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一个纨绔子弟,当奸臣怎么了? > 第148章 贤牧王君

第148章 贤牧王君


在公孙曦和宁澜庭震惊的神色中,林峰左右开弓,给了自己两个大嘴巴。

“好吧,不是做梦。”

林峰揉了揉红肿的脸颊,冲桌旁的另外两人露出满口白牙,笑道:“哈哈哈,刚才困了,清醒一下,好了,下个话题,让我们讨论一下新军现行编制的改良。”

……

林峰走后,宁澜庭眉头紧皱,欲言又止。

“宁老,您是父王的至交好友,从我记事开始,便是我的授业恩师,有什么话,但说无妨,如果您在我面前都有顾虑了,那我不管是作为云州王,还是学生晚辈,都太失败了。”

心中暗自斟酌了一番后,宁澜庭缓缓说道:“王爷,林峰此子与我见过的所有年轻人都不同,无论是出人意表的言行,还是亦正亦邪的手段,都经常让老夫有心惊肉跳之感。”

“王爷,您之前也多次跟老夫说过我们看重的便是此子‘不按常理出牌’的有点,好以此破局。但一饮一啜之间,我们是否会因其,由棋手沦为棋子?”

此次公孙曦闻言后,没有立刻出声维护林峰,而是仔仔细细地思考了许久后,缓缓说道:“林峰他到目前为止,没有动用过王府一分一毫的钱粮物资,也未仰仗过王府的半点势力,一切的布局都是基于自身的能量,对于你我而言没有丝毫损失。在他还是‘自己人’的情况下,我们倘若毫无理由地遏制其发展,怎么看都是自断臂膀的蠢事。”

见公孙曦还是坚决地位林峰站台,宁澜庭焦急道:“养虎为患,何时因一时之过?王爷,我们不可不防啊!”

此时本是二人讨论“林峰威胁论”的时刻,然而,公孙曦脑海中竟浮现出自己参与“林家家宴”的种种情形,嘴角不由勾起一抹外人不可察觉的微笑。

“嗯,林峰或许确实经常漠视世间的很多规矩和常理,但如果本王没有看错的话,有一点应该是他心灵中无法忽视和舍弃的,那就是他的家人,或者说亲情,只要林盛阳一家站在本王这边,他就不会成为第二个王玄策或者赫连威武。”

宁澜庭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转而欠身施礼道:“王爷高见,老臣告退。”

虽然他自己都不太清楚,为何每次与林峰长谈过后,这个现在明明还称得上“初出茅庐,势单力孤”的晚辈,会带给他这么大的压力和忌惮。但既然公孙曦如此倚重和信任此子,他身为人臣,在自己不能力挽狂澜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压下心中的担忧,静观其变。

聪慧如公孙曦如何看不出宁澜庭的心思,可她还是选择相信那个四处“搅风搅雨”的小城纨绔,和他老师一样,她也不清楚为何,但愿意拭目以待。

……

“阿嚏!阿嚏!哪个孙子在背后议论老子?”

回到工部的林峰揉了揉鼻子,对面前的钱三和詹天等人说道:“咱们继续,一定要让王玄策觉得此事若成,他能人前显圣,流芳百世。”

“方案还要在修改一下。”

“嗯,碑文一定要请文学大家执笔,咱们州牧大人的品味可不低。”

“还有最关键的事,要保证王玄策一定会看到我们让他想看的东西。”

“我们可以在纸张上做些文章,将画有碑文的纸做的四角重而中间轻,另尽量磨光其表面,如此这般……”

……

十天之后,州牧府书房,一份名为《云隐路桥交通网络发展建设企划书》的建设方案摆在了王玄策的案头。

浸淫官场大半辈子的州牧王玄策,仅仅翻看了几页后,便在字里行间中看到了夹杂着的“劳民伤财、中饱私囊”八个字。

他不禁失笑:“甄梅钓和许世林这是还嫌贪的不够多吗?呵呵,这官当多大是大,这钱赚多少是多啊!不过这次的伎俩到时新颖了许多,方案也确有可取之处,但如果云隐百姓得三分好处,你二人又得几分呢?”

将“企划书”合上,王玄策准备明日直接差人,将这份已经由工、户两部会签完毕的提案原路退还。凭借多年来的政治默契,他们二人就应该知道自己行驶了州牧的最终否决权,他们二人也会想往常一样,当做这件事情从未发生过。

如此一来,既保全了甄梅钓和许世林的面子,也省却了王玄策亲自朱批的麻烦,毕竟这份方案本质上还是件利民工程,如若他正式行文否定,万一传出去,不明就里的基层官员和百姓难免会产生微词,那可就是妥妥的政治污点了。

然而,当王玄策准备将这份异想天开的“敛财计划”放到一旁时,并未线装的“企划书”中,有一页悄然滑落在地。

“嗯?这是何物?”

只见掉落的那一页上,赫然画着一个石碑的图样。

此石碑,形制规制,皆具法度。其碑首,或有以法式笏头碣为形者,方正之间,双肩抹角,正背两面,亦雕龙纹以为饰。又有以屋宇之顶为样者,别具一格。

碑身,乃竖长巨石所成,此为碑之主躯。碑阳,书刻文字,多以篆书为额,隶书为篇。碑阴,亦可观瞻。其左右两侧与正面周边,取卷草纹,线条灵动飘逸,形象饱满丰腴。

碑座,则作赑屃之形,栩栩如生,伏地而卧,四足稳撑,首向前伸,微微昂起。背覆硬甲,甲上六角龟甲纹清晰可见。其眼、鼻、嘴、牙、舌,乃至盘卷之尾,皆细致入微。

碑文书曰:

【央央大虞,云州之壤,贤牧王君,德泽流芳,秉持忠悃,志在兴邦。

其官之绩,廉明公正,睿哲非常。察吏之贤愚,黜陟咸当。政通人和,风化丕彰。狱讼持平,冤屈昭雪,囹圄常空,百姓安康。文案纷纭,处置裕如,条理清晰,诸事咸畅。

至若为民之心,拳拳满腔。见闾阎之疾苦,忧思难忘。逢灾荒之岁,奔走四方。开仓赈济,施粥布粮,饿殍得食,馁者获偿。又念农桑之重,劝课有方。教民耕织,技艺传扬。水利疏浚,沟渠通畅,田畴沃野,黍稷飘香。为解交通之困,亲督匠工。修路筑桥,不辞劳攘。昔日崎岖,今成康庄,商旅辐辏,货殖繁昌。

伟哉王君,德厚流光。功在云州,惠泽八方。为官之范,为民之望,为国之栋,为帝之梁。勒石为铭,永志不忘,英名赫赫,万古流芳。】

此页下方,赫然写着:“拟计修缮干道五十二条,阡陌若干,架桥一百零八座,驿站六十八所,每处皆立此碑,记录此百年大计……

王玄策拿着这张滑落的书页,手指微微颤抖,又再次仔仔细细地将“企划书”翻看了多遍。

良久之后,他长吁一口气,执朱笔,写下了一个“准”字!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315/1111098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