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老太重回七零:白眼狼们悔哭了 > 第95章 江大妈的转正手续

第95章 江大妈的转正手续


这死老太婆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呢。

庄国珍也跪不下去了,想站起来刀口疼,还得喊一句,“桂兰,扶我一把。”

颜桂兰现在才缓过神来,不情不愿的去扶婆婆。

街坊邻居干仗的时候也瞧见过婆婆跪儿媳跪儿子的,人家说这种老太太最坏了。

还有好些人说下跪就是咒,咋让她摊上了呢。

她感激的瞅了眼姑子的婆婆。

要说不说,这算是帮了大忙。

扶是扶起来了,但婆媳两个一扭头,孩子们上床躺着呢。

庄老头子拄着拐杖哆哆嗦嗦的本来要过来扶闺女,絮絮叨叨怎么摔了呢,临时过去赶小孩。

他迷瞪着眼睛辨认,知道绑辫子的是重外孙女。

还得靠闻,树枝香香的,也叫半瞎的老头子当成外孙女了,手里头的拐杖朝着黄英军就是一下。

江秀菊揣着手笑眯眯。

她是知道这老头子一些事的,比如人生观就和好些人不太一样,觉得女儿才是真正的传宗接代,对外孙女比对亲孙子好。

到重外孙女这一代,那更是心尖尖。

重外孙女里头,小老头又独喜欢长孙女金枝。

江秀菊问候,“老爷子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几岁了现在?”

庄老头子比划了下,没牙的嘴絮絮叨叨,“我昨晚8点睡。”

江秀菊笑呵呵的点点头,“挺好,作息好不会高血压。”

庄老头子说:“我们这一代的人个子都挺高。”

就这么牛头不对马嘴,江秀菊还能接着往下唠,叨叨一句挺好。

庄国珍总算是能回去了,觉得刀口又开始疼了。

身体真不舒坦了,人是不会想闹腾的,她现在心情真跟老僧入定一样,有气无力的问:“干嘛来了。”

江秀菊对姐弟三说:

“这两天就在外婆家住吧。”

“想吃什么就跟外婆说,要是不给你们买就是她小气。”

“但是不能够,她可心疼你们,。”

三个孩子就呼啦啦的站庄国珍边上,树枝高高兴兴的说:“外婆,那我要吃肉。”

庄国珍不知道怎么回答。

外孙固然是好,但是说破天都是亲孙更重要,家里头有点好吃的肯定先紧着孙子,她上哪生肉来啊。

江秀菊说:“奶奶走了。”

小老太爱幼了,还知道尊下老,对那庄老头说:“咱也算是线下会面了一回,您保重身体,回头见。”

庄老头点点头说:“昨晚上确实吃的面条,今天就不吃了。”

只有银枝追了出来,拉着江秀菊衣角说:“奶奶,我不吃肉,我跟你走。”

江秀菊定定的看小孙女。

四岁的小孩已经能察觉到大人的态度了吗。

她自己看得很明白,孩子爸妈更稀罕树枝,外祖父那头更喜欢金枝,这老二夹中间呢。

江秀菊拉着银枝就折返,站病房门口说:“银枝暂时跟着我吧。”

其实她不白跑这一趟,还打算上人事科去顺便办理转正手续,揣着个孩子肯定是不方便的。

江秀菊习惯了疾步快走,这跟以前有干不完的活儿有关系。

这一辈子用不上了,但习惯改不了。

也不是啥坏毛病。

上辈子小老太还听说过,吃得快,睡得快和走得快都是长寿的标志呢。

不知道准不准,反正她真活了百岁出头。

江秀菊走路嘎嘎快,受不了慢悠悠走路的人,因为走几步就得等一会。

但小孩没法子,得大人适应节奏。

一老一小下了楼后就慢悠悠的。

银枝沾花惹草的时候,江秀菊就一步三摇在前面慢慢走,没一会小孩子会哒哒哒的追上来。

医院办公室在另一栋。

管人事的男同志是个近视眼,还没说上媳妇,所以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

江秀菊和对方熟得很,喊人家:“小贾,办个转正的手续。”

对方笑呵呵的抽资料,顺手拿了一把花生给银枝,说:“得等好一会呢。”

银枝接过来说:“谢谢叔叔。”

人家才二十来岁,特意摘了眼镜调侃说:“小姑娘,我看起来没那么老吧,说年轻点成不成。”

屋里头的人笑,一大姐说:“小贾,别为难孩子。”

那叫小贾的一本正经说:“肯定是我带眼镜显得眼睛小。”

银枝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半天说:“谢谢弟弟。”

她是不管屋里头的大人为什么笑得更大声了,捧着花生依偎着江秀菊。

头一个花生就是空壳子,小孩还得跟江秀菊报备一声,“奶奶,花生不在家呢。”

江秀菊饶是跟屋里头的人说话,那也是很会给孙女一个‘知道了’的眼神。

那头小贾已经找到了江秀菊的档案。

这年头招录,提拔,调动审核主要看成分,看看家庭出身,个人历史,社会关系和思想道德素质啥的。

小贾说:“江大妈,转正以后你的月工资是36元,今年粮食补贴到之后正常发放,是四块五。”

单位工资和各种补贴多少年了都不带变的。

这年头大部分普工第一年都在18块钱到24块之间,但第二年转正后通常36元。

江秀菊却听得十分认真。

本地就她这刚转正算到第二年,也可以啦~。

就冲着上辈子做参照物,江秀菊觉得自己还能干二十年呢!

她还得注意看看福利。

上辈子她是家属工,可捞不着这些好呢。

除去一年一次性粮食补贴六块钱,还有副食品补贴一块五。

因为离单位远,每个月还有四块钱的交通补贴,每个月两张洗理票,女同志每个月还有一块钱的卫生费。

她干食堂的,按着工种来还有劳保三件套,分别是白棉纱手套和口罩,劳保鞋、劳动布工作服。

其中,手套和口罩每个月都有两副。

肥皂,牙膏,毛巾,草纸也算在劳保用品里头,有按月分发的,也有按季度发。

上外头买,肥皂票那都是要票的,一般四口之家一个月才两条,一条两毛二分钱,也是一笔支出呢。

小贾在经手人上签了,“贾经国”,又转过来说:“江大妈,签上名就行。”

江秀菊接过钢笔甩了甩,先要了张草纸划拉下看出不出水,这下意识要写,“丁江氏”

她结婚那会还流行冠夫姓,就现在街坊邻居也都这么喊她呢。

上辈子,全国开始实行身份证,她登记的也是‘丁江氏’,以至于她有时候都会忘记自己真实姓名。

深吸了一口气,小老太郑重其事的握笔写上:“江秀菊。”


  (https://www.bshulou8.cc/xs/5140993/1111103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