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镇国学神:从数学开始无敌 > 第242章 人们总是喜欢折中?我全都要!

第242章 人们总是喜欢折中?我全都要!


“任命:许燃同志,为‘未来战斗机核心技术验证项目组’总设计师,兼项目总指挥。”

“任命:宋文骢同志、林启贤同志,为项目组常务副总设计师。”

一纸来自京城西山的红头文件,在整个华夏军工体系内掀起了滔天巨浪。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只能用“疯狂”二字来形容。

资金,以一种完全不计成本的方式涌入成都。

后面跟着的零,多得让611所的财务处长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幸福的眩晕。

人员,从中科院到各大高校,从沈飞到西飞,但凡是在相关领域叫得上名号的专家、教授、天才工程师。

一纸调令,背包即走,如同百川归海,疯狂地向着成都这座内陆城市汇集。

设备,全国所有超算中心,全天候开放绿色通道。

最新一代的工业母机,最精密的风洞集群,只要项目组一张口,专用军列连夜启运。

整个共和国最顶尖的智慧和工业力量,在短短半个月内,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被强行整合,拧成了一股足以让地球都为之颤抖的钢铁洪流。

而这股洪流的总帅,是一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

“新歼-10”项目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611所最大的阶梯会议室,座无虚席。

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坐着的任何一个人,拉出去都是一方技术诸侯,是能在国家级期刊上指点江山的大佬。

可此刻,他们都像一群刚刚入学的新生,仰着头,看着那个站在讲台前的身影。

许燃身后巨大的全息屏幕上,正静静地悬浮着那架通体漆黑,取消了垂直尾翼,充满了科幻感的“超级棍子”三维模型。

流畅的线条,充满暴力美学的设计,让台下无数年轻工程师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一个冷静却又带着一丝沉重顾虑的声音,响了起来。

“许总师,”

魏副总师,这位曾经的“稳健派”代表,缓缓地从前排站了起来。

他扶了扶眼镜,脸上此刻写满了挣扎与严肃。

“我不是质疑您方案的先进性,您的设计……是划时代的。

但是,中央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年。”

他一开口,会议室里狂热的气氛瞬间冷却了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最关键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来了。

“一年时间,要让我们把这架飞机从图纸,变成一架能安全飞上天的技术验证机。”

“它的气动布局是全新的,飞控算法是全新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更是全新的!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后果,我们都承担不起!”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渐渐变得凝重的脸。

“空军那边,等不了!

我们现有的歼-10B,面对周边国家不断升级的五代机,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需要一架能立刻顶上去的,更强大的‘棍子’!”

他停顿了一下,最终,说出了在他心里盘算了无数遍,看似最稳妥也最现实的建议。

“所以,我建议,项目组兵分两路!”

“一路由我牵头,在现有最成熟的歼-10B机体上,进行小步快跑的改进。

换装国产发动机和新一代雷达,也就是我们最初的‘歼-10A方案’。

我立下军令状,九个月内,保证让空军看到一架可以立刻形成战斗力的全新飞机!”

“另一路,由您和宋老、林老总师亲自挂帅,并行推进‘C方案’,也就是我们‘未来战机’的预研工作!

这样双保险,既满足了空军的燃眉之急,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留足了时间!”

不愧是老成持重的魏老师,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四平八稳!

既考虑了现实需求,又兼顾了未来发展,堪称“万无一失”的最优解!

会议室里,瞬间响起了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老魏说得有道理啊,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双线并行?那资源不就分散了吗?本来时间就紧!”

“可万一‘C方案’失败了呢?我们总得给国家,给空军一个交代吧!”

赞同,质疑,担忧……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整个会议室变成了一个乱糟糟的菜市场。

宋文骢和林启贤两位老人坐在第一排,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一丝无奈。

他们当然知道C方案的风险。

但他们更清楚,如果不大破大立,不大胆去赌这一个未来,那所谓的“双保险”,最后可能变成“双输”!

就在这片巨大的争吵与喧嚣之中。

许燃,终于动了。

他放下手里的保温杯,清脆的声响瞬间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他身上。

“魏总师,”

许燃平静地看着那个满脸执拗的老人,“你的顾虑,是对的。

你对国家,对项目负责任的态度,我个人,表示敬佩。”

他一开口,就先肯定了对方,这让魏副总师紧绷的脸色微微缓和了一些。

“但是,”

许燃话锋一转,黑白分明的眸子里透出洞穿一切的锐利!

“你的方案,也是错的。”

魏副总师的脸色,瞬间又僵住了。

许燃没有理会他,只是转过身面向了巨大的全息屏幕。

他没有搞一言堂,而是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举动。

“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机会。”

他的手指在控制台上一划,屏幕上那架科幻的“C方案”战机旁边,又凭空出现了一架看起来略显“传统”的,也就是魏副总师口中的“A方案”,歼-10C的模型。

“支持A方案的,和支持C方案的,各自派出代表,上台来。”

许燃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

“公开辩论。”

“用你们的数据,你们的理论,你们的经验,去说服对方。”

“谁赢了,我们就用谁的方案。”

这……这他妈的……也行?!

所有人都懵了!

把决定国家未来几十年的战机发展路线,搞成一场大学里的辩论赛?!

然而,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

“我先来!”

一个年轻气盛,来自气动布局组的博士,第一个冲上了台。

他指着平庸的A方案模型,慷慨激昂地陈述着无垂尾布局在未来高隐身战场上的巨大优势!

紧接着,一个来自结构强度组,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也走上台。

用一组组血淋淋的仿真数据,反驳无垂尾设计在跨音速区间,可能带来的灾难性结构颤振!

一场堪称共和国军工史上,最高水平的“神仙打架”,就这么毫无防备拉开了序幕!

从气动,到材料。

从飞控,到航发。

从电磁隐身,到后勤维护……

一个又一个顶尖专家,轮番上阵。

将两个方案的优缺点,掰开了,揉碎了,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许燃,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他只是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安静地看着棋盘上一场场激烈的厮杀。

整整三个小时。

当最后一位发言者走下台时,整个会议室再次陷入了寂静。

所有人都沉默了。

因为辩论的结果,是平手。

所有人都承认,“C方案”是未来,是星辰大海。

但也同样,所有人都对一年之内,能把这片星辰大海,从梦里捞出来变成现实,缺乏最基本的信心!

会议,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局!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关乎未来的豪赌,即将以一个最憋屈的“折中”方案收场时。

沉默了三个小时的年轻人,终于再次开口。

“说完了?”

他环顾四周。

没人说话。

“很好。”

许燃点了点头。

然后,他做出了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灵魂为之一颤的神来之笔!

他缓缓地,走到了巨大的全息屏幕前。

在所有人充满了困惑与不解的目光注视下,他伸出手指在空中轻轻一划!

他,竟然像玩游戏一样!

用两根手指,将代表着稳妥与现实的“A方案”的成熟机体模型,从屏幕的一侧拖拽了过来!

然后!

又用同样的方式,将代表着未来与疯狂的“C方案”模型,直接“肢解”!

他粗暴地,将“C方案”充满暴力美学的DSI进气道,拥有“预测性控制”能力的虚拟变态发动机,和被他自己命名为“Genesis”飞控的核心模块……

一个一个,拖拽了出来!

最后!

“咔嚓——!”

一声仿佛来自异次元的清脆虚拟组合声!

他在所有人的瞳孔都骤然收缩的注视下!

将这几块代表着“未来”的碎片,狠狠地直接“怼”进了代表着“现实”的“A方案”的身体里!

嗡——!!!

屏幕上,一架糅合了两个方案所有优点,充满了矛盾与和谐之美的全新狰狞“怪物”,凭空浮现!

“……”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看傻了。

他们呆呆地看着屏幕上匪夷所思,充满想象力的“缝合怪”,大脑一片空白!

许燃,缓缓地转过身。

他看着台下一张张被彻底震傻的脸,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充满霸气的笑意!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我们,全都要!”

轰——!!!!

石破天惊!

“我们,一边开发现有的车!”

“一边,给它换上未来的引擎!”

他伸出手指,重重地点了点屏幕上狰狞的“怪物”!

“我命名这个过渡方案为——”

“歼-10D!”

“它,将采用A方案最成熟的机体和结构,以保证我们的研发周期!”

“但同时,它也将搭载我们那颗拥有‘预测性控制’能力的全新心脏!

和一部分简化版的‘自适应’神经系统!”

“它将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

许燃的声音陡然拔高。

“‘半智能化’战斗机!”

他没有给一丝一毫的反应时间,手指在屏幕上再次一划!

充满科幻感的无垂尾“C方案”模型再次浮现在了另一侧,散发着属于未来的光芒!

“至于它,”

许燃的眼神变得深邃。

“它,将作为我们真正的第六代战机项目!”

“与‘歼-10D’,同步进行研发!”

“它的代号——”

“‘腾……龙’!”

……

魏副总师,呆呆地站在那里。

他看着屏幕上兼顾了现实与未来,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

又看了看站在讲台前,谈笑间便已经为共和国的未来天空,规划好了两条通天大道的年轻人。

他写满审慎和怀疑的脸上,只剩下一种情绪。

心服口服!

“我……”

他张了张嘴,半天才从喉咙里挤出了几个字。

“……我没意见了。”

老人说完,缓缓地坐了下去。

宋文骢和林启贤两位老人,对视了一眼。

都从对方因为极度的激动和震撼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一句话。

军工时代,从今天起,姓许了!

会议室的角落里,简瑶安静地坐在那里。

她看着台上的男人,眸子里映着他的身影,仿佛盛满了整个宇宙的璀璨星光。

只有许燃自己,看着屏幕上被命名为“腾龙”的完美六代机构型,眉头皱了一下。

他的超级大脑,已经瞬间推演出了这个项目,将会遇到的,第一个最棘手的技术难题。

一个以他现在的知识储备,都感到有些棘手的全新领域。

“这个级别的自适应算法……”

他轻声地自言自语。

“要想实现实时协同,恐怕……”

“……需要量子计算了。”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529/4414906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