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只有取得前20名的贡生,才叫进士。

而进士并不是终点,他们还要经历最后一道考验——殿试。

这最后一道关卡有皇帝亲自把关,由皇帝提问,考生作答。

皇帝会根据考生的表现,评定成绩,共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的学术称号是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一切有皇帝裁定。

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殿试第一叫状元。

因此,文人的终极目标——连中三元。

然而,考试也不是随时都能考的。

乡试三年一次,通过后,次年才能赴京赶考,这点倒是和高中三年才能考大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许青听完李善长几人介绍,又想了想自己的大学文凭,换算了一下,估摸着也是个秀才水平。

暗叹道:“这古代做官可真不容易啊!”

当初刚穿越时,他还埋怨没穿到秀才身上,现在想想,真给他个秀才,就他这水平也只能是秀才了,断无进步的可能。

朱元璋听完科举制度,也是唏嘘不已。

他沉吟片刻,“咱大明正是用人之际,条件就放松一些吧。”

“这样。”朱元璋道,“乡试的名额提至省级100,会试提升至500,殿试提升至150,另外,给考生们留一个半月的赴京时间,其他一切从简。”

顿了顿,朱元璋继续道,“稍后咱会下道圣旨,只要成为秀才,遇当地知县可以免跪,只需作揖便可。”

“皇上圣明!”

刘伯温、宋濂几人大喜,皇帝如此重视读书人,他们亦有荣焉。

……

散朝后,许青也在想着如何让大明变得更大、富足,百姓生活得更好。

他不是历史专科生,但对历史走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明朝的第一弊政便是禁海。

若不是抛弃海洋,以大明的国力,根本就没有满清的份儿。

想想明末时,国库穷得叮当响,崇祯一件衣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皇后连褶裙都舍不得穿,因为太费布料。

天潢贵胄混到那等地步,归根结底还是太穷。

明朝重农抑商,光靠那一亩三分地,能弄出几个钱儿?

士农工商看似有理,实则并不可取,在许青看来,商最起码也得排在第二位。

想要富国强民,必须得往工业进发。

慢慢来吧,起码得等到第一批人才入仕……许青暗暗想着。

下了轿子,许青刚跨过门槛,就被叫住。

“长青王等等。”太监喊着追了来,“皇上令你去皇宫见驾。”

“好,我这就去。”

许青收回步子,乘轿子往皇宫赶。

皇宫大院,朱元璋撸起袖子用锄头垦地,见许青到来这才停下。

“四弟,再过俩月就有菜吃了。”朱元璋呵呵笑道。

许青有些动容,皇帝亲手劳作,他连听都没听过,“微臣……”

“哎?免了。”朱元璋随意摆了摆手,“这又不是朝堂,不用搞那一套。”

许青也不习惯动不动下跪,见他不在乎,就没再行礼,走到他旁边道,“皇上这是种的什么菜啊?”

“菠菜。”朱元璋抹了把汗,“咱看着皇宫这么大地儿都荒着,怪心疼的。”

许青钦佩道,“皇上千金之躯,竟还亲自耕耘,微臣……”

“少来。”朱元璋翻了个白眼,将锄头丢给太监,嘱咐道,“撒上菜种后,用碎土盖上,再洒水,别埋得太深。”

“是,奴婢遵旨。”太监唯唯诺诺地答应。

朱元璋呵呵一笑,“走,咱哥俩去喝两杯。”

许青笑着点头。

现在朱元璋还是那个勤劳、朴实、重情义的朱重八,至少现在是这样。


  (https://www.bshulou8.cc/xs/5142238/4272096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