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 > 第75章 首战告捷

第75章 首战告捷


佐藤健一驾驶的战机很快追上了一架掉队的“游隼”,7.7毫米机枪在空中划出淡黄色的弹道。

“首开纪录!”佐藤在无线电里欢呼,那架“游隼”的右翼顿时冒起浓烟。

但随着高度突破五千米,“游隼”的轻盈机身开始发挥优势。陈鸿陆注意到后视镜里,那些九二式的爬升速度明显减缓。

“他们到极限了!”陈鸿陆推动油门,“全体注意,高度五千五,开始攻击!”

下午4时50分,高度5500米。

空战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九二式虽然官方标称升限8500米,但在实战环境下,受气候和温度影响严重。

三月份的东北很冷,空中气温长期处于零下状态,而九二式飞机的发动机偏偏采用的水冷。

尽管军用飞机的发动机使用了具有一定防冻能力的冷却液,其冰点能达到-20℃,但随着高度持续上升,温度很快降低到了临界值附近。

此时东瀛飞行员们看着近在咫尺的游隼战机,已经红了眼,谁都不想停下拉升的脚步,但这番操作,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铃木义昭渐渐感觉呼吸困难,低头一看,这才发现氧气面罩不知何时已经结冰。

他拼命拍打着面罩,战机开始不由自主地偏向。

“中队长,我的发动机...”无线电里传来惊恐的呼叫。

山本茂自己的战机也开始出现异常。

转速表指针剧烈摆动,操纵杆变得异常沉重。他抬头望去,只见机翼前缘已经结满了白色的霜花。

8500米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最高升限,实际上在东北极寒环境中,超过4000米就已经很危险了。

而他们现在,已经爬到了5000米高度。

就当山本茂打算下令降低高度的时候,前方的游隼机群开始掉头俯冲了。

此刻,12毫米的重机枪开始发言。

陈鸿陆锁定了一架动作迟缓的九二式,在二百米距离上打了个短点射。

子弹轻松击穿了对方单薄的机体,战机当即在空中解体。

“注意高度!不要超过五千米!”

山本在无线电里警告,但为时已晚。

佐藤健一试图做一个急转规避,却发现战机完全不听使唤。

高度表显示5200米,这是九二式从未体验过的极寒之地。

突然,发动机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随后彻底熄火。

“我失去动力!”

佐藤拼命推杆,战机却像片落叶般开始螺旋下坠。

更可怕的是结冰现象。

铃木义昭的座舱盖已经完全被冰霜覆盖,他不得不冒险打开座舱试图清除冰层。就在他探出身的瞬间,一阵侧风袭来,这位东瀛飞行员竟然被直接吹出了座舱。

此时不少九二式战机的发动机已经彻底熄火,凝固的冷却液将管道冻裂。

只有提前降低高度的飞机得以幸存,它们且战且退,打算把游隼拖入低空低速的环境中来。这样它们就可以利用双翼机优秀的回转半径进行“狗斗”。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游隼的凶残。

这款由张汉卿指导研发的新型战机采用风冷散热,因此格外适应东北的极寒环境,哪怕其标准升限为5200米,但实际上6000米高度以下,都是比较安全的。

起码不会出现发动机空中停车。

陈鸿陆紧紧咬住山本茂的座机,两架战机在云层间展开殊死搏斗。

山本突然使出一个急停转弯,这是他在熊瀛之战里学会的绝招。陈鸿陆的战机顿时冲到了前面。

得手了!山本正要开火,却突然发现机枪扳机异常沉重——击发装置竟然也被冻住了!

这个失误是致命的。

陈鸿陆趁机摆脱,随即一个殷麦曼回转绕到山本后方。12毫米子弹精准地命中了九二式的发动机舱。

没有装甲防护座舱和自封油箱,导致九二式战机在12毫米大口径穿甲弹面前极其脆弱,几乎挨上两三发,就会冒着黑烟开始坠落。

7.7毫米VS12毫米,这场对决从一开始就不公平。

游隼,是东北军专门为了针对鬼子战机研发的新式飞机,而且其单翼构型气动布局远比双翼优秀。

这也是东北空军面对全由老牌飞行员驾驶的鬼子战机时,依旧保持压制力的关键。

山本茂的座驾燃烧起来,冒着黑烟斜斜朝大地坠去。

他在最后时刻试图跳伞,但结冰的座舱盖将他永远困在了驾驶舱内。

这样的场景,在天空中不同地方持续上演。

十分钟后,天空渐渐恢复平静。

陈鸿陆驾驶着战机在战场上空盘旋,雪原上散布着25个燃烧的火堆,那是坠毁的九二式战斗机。还有7架“游隼”的残骸夹杂其间。

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其中至少有6架东瀛战机是被高空严寒夺去了生命。

陈鸿陆打开无线电通讯:“猎隼呼叫鹰巢,空域已肃清。”

“此战击落敌机十八架,我军损失七架,已完成保卫空域目标,是否继续追击?”

“否,受伤的游隼太多了,尽快返回休整。”

“猎隼收到,正在返航。”

虽然此战被击落的游隼不多,但实际上中弹的却不少。

得亏它装备了座舱装甲和自封油箱,这才能够在受伤的情况下依旧保持战斗力。

当然,这跟鬼子战机的机枪口径小,有直接关系。

随着飞机的逐渐升级换代,很快12毫米以上的大口径机枪就会被各国装备,甚至还有不少机型使用20毫米机炮的。

这次来袭的鬼子飞行员,空中格斗技术都不差,完全是输在了硬件上。

此时地面指挥部里。

张汉卿放下望远镜,对身旁的谭海道:“告诉航空总局,立即研究高空结冰问题。虽然此战咱们胜了,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不少。”

战机的优化,都是建立在一次次试飞和实战之下的。

这场空战的胜利,不仅在于击落了多少敌机,更在于保卫东北领空,以及获得了宝贵的实战数据。而这些数据,将决定未来空战的走向。

“是。”谭海领命,转身离开,前往电报室。

窗外,最后一批“游隼”正在夕阳中返航。

空中首战告捷,这回地面部队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https://www.bshulou8.cc/xs/5139847/4368300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