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生1983:我靠打猎带领全家致富 > 第210章 买房

第210章 买房


要知道。

民国时期很多金条。

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2000年的人都迷信洋货。

更别说现在了。

夏东青就是抓住这点。

才有底气跟贩子讨价还价。

处理完黄金。

夏东青不敢耽搁。

钱财动人心啊。

省城又怎样。

边境那些亡命之徒连国际列车都敢抢。

他和父亲、王叔三人。

立刻往市中心跑。

一路上手就没离开过刀柄!

没错。

夏东青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

要不是省城查得严。

他甚至想把枪带上。

见过大钱后。

夏建国和王叔虽然激动。

但还算镇定。

"东青,这钱怎么处理?"

"存银行吗?"

这个年代个人已经可以开户存钱了。

不过没有银行卡。

只有存折。

"不。"

夏东青摇头。

"存银行太浪费。"

"我打算全在这儿花掉。"

"什么?全花了?"

夏建国瞪大眼睛。

这可不是小数目。

足足一万多!

说句实在话。

要不是儿子有出息。

他这辈子都不敢想能赚这么多钱!

"嗯。"

夏东青懒得解释,也没法解释。

凭着前世记忆。

他太清楚未来二三十年货币贬值有多恐怖。

80年代的万元户还是富豪的代名词。

再过二十年。

连套房子都买不起。

市区好点的小区。

动辄就要十几万!

存银行?

傻子才存银行!

除了粮食和生活必需品。

现在买什么都赚钱!

而夏东青的目标很明确:

买房!

要是能找到门路。

能买地就更好了!

"你要在省城买房?"

听到儿子的打算,夏建国眉头紧锁。

"买这儿干什么?"

"要买也该买县城的。"

"是啊东青。"

王叔也劝道:"县城户口,我跟你爹还能想想办法。"

"省城这边...太难了。"

夏东青知道王叔说得含蓄。

想把农村户口迁到省城。

不是有点难。

是根本不可能!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就像后世京城的户口。

多少人为了那个户口。

在某段时间。

多少外地姑娘选择"下嫁"。

长得不好看?

工作不体面?

人品有问题?

这些都不是问题。

只要你有京城户口和房产。

就有人愿意嫁!

发展到后来。

连本地人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直到后来政策放宽。

这种现象才慢慢消失。

而现在,迁户口的难度比后世进京还难。

一般情况下。

除非家里有至亲。

不是那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得是省里的大官。

才有可能把农村户口迁到省城。

就算这样还得四处打点。

走"工作调动"的路子才行。

夏建国知道儿子本事大、门路广。

为人处世又足够机灵。

但再机灵。

也不可能搞定省城户口。

既然户口办不下来。

在省城买房图什么?

他们出来时跟生产队说好了归期。

要是逾期不归。

那边可是要上报的!

没户口根本没资格常住省城。

就算偷偷住下。

也没法谋生。

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门检查。

要是被查出来,麻烦可就大了!

夏东青笑着摇摇头。

他当然清楚现在的政策。

但还是决定要买房。

"住不住无所谓。"

"主要是为了投资。"

夏东青简单解释了一句。

现在省城最值钱的是户口。

房产反倒不值钱。

或者说跟后世相比。

简直就是白菜价!

不是按平米卖。

而是整套出售。

便宜的几百块。

贵的也就上千。

也就这个年代能有这种"奇迹"。

后世谁敢这么买房啊!

怕是刚开口就要被中介轰出去。

讨价还价可以。

做白日梦就过分了!

听完解释,夏建国和王叔还是一头雾水。

想不通房子怎么能赚钱。

不过。

夏东青这段时间的表现。

让两人最终选择了相信。

再说这笔钱本来就是"横财"。

拿在手里总觉得烫手。

花出去也好。

心里踏实。

退一万步说。

现在户口难办不代表以后也难办。

万一呢?

万一哪天真的能把户口迁到省城。

这些房子正好派上用场。

见父亲和王叔没反对。

夏东青暗自松了口气。

他太清楚未来省城房价有多夸张。

一套房子顶普通人三代积蓄。

但别人不知道啊。

真要解释起来。

专业术语听不懂,现实又太魔幻。

想想就头疼。

不问最好。

到时候自然就明白了。

"说服"两位长辈后。

夏东青揣着钱就出门了。

买房的事他早就物色好了卖家。

都是急着出手的!

前世夏东青看过不少小说里的买房情节。

那些作者一看就没经历过拆迁。

这个年代买房。

赌的不是房价上涨。

绝大多数老房子根本撑不到涨价那天。

那样性价比太低。

真正要赌的是拆迁!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腾飞。

几乎所有城市都在扩张。

作为代价。

拆迁在所难免。

腾出核心地段。

留给高新企业。

在经济发展初期。

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想靠房产发财。

正确做法是先买容易拆迁的房子。

然后通过"内外配合"尽量扩大拆迁面积。

再用拆迁款买地。

等着二次拆迁。

这样一环扣一环。

最后才能发家。

所以买房时。

关键不是房子好坏。

而是面积大小。

是否在拆迁范围内。

而这两个问题。

恰恰是夏东青最拿手的。

想在国内发财。

哪有不懂房地产的?

多多少少都懂点门道。

就算自己不干这行。

跟朋友聊天也能学到不少。

一万多块钱,换了十几套房子。

位置不算核心。

但面积都不小。

不少还带着小院。

夏建国和王叔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要买这些"破烂"。

不过想想再破。

也比农村的房子强。

也就没多说什么。

等夏东青忙活完。

已经是下午了。

王大春带着众人提着大包小包回来。

从孩子们的笑脸就能看出来。

他们玩得很开心。

连两位女士都容光焕发。

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果然不管什么年代。

女人的天性都一样。

爱逛街!

这年头没有高档酒店。

不,也不能说没有。

但只对外宾开放。

国人想都别想。

随便找了家招待所。

将就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

一行人在国营饭店吃了早饭。

正准备返程。

刑警大队长孙卫民突然找上门来。

就是上次请夏东青帮忙的那位。

夏东青见到他心头一紧。

第一反应是倒卖黄金的事暴露了。

但转念一想。

不太可能啊。

自己那么小心。

除非一直有人盯着。

否则不可能露馅。

可要是真有人盯梢。

哪会等到现在。

在他们从山里挖出黄金那一刻。

就该收网了。

压下心中疑虑。

夏东青主动打招呼:"孙队长。"

孙卫民笑容满面:"这几位是..."

"这是我父母,还有王叔、王婶..."

"你好你好。"

寒暄几句后。

夏东青看出孙卫民不是偶遇。

"孙队长,有事直说吧。"

"咱们之间不用客气。"

孙卫民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

看得出夏东青是带家人出来玩的。

打扰人家确实不合适。

但这次的事情实在棘手。

一时又找不到合适人选。

正好夏东青在省城。

只能来求助了。


  (https://www.bshulou8.cc/xs/5141386/1111092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