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秦:凭斩首封侯,成就无上武神 > 第39章 秦军部署

第39章 秦军部署


他最初以为是己方马蹄踏地所致,但随着声响愈发清晰,周围士兵也纷纷侧目张望,他心头一紧。

这动静,像是千军万马在奔袭!

而且方向……竟来自前方!

前方关隘并无赵国主力驻守,仅有少量戍卒把守,怎会有如此规模的行军声?除非——敌军自秦境杀出!

若真是大军压境,那只能是秦国出动了。

念头闪过,他瞳孔骤缩,猛然抬手,厉声大喝:

“停!”

骑兵队应令而止,四野顿时安静下来,唯有远处轰鸣声如雷滚近。众人面面相觑,脸色煞白。

那是铁甲裹身、旌旗蔽野的大军脚步!

就在他们惊疑未定之际,视野尽头的地平线上,一条黑色洪流正疾速推进。黑龙大纛迎风猎猎,铠甲森然,宛如深渊涌出的潮水,直扑而来。

“那……那是……秦军!”一名骑兵颤声开口,手指微微发抖。

其余人呼吸停滞,心跳如鼓。

谁也没料到,秦军竟会突袭南线,直逼邯郸门户!

“撤!马上回城报信!”将领一声令下,调转马头,全队掉头狂奔。

马蹄翻飞,尘土飞扬,两百骑拼尽全力往回疾驰,不敢有丝毫懈怠。

与此同时,平原君正缓缓前行,神情从容。

他料定那秦国奸细与质子难逃罗网。若已被诛杀,倒也痛快;若尚存性命,定要押回邯郸,当众碎尸万段,以慰心中怒火。

又行了一个多时辰,忽闻前方蹄声如雨,滚滚而来。

他唇角微扬,心想:“可是得手了?”

于是勒马伫立,凝神望去。

可当那支骑兵越来越近,他的笑意却凝固了。

队伍中不见秦人踪影,反见人人面色惨白,气息紊乱。

怎么回事?

他尚未开口,那将领已疾驰至前,声音嘶哑:

“秦军来了!大批秦军从南面逼近,我们被截断了退路!”

风沙掠过旷野,天边尘土翻涌。那两百骑兵如疾风般逼近,马蹄震地,尚未停稳,便有一名披甲将领高声嘶喊:“君上!秦军已渡边境,前锋直逼邯郸,速离此地!”

平原君闻声一怔,瞳孔骤缩,心头猛然一沉。

秦军来了?

话音未落,他抬眼远望,只见地平线尽头烟尘蔽日,黑影如潮水般涌动,似有千军万马奔袭而来。

他呼吸一滞,脸色骤变。

这几日战事频传:先是秦将率十万之众联合燕国猛攻北地,晋阳告急;继而阙与城烽火不息,秦军压境;如今南面又现大军踪迹——三路齐发,意图昭然若揭!

这哪里是寻常交战?分明是要倾尽国力,一举吞赵!

他的手不由握紧缰绳,指尖发白。

当年长平一役,赵国几近覆灭,百姓哀嚎遍野,可即便那时,秦昭襄王亲率五十万大军围困邯郸,终究未能破城。如今秦庄襄王竟也敢起此野心?

荒唐!可笑!

他心中怒火翻腾,正欲开口,耳边又传来将士焦急呼喊:“君上!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邯郸需知敌情,早作部署!”

这一声如惊雷贯耳,令他猛然清醒。

眼下局势凶险,秦军行军迅疾,毫无征兆,必是暗中调兵,昼夜兼程,为的就是打赵国一个措手不及。若再耽搁,邯郸恐成孤城!

他不再迟疑,立刻拨马回身,扬鞭催骑,朝着都城方向狂奔。

可他昨夜被囚于荒野,身心俱疲,仅歇息两个时辰便仓促上路,体力早已透支。不过驰出数里,便觉头昏目眩,脊背发冷,坐骑颠簸之下几乎坠马。

随行将士见状无不忧心忡忡。平原君乃国之重臣,年岁亦高,经此折腾,已然支撑不住。

眼看其身形晃动,一名副将果断跃下战马,将其扶至自己背上,喝令全军加速前行。两百轻骑开道,后续部队紧随其后,一路扬尘,奔赴邯郸。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方边境,晋阳以东十里。

连营十里,旌旗蔽空,正是秦军主力驻扎之地。

中军大帐内,老将王龁正与诸将俯视地图,商议进军事宜。忽闻帐外脚步急促,一人披尘带汗闯入。

“报——大王密令到!”

帐中众人立即肃立。王龁眉头一扬,沉声道:“呈上来。”

传令兵双手奉上锦囊,王龁接过,拆信细阅,目光渐凝,嘴角却缓缓浮起一丝冷笑。

密信由传令兵呈上,王龁立于阵前,拆开封缄,目光一扫,瞳中骤然闪过锐利光芒。

“他们已经出发了,大军此刻应已踏入赵国疆土,不出一日,便可逼近邯郸。”

他低声自语,随即抬首,望向列队而立的诸将,声音陡然提高,“诸位听令!我大秦三路兵马齐发,战鼓已响!”

“北路军唯一要务——”

“死死牵制李牧所部,令其无法南援,彻底斩断邯郸与北地之间的通路!”

众将肃立,心头一震。

此番出征以来,军中始终未明全盘部署。直至抵达北地,准备攻晋阳之际,才从王龁口中略知一二。众人只知秦国倾力出击,目标直指赵国腹心,似有灭国之志。

可这念头令人难安。赵国非弱邦,昔年秦以五十万众围邯郸,终未能克。如今再起兵锋,岂能轻易得手?

然王龁神色冷峻,不带丝毫犹疑,帐下将士皆感战事迫近,气氛如弓在弦。

一道目光缓缓落在裨将军赢钱身上。

“赢将军。”

王龁开口,声如寒铁。

赢钱挺身而出,抱拳凛然:“末将在。”

“命你领兵一万,绕行隐蔽路径,潜入中山之地。以中山为界,断绝邯郸与北地之间所有往来——文书、使节、斥候,一律截杀。”

“此令,可敢接?”

赢钱迎上那双不容置疑的眼睛,心中顿悟:此任非同小可,统帅托付,乃是信任之极。

“末将必竭尽全力,死守关隘!”

“不是尽力。”王龁冷冷打断,“是一月之内,寸步不得放行!断其联络,乱其军心,方为成功。”

赢钱呼吸微凝,脊背绷紧。他知道,这一去,肩负的是整个战局的枢纽。

“若有疏漏,末将愿以性命谢罪!”他咬牙切齿,掷地有声。

此前议事时,众人曾共观赵国舆图。其地南北绵延,邯郸居南,北地遥远,两地传讯,必经中山咽喉。

若秦军扼守此地,则李牧孤悬北方,廉颇远征燕境,二十余万赵军将成散局,彼此无法呼应。

北地两支主力,李牧部与秦对峙,廉颇率军伐燕,合计十八万以上,确为强旅。但战局胶着,抽身不易。王龁亲率九万精锐缠住李牧,使其不敢轻动。何况李牧军中半数为各地拼凑之兵,战力参差,难以速决。

“传令下去,各部即刻行动。”王龁挥袖下令,“此战,不在城池得失,而在一举定势。”

廉颇率领的部队深陷战局,难以抽调。他正与燕军激烈交锋,燕国节节败退,若此时贸然撤兵,不仅已占领的城池难保,敌军更可能反扑入境,局势将急转直下。

在这种情形下,调动一支万人队伍切断联络通道,并非难事。至少,支撑到将帅所要求的一个月期限,完全可行。

“好,立即率军秘密启程!”王龁目光沉稳,语气坚定。

“遵命,将帅!”赢钱抱拳领令,转身快步离去。

待其身影消失在营帐之外,王龁缓缓扫视帐中诸将,声音低沉却有力:

“从今日起,敌进则我退,敌退则我进。”

“谨遵将令!”众将齐声应答,声震营垒。

就在北路秦军部署悄然展开之际——

秦赵边陲,马陵城外尘土飞扬。一位身披黑甲、年逾花甲的老将策马领先,身后万余精锐紧随其后,迅速入城。

城内早有准备。戍边军黑龙军团副将魏岱率一众将领列于道旁,静候多时。

不多时,只见城门口一行人疾驰而至。为首的正是那位骑跨战马、铠甲森然、气度如山的老将——蒙骜。

此人乃秦国三朝元老,自秦昭襄王时期便投效秦国,历经三代君主,战功彪炳。曾取韩国十余城,攻赵三十余城,伐魏五十余城,威名远播,位列当今秦军三大宿将之一。

魏岱见状,毫不犹豫单膝跪地,高声道:

“末将魏岱,参见蒙老将军!”

其余将领亦纷纷行礼。

“免礼,速随本将前往将帅府议事!”蒙骜抬手一挥,语速干脆,毫不停留。

众人随即列队随行,直入府衙。

大堂之上,蒙骜立于主位,目光如电扫过全场,开口即令:

“奉大王诏令,本将率兵一万增援马陵,暂掌戍边军黑龙军团,出任此次伐赵三路大军之东路主帅。”

话音落下,无人质疑。蒙骜亲至,执掌帅印本在情理之中。

但“三路大军”四字却令众人面露困惑。此前只知王龁出兵北线,黑龙军团出击东线,合为两路,何来第三路?

蒙骜似看透众人心思,朗声道:

“北路由王龁统辖,东路归本帅指挥,南路大军则交予杨玄将军。据报,南路军不日便可逼近邯郸。”

言毕,堂内寂静无声,唯余风穿檐而过。

秦军内部早已暗流涌动,即便是他,心头也难以平静。

当秦王悄然调动十万大军,意图自赵国南部突入时,他便已洞悉一切。

这般规模的军事调动,或许能瞒过低阶将官,却绝逃不过他的耳目。

大军尚未开拔,他已收到来自咸阳的密令——即刻赶赴东路,接管全军指挥权。

正因如此,整场战局的大致轮廓,已在心中清晰浮现。

得知真相那一刻,他内心掀起滔天波澜。

一名资历尚浅的年轻将领,竟有能力影响秦王决策,更推动举国三十万大军压境攻赵!

赵国如今的实力远非昔日可比,长平一役后历经休养生息,国力已然恢复。

当年倾尽全力未能破其都城,如今真能靠三十万人马达成所愿?

疑虑如影随形,但战鼓已响,各路兵马尽数出动,唯有一往无前。

忆及秦王亲授之命,他目光如刀,扫过厅内诸将,沉声开口:

“大王有令,本帅除统率东路之外,另须分兵支援邯郸方向,策应南路主力!”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https://www.bshulou8.cc/xs/5142760/4227235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