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科技狠活没人吃,拿去古代卖疯了 > 第99章 鱼豆腐真是鲜美

第99章 鱼豆腐真是鲜美


有了老顾客高世昌和杜维的倾情推荐,其他人也问起来:“什么价?这新品怎么卖的?”

高世昌帮王牵牛和赵田招呼道:“不贵,一串3文上面能串8个呢,家里有鸡蛋也能用鸡蛋来换。”

“哇这个新品价格还真实惠。”

“就是就是,这丸子和方方的东西个头也不小呢,3文钱居然能买8个。”

杜维解释道:“这个方方的东西叫鱼豆腐,非常鲜美。”

“鱼豆腐?这名字真贴切,方方正正的像是炸过的豆腐。”

“那我一定要来几个尝尝。”

在高世昌和杜维的热情招呼下,来的这些人都买了新品打算尝尝鲜。

王牵牛马不停蹄地炸着丸子,赵田干脆上手拿着签子帮她将炸好的串起来。

有了新品后,今天的生意更好了,甚至比前几天更早卖完收摊。

收拾好东西往城外走的路上,王牵牛说:“夏姑娘给的东西真是太好卖了,只是油锅不够大,再多东西就炸不下了。”

赵田:“就是,不如今天给夏姑娘说说,看她愿不愿意再招人卖炸货。”

安宁城比镇子大太多了,仅靠王牵牛和李红霞两口油锅,只能服务附近很少的顾客,再多来几个摊子也铺得开。

王牵牛沉思片刻,“行,咱们等会儿和李红霞刘有粮说一声,路上走快些,给夏姑娘交账的时候,我提一嘴。”

赵田:“嗯,看夏姑娘怎么安排吧。”

夏云淑诧异地看着王牵牛和李红霞:“今天卖得这么快?”

两人笑着说:“今天上了新品,来买的人很多,比前两天卖得还要快。”

她俩每人6袋肠,18盘鸡蛋,5袋里脊肉,和之前持平,依然是卖了8两7钱。

新的丸子都是大袋5斤装,每袋里大约310个丸子或鱼豆腐,夏云淑每种给了她俩一人1袋,算下来能卖232串。

因为之前的炸鸡蛋活动消耗了附近居民的鸡蛋存量,今天顾客都是用铜钱买的,两人一共多卖了696文。

夏云淑对这个收益还算满意,要知道刘为父子几人一天的工钱才30文,将近700文的铜钱够给他们开4天薪水还有的剩。

“不错,你们做得很好。”夏云淑鼓励她们,“炸丸子和里脊肉难免有凑不够整数剩下的,你们可以自己拿回去吃。”

王牵牛和李红霞连忙摆手,“这怎么使得!”

夏云淑笑笑:“没关系,有损耗是正常的,你们不用太紧张,给你们就拿着。”

王牵牛心中暖呼呼的,感觉自己虽然做的是小生意,但是被夏姑娘放在了心上。

她捏了捏自己的下摆,郑重地说:“夏姑娘,安宁城很大,如果你愿意,可以再多招几个人去卖炸货。我和李红霞现在只卖附近的人,再多几个摊子不会对我俩有任何影响。”

夏云淑对她的提议也挺心动,“可以,你的建议非常不错,我会考虑的。”

她在现代的店铺只有一家,不是她不想开分店多挣钱,是产能实在跟不上。

等以后她开分店了,势必要消耗更多的原材料。

赵家村和下河湾因为是她的大本营,这里的人可以和她以物换物,但是以后去不熟悉的地方买货,当然是银钱最好用。

多来几个摊子帮她挣钱,可以让她在古代扩张得更顺利!

这么想着,夏云淑直接叫来了刘勇和赵义,“再推荐两个人,还是去城里卖炸货。”

两人毫不含糊,这方面的人选,他俩早就开始留意了,就是为了夏云淑哪天问起能有个准备。

很快,赵多胡来春与刘富田朱小梅两家子就被带到了夏云淑面前。

四人都难掩脸上的喜悦,向夏云淑打招呼:“夏姑娘!”

夏云淑“嗯”了一声,说:“叫你们来是和吴小兰李红霞她们一样,去城里卖东西。”

胡来春紧张地揪了下自己的围裙,“是姑娘,我们都晓得,一定会好好干的。”

夏云淑照例出了两道计算题,考了他们,见他们能算地了账,便点点头,“行,那就你们吧,家里有架子车吗?”

几人连忙点头,“都有的,等会儿我们就拉去木匠家里加个架子。”

夏云淑眼底透出几分喜色,这几人倒是挺机灵,她说:“行了,先去吧,晚上吃完饭,刘富田朱小梅你俩在下河村油坊等我,赵多胡来春你俩在我的房子那儿等我。”

几人都点头称是,夏云淑打发走他们,又对刘勇说:“还缺个去镇上卖油的。”

刘勇忙笑道:“已经给夏姑娘准备好了,刘胜年年走街串巷去卖柴火,对城里熟,而且能算得过账。”

夏云淑一笑,“那就叫来我看看。”

刘胜看着是个精明能干的,夏云淑冲他点点头,“行,就你了,我晚上把卖油的器具带给你,你明天去城里卖香油。”

刘胜大喜,恨不得当场跪下磕几个响头,被刘勇一把捏住了后脖颈,“多谢姑娘,多谢姑娘!”

早上村长刘勇找到他时,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卖柴是个苦活,一担柴卖不了几文钱,如果没有卖出去,还得咬着牙原路挑回来。

要不是他年轻力壮,这活儿都干不了。

没想到他年年挑柴去卖,居然给自己挑出来一个好差事。

他激动得快要找不着北,夏云淑冲他摆摆手,“明天把自己收拾利索,卖吃食要干净。”

刘胜忙点头,“是是!我回去就换洗,姑娘放心,一定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赵义笑着对夏云淑说:“夏姑娘,因为一天三顿吃得太好,修房的人干活一个比一个卖力,过不了几天就能上梁了。”

夏云淑心神一动,她知道赵义这话里有意思,古代上梁是件大事,里面的讲究和门道不少。

她直接问:“按照你们这里的习俗要准备什么?”

赵义笑眯眯地说:“那我就直说了,梁架上要一块6尺6的红布,茶酒香烛不能少,墙上要挂两条整鱼两个猪肘,还要一只活公鸡,准备点铜板,让工匠从头提到尾。

还要给上梁的工匠和念祝词的人准备红包,大小随心意就行。若是愿意,就再准备点零嘴给来的人发。”

夏云淑点头应下,“我知道了,明天将东西准备齐全,工地这边你帮我盯着点,等完事儿你也去领一份工钱。”


  (https://www.bshulou8.cc/xs/5140322/4349762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