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知音
陆柏被岳不群说得心中堵着一口气,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一时间有些奈何不得,脸都扭曲了起来。
“岳掌门,刘正风勾结魔教曲洋,你这般维护他,莫不是和魔教也有所勾结?
你身为华山派掌门,也是五岳剑派之人,难道连正邪都不分了吗?”
岳不群气定神闲,不为所动,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当真是贼咬一口,入木三分呐!”
“你……”陆柏气急败坏,脸垮了下来。
岳不群正色道:“是非黑白,不妨听刘师兄说完也不迟,公道在于人心,并非你嵩山派一家之言。”
陆柏道:“好,我倒要听听,他还有何说辞。刘师兄,盟主限定你一个月,杀了魔教曲洋,此事便既往不咎,你自己选择吧!”
群雄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自古正邪不两立,魔教和武林正道势同水火。
想来刘正风是一时间被魔教之人蒙蔽。
左盟主要他杀曲洋以证清白,实属宽宏大量,算不上什么过分的要求。
只要杀了曲洋,左盟主也不敢为难于他,这也算是给刘正风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刘正风宛如没听到,神情木然。
缓缓倒了一杯酒,慢条斯理地喝了下去。
费彬见他半天不说话,不由恼羞成怒:“刘师兄,陆师兄说的话,你听到没有?”
刘正风脸上闪出一丝凄然,呵呵一笑:“我与曲洋大哥一见如故,倾盖相交,相见尤且恨晚,要我去杀曲洋大哥,那是万万不能的。
诸位,请听刘某一言。曲洋大哥虽是魔教众人,然身上却并无半点魔教的邪气,而是一位十足的君子。
他与我倾心相交,偶尔也会谈论一些武林之事。每每谈论到门派之间的争斗,曲洋大哥总是长吁短叹,说那是无谓的争斗。”
“阿弥陀佛!”方证一听,目光悠然泛起光芒,由衷叹道,“如此说来,这曲洋倒是个有佛性之人呐!”
陆柏暗暗咬紧牙关,有老和尚帮衬,今天要杀刘正风立威,怕是不易了。
他赶忙笑道:“大师身居佛门,此为悲怀,不知魔教之人用心之险恶,休要被他骗了。知人知面不知心,魔教中人,诡计多端,万万信不得。”
方证微微一笑:“有心向善,佛祖也会为他开方便之门,陆施主何必如此执着,轻言杀戮。”
陆柏道:“方证大师慈悲为怀,令人佩服,然此事关系武林同道的身家性命,方证大师还是莫要插手的好。”
方证摇了摇头,叹气不已,却也不再多言。
在他看来,陆柏已然着魔,不可教化了。
陆柏怒声道:“刘师兄,你到底杀不杀曲洋?”
刘正风哼哼两声,表示自己和曲洋交往,只谈论音律,从不谈害人之事。
曲洋喜欢弹琴,自己喜欢吹箫,琴箫相和,心意相通。
说到这里,刘正风微微一笑:“曲大哥虽是魔教中人,然从他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洁,光风霁月。刘正风不但对他钦佩,亦且仰慕。刘某虽是一介鄙夫,却决计不肯加害这位君子。”
群雄见他说得极为诚恳,并无半点矫揉造作的姿态,心想江湖中人,形形色色,醉心琴棋书画的大有人在。
刘正风和曲洋之间因音律而结为知己,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衡山派的历代高手,大都痴迷音律。
便是莫大,也有“潇湘夜雨”的外号,一把胡琴伴随左右,形影不离,把门派事务都抛诸脑后,置之不理。
刘正风喜欢吹箫,遇到知音而倾心相交,也不是不可能。
看样子,他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多半也只是因为和曲洋结交,怕为人所知。
然而,他的这番说辞,却并未得到嵩山派的认可。
陆柏三人只是好笑,陆柏表示:“你与曲洋之事,左盟主早已知晓,然魔教包藏祸心,道我五岳剑派皆为同盟,难以对付,便千方百计从中作梗,破坏同盟。”
“魔教深知刘师兄喜欢音律,便投刘师兄所好,派曲洋接近刘师兄。”
“刘师兄身为衡山派高人,深明事理,万不能被魔教的鬼蜮伎俩蛊惑。”
这番说辞,听得群雄人人点头。
心说这话却也不无道理,魔教之所以是魔教,并不单纯因为武功阴毒,而是魔教的阴谋诡计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
就连岳不群都暗暗佩服陆柏的口才,若非做好了万全准备,一时之间,绝说不出这番话来。
刘正风冷冷一笑,并不言语。
泰山派掌门天门道人此时也跟着劝说道:“刘师弟,嵩山三位师弟所言不差,你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万不可着了魔教的道啊。”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你杀了曲洋那魔头,谁还对你说三道四,我天门倒是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在场的诸位朋友,倒是脸上也沾些光彩。”
群雄纷纷劝说,无不是冠冕堂皇。
刘正风并不置答,心知多说无益,在场的英雄虽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真正明白事理的人,又有几个?
什么江湖大义,不过是自欺欺人的鬼话。
君子,真的不多。
想到这里,他不由走向岳不群,微微拱手:“岳兄,你乃明辨是非的君子,见识广阔,诸位英雄都逼小弟出卖知己朋友,小弟愿闻岳兄高见?”
岳不群记得,原著里原主也是说了两句冠冕堂皇的话,就把刘正风给卖了。
虽是明哲保身,考虑华山派的未来,可他的虚伪,是抹不掉的。
岳不群目光扫视群雄。
“诸位,岳某虽才疏学浅,却也有些浅见,还请诸位英雄朋友明鉴。”
“江湖中人讲究一个‘侠义’,而这‘义’字,自然说的便是朋友之义。”
“朋友二字,说起来容易,可能称得上真正朋友者,天下又有几人?”
“何为朋友?”
“意气相投,谓之同道:恩德相结,谓之知己;腹心相照,称为知心;声气相通,谓之知音。此四者,皆称之为朋友。”
群雄听到这里,都咦了一声,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吸凉气,有的抓脑袋……
朋友还有那么多弯弯绕?
岳不群余光扫视群雄,接着道:“何谓声气相通?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士大夫,偶在山野之间弹琴,弹到高妙之处,琴弦忽然断裂。”
“原来聚贤村有一樵夫,名为钟子期,上山打柴,无意间听得琴音高妙,不免多听了一会儿。”
“俞伯牙心知弦断,必有人听琴。遂将子期请出相见。又奏一曲,名为《高山流水》,要考验子期。不想,子期竟能听出曲中蕴含之意,两人遂结为知音。”
“后来,钟子期不幸病故,俞伯牙悲痛欲绝,遂在子期坟前弹奏一曲,名为《伯牙摔琴谢知音》。弹罢,取刀割断琴弦,摔碎玉轸,从此不再弹琴。”
群雄又是一声惊呼:“这是为何?”
岳不群道:“相传,俞伯牙那七弦琴乃是乃伏羲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凰来仪,遂制此琴,名为瑶琴。”
“那瑶琴取材、制作,十分讲究,一如铸剑师铸剑,乃古之珍宝。”
“便是弹琴,也讲究六忌、七不弹、八绝。”
群雄的胃口一下子被岳不群调动起来,一把破琴而已,还有这等讲究?
群雄问道:“岳掌门,何为六忌,七不弹,八绝?”
岳不群道:“六忌者,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
七不弹者,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
八绝者,清、奇、幽、雅、悲、壮、悠、长。
传闻,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
群雄无不咋舌,弹琴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可真是大开眼界了。
难怪世上有那么多人痴迷此道,乐此不疲。
要不是岳不群说,自己这辈子也不会明白这样的学问了。
何三七问道:“岳掌门,那瑶琴既是世间珍宝,俞伯牙为何又要将其割断摔碎?岂不可惜了!”
群雄附和道:“是啊是啊!”
岳不群道:“知己难求,知音难觅啊!当时也有人问伯牙,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但凡音律,最能观人心。”
“所谓心乱则音噪,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泰则音清。”
“琴箫之音,乃人之心声,半点做不得假,此中之学问,非精通音律者可知也。好比咱们习武之人,剑法究竟是否高明,一试便知,岂是能装出来的?”
“刘师兄乃高雅之人,如此信任曲洋,想必正是此理。”
“为人者,当明事理,分黑白,辨是非。岳某相信刘师兄是个能分辨是非黑白之人,岂无识人之明?”
“他与曲洋结为知音,声气相求,愿归隐江湖,不问世事,我等若不成人之美,反倒让他曲杀知己,岂不辜负了朋友之义?”
(https://www.bshulou8.cc/xs/5141880/4301432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