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亮剑双穿:杀敌换物资,步枪变坦克! > 第116章 目标,敌军指挥部!

第116章 目标,敌军指挥部!


当天深夜,太原城头,红旗漫卷。

丁伟的新一团第一个冲进城去,光复省会的大功就这么被他抢了个头彩。

城内负隅顽抗的日军第20师团被彻底打散,建制不复存在。

师团长七田一郎倒是机灵。

眼看大势已去,连指挥刀都来不及拿,带着一个护卫小队趁乱突围。

一路向东,狼狈地逃往了定州方向。

据事后统计,最终能安全撤到石门城内的鬼子,撑死不过一个连队。

捷报频传。

大同、朔州、忻定盆地……

一座座被日寇盘踞多年的城市,在短短数日之内,先后宣告光复。

至此,八路军晋察冀大反攻的第一阶段作战预案,完美达成。

而第二阶段的目标,只有一个。

全歼多田骏!

黄河沿岸,风声鹤唳。

绝望之下,多田骏彻底疯狂了。

他将方面军仅存的所有炮兵单位全部集结起来,不计代价地向着黄河南岸的第三集团军国军阵地,展开了毁灭性的炮击。

他只有一个念头,哪怕用人命去填,也要砸开一条血路,逃回河南。

然而,就在他孤注一掷的同时,师长和旅长的部队,已经从南北两个方向,完成了最后的钳形攻势。

坦克的轰鸣与战士们的喊杀声,近在咫尺。

多田骏站在临时指挥部的地图前,面如死灰。

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但帝国的军人,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土八路的手里!

一个阴毒而狡猾的念头,在他脑中闪过。

他猛地抓起电话,嘶哑着下令。

“命令所有部队,停止抵抗!立刻向对岸的重庆政府军,缴械投降!”

参谋长愣住了,满脸的不可思议。

多田骏的眼神却阴冷如蛇。

“蠢货!向土八路投降,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不会遵守任何公约!但向重庆政府投降,我们还是帝国的俘虏!总有一天,帝国会把我们换回去!”

南岸,国军阵地上,一名军官举着望远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对岸的日军阵地,居然挂出了白旗?

消息传到八路军总指挥部,一向沉稳的师长,也罕见地皱起了眉头。

这算怎么回事?

煮熟的鸭子,难道要飞了?

跟国府抢俘虏?

这事儿传出去,政治上太被动了。

然而,他的犹豫,在旅长那里根本不存在。

电话里,旅长的声音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煞气。

“老总,犯什么难?他多田骏是向姓蒋的投降,又不是向咱们八路军投降!那就算哪门子的俘虏?”

“炮弹又不长眼睛!给老子打!”

旅长最后一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

“命令!重炮第四旅,目标,敌军指挥部!给我把它从地图上抹掉!”

命令下达。

数十门152毫米加榴炮同时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咆哮。

炮弹划破夜空,带着死亡的尖啸,覆盖了多田骏的指挥部以及他正在集结,准备投降的部队。

那一刻,黄河北岸化作了一片火海。

至此,日军华北方面军主力,全军覆没。

战后的统计数据,很快摆上了各方的案头。

国军第三集团军,在日军最后的疯狂炮击下,伤亡惨重,阵亡人数逼近五万。

其他方向配合阻击的八路军兄弟部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唯有承担了绝对主力的七个纵队,在防弹背心和绝对火力优势的加持下,总伤亡人数被奇迹般地控制在了两千人左右。

一场毫无争议的旷世大捷!

当然,所有人都清楚,这背后离不开李川在战役最关键时刻,又紧急送来的那批弹药。

此刻的李川,正坐在李家湾的院子里,脑海里清脆的系统提示音。

【叮!检测到宿主干预历史进程,第六纵队攻克石门,协同主力光复太原,铁三角赵刚、李云龙、丁伟、孔捷等人命运轨迹发生重大积极扭转……】

【气运结算中……恭喜宿主,获得气运值1800点!】

大丰收!

李川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

至于战后国共两党如何为受降权扯皮,如何划分利益,那不是他该操心的事。

他只管播种,至于果子怎么分,自有高层去头疼。

几天后,一项新的决议被送到了他的面前。

经过上级慎重讨论,决定将李家湾的工业基础,整体搬迁至刚刚光复的太原。

那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更利于未来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的重建与发展。

得益于楚云飞的特战队,在战役初期就端掉了鬼子在山西的两个主要机场,这次规模浩大的工业迁徙,再也不用担心头顶上会有苍蝇骚扰。

李川站在高坡上,看着远处工地上,一座庞然大物的地基正在浇筑。

那是一座百万吨级的炼钢厂。

这玩意儿,在他那个时代,是即将被淘汰的落后产能。

可是在这个钢铁年产量不足四万吨的1939年,它就是支撑起一个民族脊梁的神器!

而像这样的神器,李川这一次,带来了好几座!

吉普车颠簸在刚被战火犁过一遍的土地上。

李川靠在后座,单手搭在车窗上,目光扫过窗外。

田埂上,随处可见被炮弹炸出的深坑,但坑边已经有穿着粗布衣裳的百姓在重新丈量土地,准备补种晚稻。

远处,被烧成空壳的村庄废墟旁,新的地基已经打下,简陋的窝棚里飘出饭菜的香气。

孩童的追逐打闹声,清脆得像战后初生的嫩芽。

一种百废待兴的生命力,正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疯狂滋生。

坐在他身边的欧立新,一位从延安派来协助他管理工业基地的老同志,看着这一切,眼眶有些湿润。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感慨万千。

“胜利了……真好啊。”

李川没有接话,只是嘴角微扬,算是认同。

好是好,但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吉普车在县委大院门口停下,这是一座从某个大地主手里缴获来的三进院子,门口站着两个挎着驳壳枪的年轻战士,眼神警惕,身板笔直。

县委书记甘文博早已等在门口,一见李川下车,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他是个戴着眼镜的斯文人,身上那套洗得发白的干部服浆洗得一丝不苟。


  (https://www.bshulou8.cc/xs/5141724/4309541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