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人前显圣,劝学再出
可到了这一步,江砚白又怎能继续眼睁睁地看着。
二叔待他如同亲子。
他待二叔也当如长辈。
再视若无睹。
他江砚白可真成了猪狗不如的人了。
“二叔。”
清脆的声音响起,江砚白拽了拽二叔宽大的白色衣袍,“接下来的事便交给侄儿我。”
江砚白边说边走到了二叔江景然的身前,随后又低声对江景然道,“二叔,这文人长袍怕是已许久没穿过了,旧了不少。
但今日之后,侄儿一定为二叔再多添置一件。”
“二叔好歹也是我江家目前唯一的秀才公。”
说完,江砚白开始直面眼前这些南宁县的文人们。
他没有解释。
在旁人眼里。
他无名无分,解释就是掩饰,而掩饰的就是他们自认为的真相。
面对这种局面,唯有凭借实力,用更精彩的文采,从身心上彻底征服这些文人,让他们无从逃避,才能彻底扭转今日的局面。
于是,江砚白开口道。
……
此刻,南宁县的一众文人见江砚白站在江景然身旁,脸上露出讥讽之色,满是幸灾乐祸。
他们双手抱臂,就连之前与江景然有些交情的两位举人刘文生文生和张举人,此时也忍不住想要考考江砚白。
想看看这“神童”之名到底是真是假。
他竟敢放出那样的狂言,是否真有真才实学。
江景然的为人他们是了解的,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对江砚白也多了几分期待。
或许这孩子真的有本事?
“神童难不成又要当场作诗?”
“若你能再做出像那《三国话本》上册开篇之诗那般磅礴大气的作品,老夫日后便再也不做文章了。”
“哈哈!”
南宁县文人中一位老者面露讥讽,当众嘲笑大喊道。
他可是这些文人中对今日之事最为义愤填膺的一个。
江砚白淡淡地看了此人一眼,心境丝毫未受影响,只是按照自己原本的想法,缓缓开口吟诵:“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周围的文人,还有跟着来看热闹的清水村村民,仿佛本能地安静了下来,所有人似乎都在等待着这首诗的结局。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江砚白目光平静地扫视着眼前的众多南宁县文人,诗篇渐渐吟出。
此时,这首出自宋朝宋真宗口中的《劝学诗》,虽然整体来说有些俗气,但却被不少后世文人奉为经典。
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是广为人知。
而在如今的大顺一朝开元年间,这首诗却是从未出现过的。
刚才还在大笑嘲讽的秀才老者,此时已是面色苍白,目光呆滞地看着江砚白。
其他文人的脸色也纷纷变幻。
他们实在不敢相信,这样的诗篇竟然真的是出自眼前这个不过八九岁的孩童之手。
难道他真的是神童?
真的能做出在南宁县已经渐渐流传开来的那些绝妙诗句?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江砚白做出思考的样子,只是停顿了几息的时间。
刚才的秀才老者顿时面露狂喜,恨不得看江砚白这个八九岁的孩童当场出丑,于是他接着之前的嘲笑之意,大声嚷道:“哈哈哈哈,你这孩童虽有些文采,但恐怕也就不过如此了!”
这秀才老者的话并没有像一开始那样得到周围多数文人的赞同附和,反而大家都用淡漠的目光看向他。
甚至有人低声斥责道:“你这老秀才,难道连个咿学语的孩童都不如吗?这诗还不够好吗?”
许是真的还不够,江砚白思考片刻后,又说出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最后两句诗落下,江砚白紧闭双唇,意味着这首诗已经吟诵完毕。
以刘文生文生为首的南宁县一众文人面露思索之色,开始品味这首诗的美妙意境。
五代十国之后便是今朝大顺,大顺的开国天子起家之路与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极为相似,通过杯酒释兵权,重用文官。
在朝堂之上,开元十七年。
数年过去,文人已然成为大顺开元时期的权力之最,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大事的干预程度远超以往。
他们对国事的参与度极高,整体呈现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局面。
由于这些举措是在开国年间实施的,所以并未影响民生,土地兼并等严重社会问题也没有在这个重新瓜分后的天下出现,反而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也正因如此,文人在开元时期拥有超然的地位。
江砚白刚才所作的诗极其通俗易懂。
与他之前的《三国话本》风格一脉相承,半古半白,没有古文的晦涩难懂之感,想要理解全诗不过片刻之间。
甚至连刚启蒙的孩童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想要家族变得富贵,不需要去购买良田耕种,读书就能获得千钟粟;想要安居,不需要专门修建高大的房屋,读书就能拥有黄金屋;出门不用遗憾没有随从跟随,读书就能有众多车马簇拥;娶妻不用烦恼没有好的媒人,读书就能娶到美丽的女子;甚至想要平步青云,实现一生的志向。
只要勤奋苦读经典书籍,功成名就之时。
这些愿望自然都会实现。
“千钟粟、黄金屋、车马多、颜如玉”,还有大好男儿心中的志气,这寥寥数言,虽看似俗不可耐,但却正是天下大顺文人心中所求。
江砚白将这些心中所求一一点明,不仅没有惹得文人产生清高的反感,反而因为乱世终结,天下百姓都渴望过上安稳体面的生活,这些正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天下之人都能理解。
举人刘文生文生已经体会出了这首诗的深刻含义。
他再看向江砚白时,脸上竟露出深深的愧疚之色:“好诗,妙诗!这劝学之诗,当为天下文人的表率。”
(https://www.bshulou8.cc/xs/5139622/1111108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