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一铲子挖断穷根,全村沸腾!
季奶奶的慷慨,像一阵春风,瞬间吹遍了金竹村的每个角落。
当林兆棠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宣布修路的钱由苏家老夫人全额资助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村民们嘴里念叨的,不再仅仅是“薇薇有出息”。
而是“薇薇找了个好婆家”。
这份来自未来的“婆家”的认可和善意,比任何承诺都更能安抚人心。
另一边,谢承德大师的第一堂课,也正式开始了。
地点设在老祠堂门口的空地上。
几张破旧的桌子拼在一起,成了临时工作台。
谢老师没说什么开场白,他让助手把处理好的竹篾分发给闻讯而来的村民。
来的人里,大部分是村里的妇女,还有些手脚还算利索的老人。
大家围成一圈,手里捏着光滑的竹篾,脸上写满好奇和紧张。
谢老师坐在圈子中央,拿起几根竹篾,也不说话,动手就编。
他的手指干瘦,却异常灵活。
竹篾在他手中仿佛活了过来,穿梭、交叠、收紧……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村民们全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手。
原本平平无奇的竹条,在他的指尖下,一点点呈现出精巧的轮廓。
从一个平面的底部开始,慢慢向上收拢,形成优美的弧度。
整个空地安静极了,只剩下竹篾摩擦时发出的“沙沙”声。
林薇薇和苏砚舟也站在人群外围。
她能感觉到,谢老师手下的每一根竹篾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在欢快地歌唱。
苏砚舟则是在观察村民们的反应。
他看到,那些原本还带着疑虑和胆怯的表情,此刻已经完全被专注和向往所取代。
他知道,第一步,走对了。
不到二十分钟,一个造型古朴雅致的小竹篮,就在谢老师手中成型。
他收好最后一根篾条,将竹篮轻轻放在桌上。
“哇——”
人群中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
“天哪,这么快!”
“太好看了吧!”
谢老师抬起头,扫了众人一眼,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
“看会了?”
众人面面相觑,一个劲儿摇头。
眼都跟不上,手哪里会。
“看是看不会的。”谢老师拿起一根竹篾,开始分解动作,“竹编,靠的是手感,是肌肉记忆。一万次的看,不如一次的上手。”
他放慢了动作,从最基础的“起底”开始教。
“这叫‘十字底’,是最基本的一种。两根竹篾交叉,压一挑一……”
他的讲解言简意赅,全是干货。
“谁来试试?”他问。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不好意思。
“我来!”
一个洪亮的女声响起,是大伯娘李月禾。
她胆子大,第一个站了出来。
“好。”谢老师点了点头。
李月禾学着谢老师的样子,拿起竹篾,笨拙地交叉、穿梭。
可那竹篾在她手里就是不听话,不是松了,就是错了。
“手要用力,但不能用死力。”谢老师在一旁指点,“心要静,跟着竹篾的性子走。”
李月禾急得满头大汗。
就在这时,林薇薇走了过去。
她拿起几根竹篾,看了一眼谢老师刚才编的篮底。
然后,她就开始编。
一开始动作有些生涩,但很快,就变得流畅起来。
不到十分钟,一个和谢老师编的几乎一模一样的“十字底”就完成了,平整又紧实。
所有人都看呆了。
李月禾张着嘴,忘了手里的动作。
谢承德那双始终平静的眼睛里,终于透出一丝光。
他看着林薇薇,又看了看她手里的作品,缓缓地点了点头。
“好苗子。”
……
当谢师傅的第一堂竹编课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另一支队伍,已经开赴了金竹村发展的最前线。
宏远建设的王总工程师,带着他的团队,在村主任林富全的引领下,开始对那条二十公里的土路进行实地勘测。
这条路,是金竹村几代人的痛。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路面坑坑洼洼,最窄的地方,连一辆三轮车都得小心翼翼才能通过。
王工的团队非常专业。
一个队员操控着一架嗡嗡作响的无人机飞向天空,从高空俯瞰整条路况。
另一个队员则架起一台仪器,对着远方,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连串精准的距离和高程数据。
“王工,这是什么啊?”林富全看着那台激光测距仪,好奇地凑上去问。
“全站仪。”王工细心的解释,“测坐标、高程、距离,比尺子准多了。”
跟着来看热闹的村民们,围在旁边,啧啧称奇。
“乖乖,城里人修路,都用上飞机了!”一个大叔看着天上的无人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林兆棠也带着村里几十个壮劳力跟了过来。
他们扛着锄头,拿着铁锹,一个个精神抖擞。
“王工,”林兆棠走到工程师面前,拍着胸脯,“您尽管吩咐,要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我们村里人,别的没有,就是有把子力气!”
王工看着这些热情的汉子,笑了笑,扶了扶头上的安全帽。
“林支书,大家的心意我们领了。不过现代工程,主要还是靠机械。这条路,我们初步计划是按照四级公路标准来修建,路基宽六点五米,水泥路面宽四点五米。”
他说的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村民们听得一知半解,但都明白了一件事——修路是个技术活,光靠蛮力不行。
“不过,”王工话锋一转,“前期路基的清理工作,比如砍掉两旁的杂树,清除一些大的石块,这些如果大家能帮忙,确实可以加快我们的工程进度。”
“没问题!”林兆棠一听有活干,立刻来了精神,“这事就包在我们身上!”
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汉子们一挥手。
“都听见没?从现在开始!都给我动起来!把路两边的歪脖子树、拦路的石头,全给它清干净了!”
“好嘞!”
汉子们早就等不及了,一声呐喊,抄起工具就冲了出去,干劲十足。
勘测工作进行了一整天。
傍晚时分,一辆巨大的平板拖车,载着一台黄色的庞然大物,轰隆隆地开到了村口。
那是一台崭新的挖掘机。
当它从拖车上缓缓驶下,巨大的钢铁履带压在泥土上,长长的机械臂伸向天空时,所有前来围观的村民,都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
孩子们更是发出了兴奋的尖叫。
司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跳下驾驶室,在王工的指挥下,将挖掘机的铲斗,对准了路边一块盘踞多年的巨大岩石。
随着引擎的一声咆哮,钢铁铲斗狠狠地砸了下去!
“轰——!”
一声巨响。
那块几个壮汉都奈何不了的顽石,应声裂开。
第二下,第三下……
在钢铁的利齿面前,它不堪一击,很快就被分解成了无数碎块。
村口,所有人都兴奋地看着这一幕。
夕阳的光洒在那台黄色的机械上,反射着刺眼的金芒。
林薇薇站在不远处,看着那被挖开的第一铲土,看着那被敲碎的第一块顽石。
她知道。
金竹村被群山困住的历史,从这一刻起,被正式敲碎了。
这条路,通向的不仅仅是山外的世界。
更是通向未来的,希望。
(https://www.bshulou8.cc/xs/5141057/4328275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