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太后懿旨
当林峰帮助杨登岭厉兵秣马时,一封懿旨自中州京畿传到雍州上郡。
“凉州之事,卿劳心久矣。自卿镇抚雍州,母后与皇帝深慰卿之忠勤——边陲壁垒森严,军民安堵,雍凉之地得以晏然。今边尘既靖,烽燧不举,正宜暂卸戎装,轻车简从,速返京畿。
此行有二意:一则,凉地善后、边政绸缪,需与卿共议长远之策;二则,母后春秋渐高,每念膝下,未尝不怀孺慕之情;皇帝亦念手足之亲,渴盼与卿共叙天伦。值此承平之隙,正可卸甲归宁,共话家常,以慰相思。
吾儿须知:母后虽暮,犹望汝兄弟鹡鸰在原,守望相助。大虞江山,赖卿等同心戮力,方能克绍丕基,中兴帝业。勿负期许,速整归鞍。钦此。”
杨登岭跪地谢恩,双手接过圣旨后,起身从徐一舟手中接过一个沉甸甸的锦囊,笑着递给传旨的太监,“貂寺一路舟车劳顿,委实辛苦,雍州物产不丰,一点特产不成敬意。”
锦囊入手的一瞬间,传旨太监的手竟不由得微微一沉,经验丰富的他立刻清楚地知道,这不起眼的小小一袋中所装的土特产是何等“黄灿灿”的东西。
“王爷客气了,这都是奴才应该做的。”传旨太监笑容可掬地说道,“平日太后可是没少念叨您,说自己就这么两个宝贝儿子,都整日为国操劳,自己心疼的很呢。”
“唉,儿臣不孝,让母后挂念了。”
杨登岭神色稍显暗淡地叹了口气,随机招呼下人安排传旨太监去王府最好的客房休息,而他自己,竟将圣旨往怀里一揣,带着徐一舟自后面出府去了。
……
上郡东城。
这次杨登岭没有悠闲地与林峰二人坐在小院里品茗论道,而是命徐一舟在门外守着,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堂屋,并让郝清风关上了所有的门窗。
“你们二人怎么看待此事?”
“请客,斩首,手下当狗。”林峰将手中的圣旨随手丢在桌上,“但不得不说,这懿旨上的字还是不错的,凤翥龙翔,落纸云烟,李令仪亲自写的?”
杨登岭眉头微皱,对林峰直呼其母后名讳的举动还是有些反感,但他很快便将这一丝不快隐藏起来,也笑着附和道,“峰哥就别关心书法了,快帮本王想想办法,此事该如何应对。”
这时,一旁的郝清风试探着问道,“王爷,我在京畿时有幸觐见过太后,其虽有些强势,但确实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您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虎毒尚且不食子,在陛下已然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她会对自己唯一的子嗣下毒手吗?”
林峰嗤笑道:“呵呵,懿旨寥寥三百字,讲实事,晓亲情,却无半句提及杨登峰失踪的消息,那让王爷回京述职省亲的事情,又能有几分真几分假呢?王爷你说是吗?”
杨登岭叹息一声,没有回答,郝清风知道其不好当着自己二人的面质疑诋毁生母,便接过话头说道,“大哥,单凭此事也不足以判定太后一定是要对王爷不利。陛下失踪的事情干系甚大,太后她讳莫至深,不直接如实相告也情有可原,毕竟人心隔肚皮,就算是身边的传旨太监,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忠诚可靠。况且就算她能信得过那些手边的阉人,可万一传旨的这一路上遭遇匪患,也会酿成大祸。”
“嗯,你说的有道理,但咱们赌不起。”林峰转头看向杨登岭,“王爷,帝王家事,没有人比您更有体会,此行是鸿门宴还是母子叙旧,您既然来到清风这处小院,其实心中早就有了判断,说到底,我们二人都不过是外人罢了,最后还是要您自行决断的。”
顿了顿,林峰将声音压低几分,缓缓说道,“刚才清风所言不差,皇帝失踪,帝位空悬,您确实是李令仪唯一的儿子,在杨登峰无子的情况下,您看起来也是皇位唯一的继承人,不过,天下可不止您兄弟二人姓杨,而且,您母亲,可是姓李!”
“咔!”
杨登岭手中的琉璃盏应声而碎,温烫的茶水顺着手腕缓缓流下而浑然不觉。
稍倾过后,他漫不经心地将手心的琉璃碎屑一片片摘下,随口说道,“林大人所言极是,先前是杨某优柔寡断了。那么,依你之见,我当如何是好,如果直接不予理会的话,是否会落人一个拥兵自重,不尊上命的口实。”
余光瞥了眼杨登岭光洁如玉的手掌,林峰心中暗自一惊,“没成想,这位雍州王竟然也是个练家子,而且功力还非常之高。”
但面上他却依旧一副古井无波的模样,仿佛完全没有看见杨登岭刚刚的“失态”,摩挲着下巴说道,“王爷,在这个关头,抗旨不尊的话,恐怕不只是落人口实这么简单了,轻则李令仪伙同李延昭下令,收回中州二十万援军的军权,重则可能发诏,说你蓄意谋反,让天下藩王群起而攻之,别人不好说,估计徐北枳是很乐意奉旨东进的。”
郝清风点头附和道,“嗯,去还是要去的,而且最好大张旗鼓,高调进京,如此一来,就算太后和其他外戚集团的人有什么想法,也会投鼠忌器,不能太过明目张胆地动手。”
正当杨登岭准备表示认可时,林峰却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笑着问道:“王爷,不知您是否听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次李令仪诏您进京,不论她到底如何做想,你先前既然选择了我提出的第三策,为何不借此机会,快刀斩乱麻,直接坐到那个位子上呢?”
“什么?”
以杨登岭和郝清风的城府,听到林峰的建议后,心中也都不约而同地泛起惊涛骇浪。
“呵呵,你们只要自己好好想想,就不会如此吃惊了。”林峰笑着说道,“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杨登峰失踪的事情迟早都要暴露出来,与其走露消息后,让各路势力暗中搞三搞四,就不如主动将此事公之于众,然后立下新的‘规矩’,我相信,李令仪也会是同样的想法。”
顿了顿,林峰盯着杨登岭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现在关键的是,谁能第一个站在朝堂上将此事公之于众,谁又能顶住各方的冲击,那么这个人就能继杨登峰之后,坐到那个位置上!”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315/1111089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