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发烧
向暖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这不仅仅是钱,更是公婆对她事业毫无保留的认可和鼎力支持。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比任何言语都更让她感动和鼓舞。她不再推辞,郑重地接过存折:“爸,妈,谢谢你们!这钱我一定好好用,绝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返回的列车上,向暖的心境与来时已大不相同。来时的忐忑不安已被满满的温暖、信心和干劲所取代。她靠着车窗,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华北平原,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用好这笔“投资”:林嫂子她们用的缝纫机确实该更新了,店里可以隔出一个小区域做展示间,还可以尝试进一些北京流行的新面料……
宋聿看着妻子若有所思却目光坚定的侧脸,轻轻揽住她的肩膀:“爸妈的话都记在心里了?”“嗯。”向暖重重点头,转头看向丈夫,眼中闪着光,“宋聿,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更大。”宋聿笑了:“我相信你。放手去做,家里有我。”
回到小城,年味还未完全散去。向暖一刻也没停歇,立刻投入了工作。林嫂子她们见到她回来,都高兴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北京怎么样,家里人好不好。
向暖先把从北京带来的特产分给大家,然后召开了“暖聿服装加工店”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其实就是她们五个核心成员加上偶尔来帮忙的另外两位军属嫂子。她分享了在北京的见闻,特别是观察到的一些服装款式和面料流行趋势,然后,她郑重地拿出了那张存折。
当大家听到这是向暖公婆的投资,并且数额高达五千元时,都惊呆了。“天呐!小暖,你公婆可太支持你了!”吴嫂子惊呼。“这下咱们店可要鸟枪换炮了!”刘嫂子兴奋地说。
向暖把公婆的期望和自己的初步规划和大家说了:“这笔钱,是信任,也是责任。咱们要用在刀刃上,把店搞得红红火火,才对得起这份心意。”她提出了更新设备、优化工作环境、扩大面料库存、尝试小批量生产更具设计感的成衣等计划。
姐妹们群情振奋,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着想法,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公婆的这笔“天使投资”,让这个小团队的凝聚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说干就干。春节后的第一周,向暖就带着林嫂子跑省城,精心挑选,一口气购入了三台当时最先进的电动缝纫机和一台锁边机,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她又利用在北京记下的信息,通过宋母那位在轻工系统工作的老姐妹的关系,联系上了北京一家面料厂的销售科,尝试进了一批质量更好、花色更时尚的料子。
店面也进行了简单的改造。用木板隔出了一个几平米的小小展示间,挂上了几件向暖根据北京流行趋势设计的成衣样品,比如收腰双排扣的女式风衣、带有细微变化的改良版列宁装、以及用鲜艳色块拼接的儿童外套等。虽然空间狭小,但灯光一打,衣服一挂,顿时有了些专业橱窗的味道。
“暖聿服装加工店”的升级,很快在小城引起了反响。新机器噪音小、速度快,做出来的活计更精细;新面料的选择多了,吸引了不少追求时髦的年轻顾客;那个小小的展示间,更是成了活广告,经常有人驻足观看,甚至有人指着样品直接说要买同款。
订单量稳步上升,不仅有个人的定制,也开始接到一些小型单位工会定制工装、或是学校文艺演出需要统一服装的小批量订单。向暖意识到,只靠她们几个核心成员已经有些吃力了。于是,在街道和妇联的支持下,她又谨慎地招聘了两位生活确实困难、且有一定缝纫基础的军属作为临时工,按件计酬,忙时来帮忙,闲时可以不耽误家里的事。
店的规模在一点点扩大,管理也需要更规范。向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极有悟性,也肯学习。她开始建立简单的客户档案,记录尺寸要求和偏好;规范了订单流程,从接单、量体、选料、裁剪、缝制到交货,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人;她还定期和姐妹们开会,总结问题,交流技巧,统一工艺标准。
宋聿虽然工作繁忙,但始终是向暖最坚实的后盾。他利用休息时间,帮店里修理工具,安装更明亮的电灯,甚至用废旧木材打了个更结实的裁剪台。晚上,他还会陪着向暖一起看账本,虽然不懂具体的服装业务,但在管理和逻辑上能给她一些建议。夫妻俩常常在灯下讨论到深夜,一个说面料和款式,一个讲流程和安全,共同为这个小家的未来和这份共同的事业筹划着。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又一年夏天来临。“暖聿服装加工店”已经成了小城颇有名气的“明星”个体户。它不仅以做工精细、款式新颖著称,更以其带动军属就业、热心社区公益(比如免费为孤寡老人修改衣服)而受到街道和邻里的好评。向暖作为“军属创业带头人”,还受邀参加了市里的“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
一天傍晚,向暖收到一封从北京寄来的信,是婆婆写的。信里除了家常问候,还提到一件事:宋薇单位下半年要组织一次文艺汇演,需要定制一批演出服,大概二十多套。宋薇向单位推荐了嫂子的店,单位领导听说后很有兴趣,想先看看设计和报价。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意味着她的店走出了小城,有可能接触到更高级别的订单。向暖激动又紧张,立刻召集姐妹们开会商量。大家既兴奋又感到压力山大。
“这可是北京的订单,代表咱们店的水平,一定要做好!”林嫂子首先表态。“设计要出彩,做工更要精细,不能给咱小暖丢脸,也不能给咱军属丢脸!”吴嫂子补充道。
接下来的日子,向暖几乎废寝忘食。她根据宋薇提供的演出主题和风格要求,画了十几套设计草图,反复修改。又精心挑选了数种适合舞台效果、且价格在预算范围内的面料样本。她还详细核算了成本,拟定了一份清晰合理的报价单。所有材料准备好后,她郑重地寄往北京,内心充满了期待。
半个月后,好消息传来。宋薇单位领导对向暖的设计和报价非常满意,正式决定将这批演出服的制作任务交给“暖聿服装加工店”!并且,单位会提前支付一部分定金。
消息传来,整个小店沸腾了!这不仅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和信任。
为了确保这批重要订单的完美完成,向暖进行了周密安排。她亲自负责总体设计和关键环节把控,林嫂子带领技术最过硬的两位嫂子负责主要缝制,手工精细的吴嫂子负责所有的装饰部分,其他人则保障日常订单的顺利进行。每个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那段时间,小店里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姐妹们没有人叫苦叫累,反而有一种共同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当最后一套演出服完美完工,熨烫平整,小心翼翼地打包好,寄往北京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又充满了自豪。
演出非常成功。宋薇后来打电话来,兴奋地说:“嫂子!你们的衣服太棒了!上台效果特别好,领导夸了好几次,说比专业剧团订做的都不差!好几个兄弟单位还打听是哪里做的呢!”
演出服订单的圆满成功,像一阵强劲的东风,让“暖聿服装加工店”的声誉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在小城里更加家喻户晓,连邻近县市也偶尔有人慕名而来。向暖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她深知这次成功离不开姐妹们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宋薇的推荐和北京单位的信任。她用这笔利润的一部分给姐妹们发了奖金,另一部分则再次投入店里,用于购买更专业的熨烫设备和积累更丰富的面料库存。
日子在忙碌与充实中飞逝。夏意渐浓,小城被绿荫和蝉鸣笼罩。向暖正筹划着根据夏季面料特性,推出几款轻便凉快的连衣裙样式,却突然接到了宋聿部队的通知:有紧急任务,需要立即出发,归期未定。
军令如山,向暖早已习惯。她压下心头骤然涌起的担忧和不舍,利落地为丈夫收拾好行囊,反复叮嘱他注意安全。宋聿临走前,用力抱了抱她和已经咿呀学语的宋安,眼神里满是歉疚和牵挂:“家里辛苦你了,店里的重担也都在你身上。等我回来。”
“放心吧,家里和店里有我呢。你平平安安回来就好。”向暖努力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目送丈夫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口,心里却空了一块。每次宋聿出任务,她都是这样提着心,直到他平安归来。
宋聿走后,向暖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和孩子身上。白天,昊昊由请来的一位信得过的邻居大娘帮忙照看,向暖则在店里忙碌。晚上,她一边画着设计图,一边陪着女儿玩,常常是昊昊在她脚边睡着,她再轻轻把他抱上床。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就在宋聿离开大约一周后,一天傍晚,向暖刚从店里回家,正准备给昊昊做晚饭,就发现孩子有些蔫蔫的,小手摸上去有些发烫。她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拿出体温计一量,38.5℃。
孩子发烧是常事,向暖起初并没太慌乱。她给昊昊喂了温水,用了物理降温,又喂了家里常备的儿童退烧药。药效上来后,昊昊的体温降了下去,精神也好了些,还喝了一点粥。向暖稍稍松了口气,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着凉。
可是,到了后半夜,女儿的体温再次飙升,这次直接超过了39℃,小脸烧得通红,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退烧药的效果似乎不如第一次明显,体温勉强降到38.5℃左右,没过多久又顽固地升了回去。女儿难受得哼哼唧唧,睡得很不安稳。
向暖的心揪紧了,一夜未眠,不停地用温水给孩子擦拭身体,测量体温。天刚蒙蒙亮,她就抱着昏昏沉沉的孩子,急匆匆地赶往市里最好的医院。
(https://www.bshulou8.cc/xs/5140624/1111107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