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惊鸿一瞥
沈蕙笙入京已有一段时间,纵然她再不感兴趣,也多多少少听过党派政斗、皇位之争的传闻。
那位新执监国的太子——萧子行,乃皇后所出,出身正统,然皇后早薨,故其自幼便养于太后膝下。
他聪敏沉敛,善记强识,于朝政法理皆有独断之才,因其天赋出众、行事周密,自少年起,便被誉为“无懈可击的储君”,无人可匹。
可皇上虽早在萧子行十五岁时,便命其监郡理政,但这太子之位,却是直到近年才真正立下。
即便当年储君之位迟迟不立,他也未曾争口风半句,最是谨慎持重。
但也因为如此,二皇子萧雨泽自恃母妃得宠,笼络勋贵,扶持外戚,声势一度炽盛,朝中之事,无论大事小事,他几乎都要插手一二。
一时间,坊间流言四起,竟有人直言:储君久悬未定,正是因为圣心摇摆难决,朝堂时局,风云涌动,扑朔迷离。
就算如今太子已定,朝堂风雨仍然未歇,党争暗流不绝,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太子与二皇子之争上。
沈蕙笙那一笔,却恰恰落在了这风口浪尖上。
她也是后来才得知,阿棠乃二皇子生母——玥贵妃身侧的近侍宫婢。
太子那道批示,便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而这“设堂重讲”的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在了讲律院,最终卷宗又回到沈蕙笙手中,将她推向了讲堂。
她,一个籍籍无名的见习讲事,因一个籍籍无名的宫婢之死,竟被推到太子和满堂重臣的目光之前。
开讲之前,沈蕙笙终于将那一纸信封寄出。
那是她初入京城时便早早写下的,信中内容寻常,不过是报平安、叙家常,不值一提。
那人……他许看过,转眼便会忘了吧。
也正因此,她才将那封信压在书底,迟迟未寄。
直到她要真正走上讲堂,她想——不论前路如何,至少也要告诉他,此时此刻,她在京城,还好。
了却一桩心事,沈蕙笙手捧律书,缓缓向讲堂走去。
讲堂就设在讲律院正殿,殿门高阔,朱漆巨扉洞开,东宫宿卫早已分列两侧,她步入殿门的刹那,数十道目光齐齐落在她身上,神色肃杀。
她心底一紧,却未曾迟疑,只垂眸,循着石阶,缓缓走向属于她的席位。
殿中灯火炽明,铜灯成列,火焰摇曳间将梁宇映得通红,正中摆上一张高台,铺设深青锦席,案几之上空空如待,那是她即将踏上的之处。
更高处,紫檀座榻静静伫立,背后屏风绘着社稷山河,虽无人落座,却已自生威压,逼得空气凝固。
片刻后,诸司大臣纷纷步入,讲律院总裁、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御史中丞皆在列,每一位,都手握重权,位极人臣。
群臣坐于殿堂两侧,高位者居前,低阶者次第排开,他们皆身着朝服,神色凝肃,将整座正殿都压得更低。
沈蕙笙站在最末,不禁将手按在律书之上,指尖一点点收紧。
她又怎会察觉不到,那些重臣们路过时,落在她身上的眼神——一种近乎死寂的静默。
他们的眼神里没有任何情绪,仿佛她与案卷上的阿棠一样,生死沉浮,不过尘埃,不值一叹。
他们齐聚于此,并非因她,更非因那已死的宫婢,而是因为东宫的那道批示。
——不过六字,便足以将所有人的目光都逼向了她。
这,就是高位者的权重;这,就是她为什么要往高处走的原因。
不是每一声井底的呐喊,都能传往高处。
这一次,无论是幸运也好,被利用也罢,她都要抓住机会。
她明白,自己或许不过是被这股暗流裹挟前行的一枚棋子,随时可能被舍弃。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要站在高台之上,让尘埃飞扬,让他们不得不,睁眼直视。
沈蕙笙手捏得生疼,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礼官高亢的通传。
“太子殿下驾到——”
尾音在殿内久久回荡,原本端坐的百官闻声而动,齐刷刷整理好朝服,双膝跪地,垂首屏息,偌大的殿宇间,瞬息只余衣物摩擦的轻响与压抑的呼吸声。
沈蕙笙亦急忙伏身跪迎,额心触地的一刹那,心口竟似被重鼓猛敲,不受控制地紧绷起来。
殿门缓缓开启,光自外倾泻而入,随之而来的,是靴声自远及近,铿然踏落青石阶上,每一步都沉稳有力,既不急促,也无迟疑,却像将殿中所有人的呼吸生生攫住。
她看不见太子的容颜,只觉一道高峻的身影逆光而来,背后天光被尽数遮断,衣袂随步伐轻扬,玄青如墨,仿佛整座殿宇都随他一同沉入阴影。
可很快,随着靴声远去,沈蕙笙眼前的黑雾一步步被驱散,光明重新铺陈开来。
她听见那靴声在座榻前停下,随之是锦衣拂动的细微声息。
无人敢抬头,更无人敢起身,整座大殿仿佛被按下了定格键,直至礼官唱令:“起——”
百官衣袂齐动,跪伏的人潮顷刻间翻涌起身,如惊涛拍岸,气势轰然。
沈蕙笙随众人一同起身,眼睫微颤,不敢多留,却还是在匆匆一瞥间,见到了那位端坐高榻的——东宫之主。
那一瞬,她明白了,何谓“惊鸿一瞥”。
他生得极正,正得挑不出一丝瑕疵,眉骨深峻,神色沉敛,衣袂宽博,明明只是静静坐在那里,却稳如泰山,无人可动。
沈蕙笙竟生出一种错觉——这世间光影,皆臣服于他。
光停在他眉宇之间,勾勒出端方俊朗的面容,宛若山川初照;影则尽数纳入他眼中,幽邃如渊,深不可测。
她竟然找不出任何一个词来形容他,不是凡俗言语里的“俊”与“美”,而是一种仿佛生来便该居于九重之上,不似凡物的存在。
只需一眼,便知道遥不可及,无法触碰。
可偏偏,她马上就要被推到他面前,像一粒尘埃骤然投落在最炽烈的光下。
她分明听见心底有声音在提醒:若有一字不慎,便会如尘埃湮没。
(https://www.bshulou8.cc/xs/5140943/1111105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