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秦:凭斩首封侯,成就无上武神 > 第182章 列三罪

第182章 列三罪


“大王,微臣绝无冒犯之意,还请大王明鉴!”

听杨玄发难,又见嬴政神色不悦,吕不韦脸色连变数次,终是压下怒意,语气稍缓地向嬴政陈词。

嬴政冷哼一声,不置可否,转而再度看向魏岱。

殿中众人神情各异。

他们心知肚明,即便坐实了吕不韦“不敬”之罪,此罪亦虚亦实,可轻可重。

对于如今权倾朝野、执掌国柄的吕不韦而言,不过是隔靴搔痒,无关痛痒。

此刻,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魏岱——此人先前声称尚有三罪未列,方才仅揭其一!

“大王,其二罪者,乃结党营私、排挤贤良之罪。吕相国独揽朝纲,排斥异己,凡不附己者皆遭打压;同时广纳门生亲信,安插要职,以图私利。用人之际,唯亲是举,不问才能,致使诸多栋梁之才报国无门,实损我大秦根基!”

魏岱正色而言,声如洪钟。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阵阵低语。

尤其中立之臣与不满吕不韦者,无不拍案称快。吕不韦专权擅政、任人唯亲之举,朝中尽人皆知,然皆敢怒而不敢言。

今日魏岱竟公然当庭揭发,胆识惊人!

当即便有大臣壮胆出列,附和声援!

嬴政听罢,心中激荡。他亦深有体会——纵为一国之君,欲擢用一二人才,亦常被吕不韦横加阻挠!

“大王,臣所作所为,皆出于公心,为国为民,毫无私念,恳请大王明察!”

吕不韦内心冷笑,区区罪名,也想撼动本相?荒谬至极!

其党羽闻言,亦暗自嗤笑。前两项指控,根本不值一驳,无需辩解,自会烟消云散。

嬴政再度冷哼,默然不语,只将目光投向魏岱。

群臣见状,心底长叹。纵使所述为实,又能奈其何?

这便是掌握大权者的底气!

朝中诸多要员皆依附吕不韦,只要这些人仍效忠于他,尚未亲政的嬴政便难以动摇其地位!

即便是杨玄,亦束手无策!

于是众人再度注视魏岱,静候他将提出何等第三罪!

但在多数人心中,无论再提何罪,恐怕也难以真正伤及吕不韦分毫!

就在嬴政、群臣乃至吕不韦本人皆屏息以待之际,魏岱那震彻大殿之声再度响起:

“大王,其三罪者,乃勾结外敌、背叛社稷之罪!”

“大王,其三罪者,乃勾结外敌、背叛社稷之罪!”

魏岱之声,响彻宫阙,回荡殿宇!

嬴政猛然睁目,群臣无不骇然失色,吕不韦闻之,瞳孔骤然紧缩!

他说什么?

通敌叛国?

竟敢指控吕不韦犯此滔天重罪?

这已非寻常罪责可比!

此前两罪,其一为“不敬”,然以吕不韦之尊位,加之嬴政尚未行冠礼,纵有言行失当,亦难定其重罪;

第二罪,结党营私、排挤异己之罪。即便他安插亲信、排除异己,那也仅是执政有失公允,尚属政见之争。况且他身为秦国相国、辅政重臣,手握滔天权柄,凭此权势为己谋利,纵使人尽皆知,亦无人敢言,更无人能制。

然而!这一条罪名,却截然不同!

通敌卖国,乃是动摇国本、背叛宗庙之举,触犯了秦国上下所有臣民的根本利益,乃十恶不赦之重罪!

纵使他贵为相国,位极人臣!

如此大逆之罪,他也万难承受!

即便当今秦王年少未亲政,亦有权下诏问罪!

最为紧要的是,一旦吕不韦通敌之罪坐实,则除却死忠之徒,再无一人敢为其开脱,再无一人敢与之同列,其势必将彻底崩塌,轰然倒台!

哪怕他抗拒王命,心有不服,亦无力回天!

念及此处,大殿之内骤然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

群臣皆被魏岱此言震得哑口无言,心头剧震!

然就在这满殿凝滞之际——

“胡言乱语!!”

“你竟敢当廷诬陷本相!可知此话该当何罪!!”

吕不韦怒吼之声如雷霆炸响,瞬间席卷整个殿堂!

众臣闻声无不脊背发寒!

不错!

这并非寻常弹劾,尤其在此朝会之上公然指控当朝相国犯有通敌之罪,若无确凿证据,纯属捏造,后果不堪设想!

纵使他是杨侯心腹,胆敢当面诋毁相国,也必遭严惩!

即便秦王年幼,亦深知此等指控非同儿戏。一旦出言而无实证,吕不韦反可奏以“诬告重臣、扰乱朝纲”之罪,将其治罪,到时百口莫辩!

一时间,嬴政目光投来,群臣视线齐聚,尽数落在魏岱身上。

“大王、诸位大人!”

魏岱迎着秦王目光,又转身环视群臣,神色坚毅,毫无惧色,朗声道:

“臣所言吕相国通敌卖国,绝非虚妄之辞!若有半句不实,臣愿以性命承担一切罪责!”

群臣闻言,面色肃然,皆知此事已非寻常政争,恐将掀起一场震动朝野的惊涛骇浪!

便是此刻,吕不韦望着魏岱那凛然不容置疑的神情,心中猛然一沉。他悄然瞥向不远处的杨玄。

见其神色淡然,镇定自若,一股不祥之感油然而生。

此人既遣亲信出手攻讦于我,若无切实凭据,岂会贸然发动?

正当群臣屏息凝神、静待下文之际,魏岱再度开口,声如金石:

“大王,诸位大人,不知可曾记得数月之前,我大秦雄师围困韩国新郑,即将一举灭国之时,吕相国却鼓动群臣,代王下令退兵之事?

臣近日查明,此乃韩国君臣暗中游说、贿赂吕相国,而吕相国为私利出卖秦国,故强令大军撤还!”

此言一出,群臣无不变色!

此前杨侯连灭三国论功行赏之时,此事便已在朝中引发激烈争议。

有大臣认为,吕不韦于战事关键之际擅自退兵,罔顾国利,心怀私意,故不应苛责杨侯;亦有大臣力辩,称吕不韦虑及先王病重、国本动摇,出于大局考量而下令撤军,情有可原。

彼时两派争执不下,且军令已出,杨侯终究完成灭国之功,遂不了了之。

今日魏岱旧事重提,更直指吕不韦系受韩国收买才下令退兵,性质已然彻底逆转!


  (https://www.bshulou8.cc/xs/5142760/4208298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