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区区千两黄金
燕王神色凝重,齐楚两国的援军?不知是否真的能赶到。
齐国虽与燕国相邻,若出兵,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抵达蓟城。
然而燕齐两国关系并不融洽,甚至可以说积怨已久。当年燕昭王时期,乐毅率联军攻破齐国,仅剩两座城池,还夺走了大量土地。
这份仇恨,齐国未必会忘。
再加上秦与齐交好,退出抗秦联盟,想要让齐国出兵支援,谈何容易?
虽然如今齐国相国后胜贪财,但恐怕这点金子不足以打动他。
而楚国与燕国并无深仇大恨,但态度一直暧昧,不愿与秦为敌。此次能否说服楚王出兵,尚且未知。
即使楚国愿意出兵,距离遥远,也不可能立刻赶来支援。
群臣听后,心中纷纷摇头,对齐楚援军并无太大信心。
当秦军围攻蓟城,燕国宫廷上下陷入紧张混乱之时。
此时,
齐国王城临淄。
一座富丽堂皇却隐秘的府邸内,一间幽暗的房间中。
一位中年男子端坐于首位,一边饮酒,一边面带笑意地看着燕国使者缓缓打开一个大箱子。
箱子很快被打开,耀眼的金色光芒顿时洒满屋内,竟是整整一箱黄金。
“相国大人,这一千金,是吾王的一点心意,希望相国大人能在齐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燕国使者望着上首的中年官员,恭敬地说道。
“唔,燕王有心了。”
后胜见那箱黄金,神情略显惊讶,随即恢复平静。
他嘴角微微上扬,继续说道,
“我齐燕两国毗邻,如今燕国遭难,我齐国自然应当出手相助,只是你也明白,本相位卑言轻,纵然开口,恐怕也难以扭转局势。”
他一边说着,一边故作沉思地摇头。
一千金?
一千金?
他原本还以为是什么贵重之物,没想到竟只是区区千两黄金。
一千金就想让本相去劝动齐王出兵?
可笑!
他燕王也太小瞧他后胜了吧。
不说他本身就不愿与秦国为敌,单是那秦国出手的代价,就远比燕国大方得多。
他凭什么为了这点银子费尽心机去游说齐王出兵,甚至还要得罪秦国?
燕国使臣听后,脸色微微一变,心中已然明白,这一千金恐怕难以打动后胜。
但燕王觉得齐国未必会出兵,不愿多花本钱,他也无可奈何。
“相国大人乃齐国重臣,又是国舅,若大人出面,齐王必定重视!”
燕使语气恭敬,随即望向后胜,继续说道,
“况且,相国大人放心,若齐王答应出兵,我王早已交代过,在下必当重重酬谢相国大人!”
后胜抿了一口酒,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和气,
“既然如此,本相便试试看,不过大王心意,本相也不好揣测,燕使也该清楚。”
说完,他站起身来,对燕使说道,
“本相还有诸多政务要处理,燕使先退下吧。”
燕使闻言,脸色顿时暗淡下来,心里清楚此事恐怕无望。
但他也无可奈何,齐燕关系本就不睦,燕王又不愿投入更多,想要让齐国出兵,实在艰难。
“此事便拜托相国大人了,下官告辞。”
燕使没有多作停留,只是一声叹息,便转身离去。
看着燕使远去的身影,后胜冷哼一声,区区千金,也想让他费唇舌。
边想着,他的目光又落在那打开的金箱上,真是白得了一笔财富。
楚国!
王城,巨阳城!
王宫大殿之中。
楚王端坐于王座之上,春申君、项燕等大臣分列两侧。
此刻,楚王与诸臣皆已得知,燕国使臣昨日已抵达楚国,今日便会正式朝见。
燕国被秦军围困,战事紧迫,众人早有耳闻。
可以预见,燕国派使前来,定是求援无疑。
“诸位爱卿,燕国使臣今日将至,你们认为我楚国该如何应对?”
楚王神色平静,看向下方众臣问道。
“大王,秦燕交战,臣以为我楚国不宜插手,以免招惹秦国不满。”
很快便有大臣站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楚王轻轻点头,心中所想亦是如此,不愿与秦国对立,秉持着和平相处的态度,若秦国不先来犯,他也不愿主动招惹秦国。
“大王,燕国与我楚国相隔千里,若是调兵远征,还要穿越秦境,风险极高,臣以为不宜派兵支援!”
另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语气坚定。
楚王微微颔首,显然赞同此言。
“大王,以燕国的兵力,恐怕撑不了太久。”
又一位大臣开口,众人纷纷点头,眼下秦军二十万围困蓟城,按理说不出一个月便会沦陷。
“若燕国覆灭,再算上此次秦国吞并的三晋之地,秦国疆域将大幅扩张,数年之内实力必会迅速增强。”
这名大臣语气中透出忧虑。
楚王听完后神色沉重。
三晋之地加上燕地,秦国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广袤领土,若能顺利消化,实力势必突飞猛进。
“大王,秦燕交战,臣认为我楚国不应坐视不管,否则将来对楚不利。”
这名大臣继续说道。
“爱卿有何主张?”
楚王微微皱眉问道。
“出兵!我楚国应派兵援助燕国,助其存续,同时与燕国结盟,一旦秦国进攻燕国,或对我楚国用兵,便可从背后夹击,形成牵制之势,对我楚国战略极为有利。”
这名大臣沉稳地陈述道。
殿内众臣闻言互相对视。
如今秦国已占三晋之地,北接燕国,南邻楚国,若两国联手,确实能对秦形成一定牵制,对楚也有好处。
然而燕国并非强盛之国,待秦国消化三晋之后,若能恢复元气,未必不能分兵两路,这种局面恐怕难以持久。
殿中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有人主张观望形势,明哲保身,也有人力主出兵。
但总体而言,多数人倾向不插手,楚王本就不愿卷入其中,很快便做出决定。
“诸位爱卿,燕国求援之事,我楚国暂且不理会。”
楚王向群臣宣布。
殿中众人见楚王已定论,便不再多言。
不久之后,
“燕使到!”
太监高声通报,身形适中、面容沉稳的将渠手持节杖步入大殿。
(https://www.bshulou8.cc/xs/5142760/4227225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