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179章 高育良从政

第179章 高育良从政


深秋的汉东省委3号楼,梁群峰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匆匆而过的人影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相册里,两个儿子在银行年会的合影笑得一脸轻松,女儿梁璐在汉大讲台授课的照片透着知性。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三个孩子,没一个能接得住他在政法系统攒下的根基。

“爸,我跟你说,我们部门今年绩效又涨了......”电话里,小儿子的声音带着雀跃,满是对安稳生活的满足。

梁群峰应着声,心里却泛起苦涩——两个儿子在银行拿着闲职,只求安稳不求上进;女儿梁璐虽成了教授,却因祁同伟的事闹得满城风雨,以后怕是再难在体制内立足。

挂了电话,梁群峰翻开桌上的干部档案,目光最终停在“高育良”的名字上。

35岁的汉大法学教授,理论功底扎实,为人沉稳,不贪财不好色,唯一的追求就是在政界做出名气——这样的人,既能守住自己留下的资源,又不会像某些干部那样急功近利,正是最合适的政治继承人。

“小李,把高育良的档案送过来。”梁群峰拨通秘书电话,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另外,通知组织部,我要推荐他任省政法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正处级。”

消息传到市委一号楼时,赵立春正在看祁同伟的入职申请。李达康递来的文件上,“高育良拟任省政法委副秘书长”的字样格外醒目。

“书记,梁书记这步棋,是想为自己铺路啊。”

李达康压低声音,“高育良是您当年在汉大的校友,梁书记把他调到政法系统,怕是......”

“高育良有这个能力。”赵立春打断他,指尖划过文件上高育良发表的法学论文,“他在汉大讲了八年《行政法》,对政法系统的运作比谁都清楚。再说,他不贪财不好色,只图个名,这样的人在岗位上,至少能守住底线。”

李达康还是有些担忧:“可他毕竟是梁书记推荐的,以后要是......”

“体制内的人,从来不是谁推荐就跟谁走。”赵立春合上文件,目光落在窗外,“高育良心里有杆秤,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再说,政法系统需要这样懂理论又懂实务的人,梁群峰这次,倒是做了件好事。”

几天后,汉东省组织部公示了干部任免名单,“高育良任省政法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正处级)”的消息在汉大校园和政法系统引发不小的震动。

高育良去政法委报到那天,梁群峰亲自在办公室等他,递过一把钥匙:“这是办公室的钥匙,以后政法系统的综合协调、文件起草,都交给你。

我老了,以后汉东政法的担子,得靠你们年轻人挑。”

高育良接过钥匙,掌心沉甸甸的:“梁书记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

他心里清楚,梁群峰这是在给自己铺路,而他要做的,就是用实打实的成绩,证明自己不仅能搞学术,更能在体制内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祁同伟背着行囊,走进了省公安厅缉毒总队的大门。

报到第一天,队长就带着他去了禁毒一线——城中村的出租屋里,刺鼻的毒品气味让人作呕,缉毒警察们蹲守了三天三夜,才将贩毒团伙一网打尽。

“祁同伟,记住,在这里,没有名校光环,没有背景靠山,只有能不能扛住危险,能不能抓住毒贩。”

队长拍着他的肩膀,指着墙上“缉毒英雄”的照片,“这些人,有的牺牲时比你还年轻。你要是怕了,现在就可以走。”

祁同伟看着照片上一张张年轻的脸,想起赵立春说的“守住骨气”,想起祁家村村民的期盼,用力摇了摇头:“队长,我不怕。我来这里,就是想做实事。”

接下来的日子,祁同伟跟着老警察们一起蹲守、查案、追毒贩。第一次参与抓捕时,毒贩持刀反抗,他的手臂被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却死死按住毒贩不肯松手。

事后,队长看着他包扎伤口的样子,笑着说:“小子,有点意思。”

消息传到赵立春耳中时,他正在主持京州市禁毒工作会议。听到祁同伟受伤的消息,他愣了愣,随即对身边的公安局长说:“告诉缉毒总队,好好照顾他。这孩子,没让人失望。”

散会后,赵立春站在办公室窗前,想起半年前那个在市委一号楼红着眼眶求助的年轻人,想起梁群峰为高育良铺路的举动。

突然觉得汉东的政坛,就像一棵大树——有人在为树干添枝加叶,有人在为树根培土固基,而像祁同伟这样的年轻人,就是树上新生的枝芽,虽稚嫩却充满力量。

远处,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橙红色。

赵立春掏出手机,给父亲赵振邦发了条短信:“爸,汉东的年轻人,在慢慢长大。”很快,手机传来回复:“好,好,守住他们,就是守住汉东的未来。”

他看着短信,轻轻笑了。或许,这就是为官的意义——不仅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要为未来铺路,为更多有理想、有骨气的年轻人,撑起一片能让他们自由生长的天空。


  (https://www.bshulou8.cc/xs/5139928/4364455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