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小鸡炖蘑菇
入夜,夏东青家。
因为第二天要上山打猎,两家人干脆凑一块吃饭。
这季节不比冬天,新鲜蔬菜多了不少。
普通人家伙食都比以前强,更别说有钱的夏家了。
俗话说"四菜一汤,干部下乡",这还只是夏家平时的标准。
今天多了王家一大家子,直接升级成六菜一汤!
而且全是硬菜。
第一道是北方名菜,小鸡炖蘑菇!
姑爷上了门,小鸡要断魂。
在别人家,这可是招待女婿的硬菜,那叫一个实在!
刚开嗓的小公鸡,肉嫩而不柴,既劲道又吸汤。
配上晒干的蘑菇和蕨菜。
李小娟用大汤碗盛了冒尖一碗,放在桌子中间,香气随着热气直往外飘。
把路过的熊孩子都馋哭了!
怕不够吃,夏东青还特意加了不少粉条。
这玩意儿放后世没人稀罕。
但在当下,可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这粉条普通人家过年都未必吃得上,还是夏东青特意从石湖市国营商店买来的。
第二道是豆角土豆炖咸肉,这可不是普通的咸猪肉,而是腌制的熊肉。
说实话,腌熊肉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都比猪肉强太多了。
而且保质期还特别长。
唯一的缺点就是腌制时需要放比猪肉多好几倍的盐。
再加上熊肉难得,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第三道是酱炖鳞鱼,刚化冻的湖水里鳞鱼成群。
鱼不大,也就巴掌大小。
但正因为小,肉质格外鲜嫩。
用大酱炖上一个多小时,鲜得能让人把舌头吞下去!
装盘时撒上葱花和红辣椒丝,光看卖相就让人食指大动!
第四道是油煎豆腐,切成块的豆腐煎得两面金黄酥脆。
不用太多调料,撒点盐就能上桌。
这菜不下饭,但特别下酒。
说来也怪,人年纪越大越喜欢食材本味。
手工豆腐自带一股清香。
抿口小酒,夹块豆腐,那滋味...
绝了!
第五道是素菜,木耳炒韭菜。
木耳是后山新采的。
韭菜是自家地里种的。
简单清洗后用猪油一炒,香得不得了。
第六道没啥特别的,就是糖拌水萝卜。
主要用来解腻。
压轴的是蝲蛄豆腐汤。
这蝲蛄豆腐汤可是北方特色菜。
比起小鸡炖蘑菇,它的地域性更强。
蝲蛄又叫东北黑螯虾,外形酷似龙虾,多为黄褐色。
和小龙虾不同,蝲蛄头大壳厚,钳子小。
虽然头大,但肉多饱满。
在北方人眼里,一碗活蝲蛄比牛羊肉诱人多了!
蝲蛄这么金贵,除了本身鲜美,还因为它对水质要求极高。
农村孩子都知道,小龙虾越脏越肥。
旱厕边的臭水沟里特别多。
蝲蛄正好相反。
它耐寒耐饿,就是不耐脏水。
只有在清澈的山涧溪流里才能找到。
水里稍微有点污染,不出七天准绝迹!
后来有段时间,市面上根本见不到蝲蛄。
很多人甚至用它来检测水质。
直到人工养殖成功,才重新出现在餐桌上。
至于价格嘛...
懂的都懂!
小山村做蝲蛄豆腐的方法很特别。
不是简单地把蝲蛄和豆腐一起煮。
要先剥壳去肠,用开水烫去浮沫,再剁成肉泥。
豆腐切细丝,水开后要隔着碗温一下。
锅里加水打蛋花,下蝲蛄泥,最后放豆腐丝。
后来有人会加淀粉勾芡。
但夏东青就喜欢原汁原味。
出锅前撒点盐就行。
爱吃辣的可以加点辣椒。
蛋清的洁白、豆腐的灰白、蝲蛄的淡黄,三色交织。
光是看着闻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但正因为做法繁琐、食材难得。
很少有人会做。
婚宴上要是每桌都有蝲蛄豆腐,新娘家脸上特别有光。
重生前夏家条件一般,想做也没那个闲钱。
重生后又赶上冬天,一直没机会。
所以当蝲蛄豆腐端上桌时,几个小的都乐疯了。
抱着碗不撒手。
连夏建国和王和平都忍不住多喝了几碗。
要不是不好意思跟孩子抢,根本停不下来!
酒足饭饱,聊起赵二溜的事。
知道夏东青的本事,长辈们倒不担心安全。
主要是感叹赵二溜运气太差。
夏建国还说起一件夏东青都不知道的事。
"赵家以前在村里算富裕的,不敢说首富,但比一般人家强多了。"
"赵老爷子一个月起码能打一头鹿!"
自古以来鹿就金贵,在康熙乾隆年间就是贡品。
"那赵哥后来怎么..."王大春不解地问。
在他印象里,赵家比自家穷多了。
虽说没到要饭的地步,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唉。"李小娟叹了口气,"这事说来挺惨的..."
赵二溜本来不是独子,他还有个弟弟。
有次赵老爷子上山收鹿窖,回来忘了收好药。
农村孩子嘴馋,看见白花花的以为是糖,一口吞了。
结果当场毒发身亡。
赵二溜母亲受不了打击,也跟着服毒走了。
赵老爷子从此一蹶不振,整日借酒消愁,没过几年就把家底败光了,还欠下一屁股债。
后来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醉倒在街头,再也没能醒来。
只剩下赵二溜孤零零一个人。
“别看赵山河平时说话做事没个正形,可为人确实没得挑。”
“人死债消,换作别人早就不认这笔账了,这小子却硬是靠自己把债都还清了!”
夏建国感慨万千,脸上写满了敬佩。
一个半大孩子能有这样的担当,实在难得!
夏东青也露出诧异的神色,他完全没想到赵二溜还有这样的过往。
这家伙居然从来没提起过。
真汉子!
“赵哥确实够爷们!”
王大春不自觉地改变了称呼。
以前他叫赵哥,完全是看在夏东青的面子上。
毕竟夏东青和对方关系不错,他不想让夏东青难堪。
但这一次,他是发自内心的!
夏东青也在心里暗暗点头,赵老爷子欠的那些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可对当年的赵二溜来说,那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虽说有父债子偿的传统。
但是!
赖账跑路的也不在少数。
特别是像赵二溜这样孤身一人的,大多数都会选择不认账。
实在不行就远走他乡。
反正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谁也拿他没办法。
赵二溜能咬牙扛下所有债务,说明他是个讲信用的人!
在夏东青看来,这是最难得的品质之一!
欣赏归欣赏。
夏东青还是觉得赵二溜有点傻。
因为母亲和弟弟的遭遇就放弃下鹿窖这么赚钱的营生,这也太死脑筋了。
难不成因为亲人喝水呛死,以后就不喝水了?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https://www.bshulou8.cc/xs/5141386/1111094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