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开局1963,我每天一个致富情报 > 第252章猪脚饭,有困难的汪小誉兄妹

第252章猪脚饭,有困难的汪小誉兄妹


齐卫东对强仔家里的状况一无所知,他此刻正踩着自行车,朝着天星码头的方向骑去。

此时红磡隧道尚未建成,过海的唯一方式便是搭乘轮渡。

快到先前的车站时,齐卫东估摸着接下来人会多起来,便找了个地方把自行车收好,之后徒步向码头的大致方位走去。

虽然不清楚确切位置,但他认准了方向,打算到了再找。

经过车站所在的街道时,齐卫东下意识地朝车站里瞥了一眼。

“咦?”

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停下了脚步。

在他之前待过的大排档门口,竟坐着两个熟面孔——汪小誉和他的妹妹。

兄妹俩正凑在一起,吃着一份饭。

齐卫东见状,脸上漾起笑意,迈步走了过去。

“阿誉!”

他站在店门口,朝里面唤了一声。

在这语言不通的环境里备受折磨后,再次见到汪小誉,竟让他生出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汪小誉兄妹正埋头吃饭,听到这声呼喊便抬起了头。

当看清来人是齐卫东时,两人脸上立刻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阿文!”

汪小誉赶忙起身迎了过来,汪小文也紧随其后。

齐卫东停好车,笑着问道:“你们两个怎么会在这里?”

齐卫东的目光落到桌上那份两人在吃的叉烧饭上。

他随即掏出钱递给老板,指着招牌说:“三份乳猪饭。”

老板看懂了他的手势,点点头,找了他一块钱,便转身去切肉了。

“阿文!”

汪小誉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好意思。

齐卫东摆摆手,毫不在意地坐下:“没事,正好我也饿着呢!你们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之前在强仔那里,他只是草草垫了垫肚子,总觉得没吃踏实。

见他这么说,汪小誉便不再推辞,跟着坐下解释道:“你也看到了,我舅舅家地方小,实在住不下。”

“而且那边的工钱太低了,一个月大概就七八十块。我舅舅说这边餐馆多,很多都包吃包住,薪水也高,我们就过来碰碰运气。”

“哦,原来是这样。”齐卫东了然地点点头。

具体内情他并不清楚,但直觉告诉他事情或许没那么简单。

毕竟早上阿萌才去过一家咖啡厅应聘,虽然那不是餐馆,但情况或许有共通之处。

热腾腾的乳猪饭端了上来,齐卫东拿起筷子,笑着招呼道:“吃吧,先填饱肚子再说。”

汪小誉看了看妹妹,略作迟疑,最终对她说:“先吃饭吧。”

汪小文看看哥哥,又看看齐卫东,便不再客气,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

汪小誉也随之动筷。

饭的份量不算多,三个人很快就吃完了。

“要不要再来一份?”

齐卫东看着兄妹俩,笑着提议。

“不用了,不用了,我们吃饱了。”

汪小誉连忙摆手拒绝。

齐卫东看得出,这点饭量对于他们来说肯定不够,只是不好意思再让他破费,于是便没有强求。

“你们是打算在这边找工作,还是想去对岸?我正准备过海看看,要不一起?”

齐卫东发出了邀请。

汪小誉犹豫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过去看看也好!”

其实他们兄妹俩也想去对岸闯闯,但听说那边的房租高得吓人。

一个仅能放下一张床的房间,月租就要一百多,而那边的薪资水平普遍也才一百二三十块,几乎赚的钱都得交给房东。

三人并肩走在路上。

突然,齐卫东瞥见路边的钟表行,猛地一拍脑门。

该死!

怎么把手表这茬给忘了!

想到这里,他立刻对汪小誉说:“走,进去帮我问个价钱!”

说着便领头朝钟表行里走去。

汪小誉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为何突然兴奋起来。

走进店里,只见墙上挂满了各式钟表,座钟、木盒钟,摆放得有些杂乱。

只有柜台里的玻璃展柜看起来还算整洁。

柜台后坐着一位戴着单片眼镜的老先生,正全神贯注地修理着一只手表。

齐卫东扫视一圈,指着玻璃柜里的一块手表,对汪小誉低声说:“帮我问问,这块上海牌手表卖多少钱?”

那块表的款式略有不同,但标志是没错的,肯定是内地货。

汪小誉听罢,上前向老师傅询问。

得到的报价是120元。

齐卫东暗自摇头,这价格实在便宜。

要知道,同款手表在内地黑市能卖到200元人民币。

他叹了口气,明白出口商品只能按出口价来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齐卫东没有再问别的,而是直接拿出两个装手表的盒子递给汪小誉:“你问问老板,这种全新的,他们出多少钱收?我手上还有不少!”

汪小誉接过东西,向老师傅转述了齐卫东的意思。

这次,老师傅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走了过来。

他接过盒子,打开台灯,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起来。

一番审视后,他开出了价格,“70蚊!”

齐卫东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这价格也太黑了!

他瞬间没了出售的兴致。

当然,在这里出手确实方便,钱能立刻花用。

内地的价格虽高,但对他眼下的需求来说,已经没那么紧要了。

思索片刻,他还是决定暂时不卖,带着两人离开了钟表行。

反正货在手上,不愁找不到买家,多看几家比较一下也好。

汪小誉跟出来后,好奇地问道:“怎么了?刚才还那么高兴,怎么说走就走了?”

齐卫东摇了摇头,没有多作解释:“没事!走吧,你帮我问问,天星小轮怎么走?”

汪小誉见他不想说,便没再追问。

两人一路打听,很快就找到了天星小轮的码头。

眼前是清风吹拂的海面,波光粼粼。

对岸高楼林立,更远处的山坡上则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木屋。

向右望去,是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

轮渡分三层,二楼有两毛钱的特等座和一毛五的二等座,一楼则是一毛钱的三等座。

三人买了票,登上了客轮的二层。

相较于一楼的拥挤,二楼的乘客明显稀少许多。

他们找了特等座的位子坐下,趴在船舷边,新奇地望着海景。

对于三人而言,这都是头一回的体验。

即便是从小在沿海长大的汪小誉兄妹,也从未真正来过海边,毕竟这个年代,有闲钱旅行的人寥寥无几。


  (https://www.bshulou8.cc/xs/5140355/4344538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