,但她怀着的宝宝仍然让她健步如飞。
身为大夫的孙大福一眼便看出这肚子里的孩子很可能是个男孩。
这意味着易中海家族即将迎来新的生命,结束绝后的担忧。
孙大福笑着迎接他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感谢。
易中海更是感激不尽,视孙大福为全家的救命恩人。
大妈带着许多礼物前来,包括从老家带来的营养丰富的鸡蛋和毛毯。
白玲也感激地接受这些礼物,同时也关心大妈的身体状况。
大妈则乐观地表示,她们家庭的经济状况足以支撑任何可能的开销。
易中海和妻子这次前来,一方面是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是寻找合适的床位。
他们的宝宝即将在半个月后出生。
虽然家里曾考虑找稳婆接生,但易中海觉得医院更为可靠,即使花费更多,但能保证母子平安。
孙大福赞同他的观点,自己也选择在医院生产以确保安全。
易中海即将成为父亲,心情无比喜悦和期待。
孙大福看着熟睡中的孩子,满面笑容地问道:“给孩子取名字了吗?”
孙大福回答:“取了,叫孙胜利!”
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半岛之战的胜利。”
易中海听后,赞赏地竖起大拇指,笑着说:“胜利,胜利!这个名字好。”
随后,他对孩子说:“胜利,叫一大爷。”
众人听后有些无语。
一大妈则笑着说:“老糊涂了吧?孩子刚出生,要是会讲话,可会被你吓到。”
易中海哈哈大笑,表示自己是太高兴了。
孙大福则打趣道:“老哥哥啊,你高兴过头了。”
易中海则表示,他一直期待这个时刻,感觉像是某种东西被打开,心里非常舒畅。
孙大福接着问:“你即将成为父亲,你的徒弟有什么反应?”
易中海表示并不关心徒弟的反应,他在工厂有很多徒弟,一视同仁,谁能学多少就学多少。
他强调自己不是徒弟的父亲,没有责任和义务去管这些。
(https://www.bshulou8.cc/xs/5142793/4218335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