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亮剑双穿:杀敌换物资,步枪变坦克! > 第123章 就一颗,方圆万里,寸草不生

第123章 就一颗,方圆万里,寸草不生


两天后的太原火车站。

冰冷的铁轨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泛着白光。

站台上,副指挥搓了搓有些冻僵的手。

他的身边,站着一圈跺着脚取暖的高级干部。

赵刚、孔捷、李云龙。

甚至连刚刚从总部开完会,第一次见到李川本人的旅长都在。

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迎接哪位大人物。

可实际上,今天本该是总部为李云龙部队举办的表彰大会,嘉奖他们在上次战役中的卓越表现。

结果倒好,主角之一的李川硬是把所有人都从温暖的礼堂里拽了出来。

顶着寒风,跑到这等一趟火车。

副指挥心里纳闷,嘴上却没问。

他太了解李川了,这个年轻人从不做无用功,他这么坚持,必然有他的道理。

“我说川子,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终究是急性子的孔捷憋不住了。

“表彰大会上热茶热饭的多舒坦,非得跑这儿来喝西北风?”

“你说你要等的那帮留洋生,到底有啥了不起的?还能比咱们手里这几万条枪厉害?”

“老孔,你懂个屁!”李云龙眼睛一瞪,唾沫星子差点喷到老孔脸上。

“你个土包子!知道啥叫科学的力量不?咱们手里的枪,天上的飞机,地上的坦克,哪一样不是靠知识造出来的?”

“没有知识,你拿根烧火棍去跟鬼子拼刺刀啊?”

他一挺胸膛,满脸都是与有荣焉的得意。

“咱川老弟说了,只要把这帮宝贝疙瘩伺候好了,以后要啥有啥!咱们的装备,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李川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

“老李说得没错。知识就是力量,而且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他伸出一根手指。

“以后,我们不仅要有飞机坦克,我们还要有原子弹。一炮下去,不用多,就一颗,方圆万里,寸草不生!”

这话比喀秋莎的齐射还震撼,在场所有人的脑子里都炸开了一片空白。

方圆万里?

寸草不生?

这是什么武器?

这是天罚!

孔捷的嘴巴半天合不拢。

连一向沉稳的赵刚,握着笔记本的手都微微颤抖起来。

旅长更是瞳孔骤缩,他紧紧盯着李川那张年轻却平静得可怕的脸。

这个年轻人,恐怕真不是凡人。

李川似乎很满意众人的反应,他笑了笑,又伸出第二根手指。

“我们还要有火箭。能把一颗叫卫星的铁疙瘩,送到天上去,让它绕着咱们这片地转,永远也掉不下来。鬼子在哪儿集结,在哪儿拉屎,咱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甚至,我们还能坐着火箭,飞出这片天,到月亮上去看看,那上面是不是真的有嫦娥和玉兔。”

站台上落针可闻,只剩下呼啸的北风。

这一个个陌生的词汇,狠狠砸在这些在枪林弹雨中打滚的汉子们心上。

他们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无情地碾碎重塑。

这说的是事实,还是九天之外的神话?

旅长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试图让自己发热的大脑冷静下来。

他看着李川,心中暗自感叹。

乖乖……

这小子,连吹牛都吹得这么响亮。

这么让人忍不住想相信!

就在这时,一阵冰冷的机械音,突兀地在李川的脑海中响起。

【警告!检测到大批大气运承载者正在高速接近!能量反应极强!】

李川心中一动。

【系统,我一直想问,我每次完成任务,你奖励给我的那些所谓的气运,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回答宿主:每一次奖励,皆是抽取自侵华日军及其背后国度的国运。彼之衰落,即为此世华夏之兴盛。】

原来如此……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那就好。

那就多抽点。

“呜——”

悠长的汽笛声由远及近,打断了所有人的思绪。

一列破旧的绿皮火车,喘着粗气,冒着浓烟,缓缓驶入了站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车门打开,一群穿着各式旧西装、长衫,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

提着简单的行李,有些茫然地走下车厢。

他们与站台上这些杀气腾腾的军人,显得格格不入。

李川的目光,却在人群中精准地锁定了几个身影。

然而,没等他上前,旁边的孔捷和旅长身边的邢副参谋长,已经凑到李云龙身边。

“哎,老李,你快看那个!”孔捷用胳膊肘捅了捅李云龙。

“那个戴金丝眼镜的,跟你小子年轻的时候是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瞅瞅那眉眼,啧啧,当年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吧?”

李川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也不由得莞尔。

那人确实与李云龙有几分神似。

只是气质截然不同。

一个悍勇如火,一个温润如玉。

他笑了一会儿,目光重新落回那几位他真正等待的大神身上。

来了。

他们都来了。

华夏未来的擎天之柱,现在还只是一群稚嫩的学者。

可惜啊……

他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刚才吹牛吹得响亮,但现实的骨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想要造出那颗能让方圆万里,寸草不生的蘑菇弹,谈何容易?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后世米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耗费了整整二十亿米金,动员了数十万顶尖人才。

其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大型气体离心机的技术成熟,更是花了足足七十多年的时间!

而现在,别说二十亿米金,整个根据地连一条完整的工业生产线都凑不齐,相关的技术资料更是一片空白。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李川看着那些,眼中带着对未来迷茫与希望的学者们。

又想到了后续更为庞大的航天工业、电子信息工程……

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情绪都压回心底。

任重,而道远啊。

三天后,傍晚,菏泽城。

城外的官道上,一支蠕动的长龙正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朝城门挪来。

八千个佝偻的身影,身上破烂的土黄色军服早已被污泥,血迹和硝烟熏得看不出原样。

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窝深陷,颧骨高凸。

手中的三八大盖是支撑的拐杖。

队伍的最前方,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和他的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

两个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呼风唤雨的帝国将官。

此刻却一瘸一拐,老泪纵横。

寒风刮过他们干裂的嘴唇,带起一片死皮。


  (https://www.bshulou8.cc/xs/5141724/4309540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