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选妇
柳玉娘被召过去的时候,曹夫人斜倚在铺着厚厚软垫的贵妃榻上,眼神有些飘忽。她今年刚过四十,保养得宜,眼角虽有细纹,却更添风韵。
只是此刻,她那张素来带着几分精明的脸上,满是愁绪。“玉娘,你说……母妃这事儿,怎么就这么突然呢?”
柳玉娘语调微微上挑,“夫人,玉娘前几日听大夫说,太妃娘娘本就气血亏耗,缠绵病榻已久,许是昨夜天气骤寒,才没能熬过去。”
她说的是王宫里对外的说法,也是她从伺候太妃的老嬷嬷那里听来的只言片语。可大家都知道,那位老夫人的“突然”,其实早有征兆。
自从丈夫明威将军战死沙场,加上她的头两个儿子——去长安做人质的李克宗与李克道,又被前朝圣人一道圣旨赐死在长安后,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晋王太妃,就彻底成了这座王宫里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
柳玉娘来到晋王宫已近七年,可她见到晋王太妃的次数,屈指可数。
印象最深的,便是三年前李承洛的葬礼。
那时,李承洛的灵堂白幡高悬,哀乐低回。那位老夫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素色旧衣,身形佝偻,形容枯槁,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她的头发几乎全白了,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痛哭流涕,也没有哀戚动容,只有一片死寂的麻木。那眼神空洞得吓人,仿佛灵魂早已离体,只剩下一具被苦难掏空的躯壳。
她就那样静静地站在灵堂前,看着那空荡荡的灵位,足足一刻钟。
期间,没有人敢上前打扰。
柳玉娘甚至觉得,老太妃连眼泪都流干了。
经历了丧夫、丧子,如今又痛失长孙,这世间最残忍的事,似乎都让她一个人尝遍了。
最后,还是身边的老嬷嬷轻声搀扶,她才缓缓转过身,一步一步地走回了自己那座常年紧闭房门的院落,从此,更是深居简出。
“唉……”曹夫人轻轻叹了口气,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似乎也没能驱散她眉宇间的寒意,“只是她这一走,宫里又要忙活一阵子了。而且……”
她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忧虑,“这守孝的事,怕是要影响到二郎了。”
李承勖今年十七岁。在这个时代,十七岁早已是可以娶妻生子、独当一面的年纪。
可他和别的郎君不同,因为常年征战在外,婚事才一拖再拖。
曹夫人对此早已心急如焚。这是她的长子,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他能早日成家,为她生个大胖孙子。
曹夫人放下茶盏,语气中满是懊恼,“如今母妃走了,按照规矩,二郎作为孙子,得守孝三年。这三年,婚期可就彻底耽误了!”
柳玉娘静静地听着,没有接话。
“夫人,二郎君这孝,是必须守的。”一旁的青黛突然轻声说道,“大王向来敬重太妃娘娘,二郎君若是敢有半分不敬,大王那里第一个就饶不了他。”
她说的是实话。
晋王在战场上杀伐果断,性情残暴至极,对待下属和俘虏更是毫不留情,但他对自己的生母晋王太妃,却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敬重与情分。
太妃去世的消息传来时,这位平日里说一不二的大王,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像个孩子一样哭天喊地,悲痛欲绝。
曹夫人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心里实在不甘。“我知道,只是一想到还要等三年,我这心里就堵得慌。你说,这乱世沉浮,三年的变数多大啊?万一……”
她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未尽的话语里的担忧,却显而易见。
在这个战火纷飞、人命如草芥的年代,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李承勖常年在外征战,每一次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伴随着侍女恭敬的通报:“二郎君回来了。”
曹夫人立刻收敛了愁容,脸上换上了几分急切与关切,连忙起身:“快,让他进来。”
柳玉娘退到了一旁,垂首侍立。
门帘被轻轻掀开,李承勖脸上带着几分疲惫,沉默着走进来。
“母亲。”他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还没来得及歇息。
“二郎,你可算回来了。”曹夫人快步走上前,上下打量着他,“外面天寒地冻的,你怎么不多穿点?没冻着吧?身上的伤……”
“母亲放心,儿子没事。”李承勖微微躬身行礼,语气缓和了许多,“只是刚才去了祖母的院子,悼念她老人家。”
“好孩子”,曹夫人心疼地叹了口气,“刚回来,肯定累了吧?快坐下歇歇,玉娘,去给二郎倒杯热茶。”
“是。”柳玉娘应了一声,转身走向桌边,重新沏了一杯热茶,端到了李承勖面前。
曹夫人在他身边坐下,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心里的担忧说了出来,“二郎,你祖母走了,按照规矩,你得守孝三年。你年纪也不小了,这婚事……”
李承勖握着茶盏的手顿了顿,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说道:“母亲,婚事之事,暂且先放一放吧。祖母刚走,儿子无心顾及其他。守孝三年,是为人子孙应尽的本分。”
他的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柳玉娘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母子的对话。只是,当听到“婚事暂且先放一放”时,她的心里,竟然莫名地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涌起了一丝淡淡的失落。
晋王太妃的葬礼办得十分隆重。
作为晋王的生母,她的身后事自然不能马虎。
王宫上下披麻戴孝,白幡挂满了各个角落,哀乐从早到晚不绝于耳。
前来吊唁的宾客络绎不绝,有太原当地的官员,有晋军中的将领,还有一些与李家有旧的贵族世家。
晋王连日来憔悴了许多,头发也白了不少,平日里凌厉的眼神变得浑浊而悲伤。
他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灵堂里,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偶尔会对着太妃的灵位喃喃自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李承勖穿着一身斩衰孝服,跪在灵堂前,神情肃穆,一言不发。
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守在灵前,那份孝心,赢得了不少人的称赞。
在那些日子里,柳玉娘和李承勖几乎没有什么交流。最多,只是在她递东西给他时,他会抬起头,看她一眼,眼神复杂难辨。
而她,总是匆匆放下东西,便转身离开,不敢与他多做对视。
百日热孝很快就过去了。
按照习俗,百日之后,孝期的禁忌可以稍微放宽一些,王宫里的气氛也终于缓和了些许。白幡被撤了下来,换上了平日里的装饰。
曹夫人的心情好了不少,开始重新盘算李承勖的婚事。虽然守孝三年不能成亲,但相看人选总是可以的。
“玉娘,你说,咱们太原城里,哪家的姑娘最合适咱们二郎?”曹夫人坐在窗前,一边看着窗外初开的梅花,一边问道。
柳玉娘正在为曹夫人整理针线笸箩,听到她的话,动作顿了顿,轻声说道:“大王和夫人眼光独到,自然能为二郎君选到佳妇。”
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闷闷的。
(https://www.bshulou8.cc/xs/5140915/1111104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