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个家是我的
第十一章 这个家是我的
她压低声音,凑到顾心悦耳边,开始赤裸裸的挑拨,
“说句你不爱听的,这件事根本就不是院子的事。你想想,苏晚姐她这还没正式过门呢,就开始抢你的东西了。今天是个院子,那明天呢?会不会是伯父伯母的疼爱?是你哥哥们的看重?”
见顾心悦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苏倩倩又下了一剂猛药,
“而且你可能不知道,景川哥可不像表面那么简单。他要是得了势,苏晚姐就有了天大的靠山。到时候,她成了这个家说一不二的长嫂,这个家里,还有你这个亲闺女说话的份儿吗?”
顾心悦听她这么说,一愣,
“顾景川怎么就不简单了?”
苏倩倩顿了顿,将今天下午在木匠铺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她。
顾心悦惊讶地合不拢嘴,
“什么?那个书呆子真有那么厉害?”
“那可不?军区特批,还有两个同志骑着自行车过来给他送介绍信,能不厉害吗?”
苏倩倩故意拔高音调,刺激着顾心悦的神经。
这番话像一把淬了毒的尖刀,精准地刺中了顾心悦最脆弱、最在意的地方。
她从小就是顾家最受宠的女儿,是所有人的掌上明珠。
她可以容忍父母对苏晚好,但绝不能容忍一个外人威胁到自己在家里的地位!
苏倩倩的话,将她对失去一个院子的不满,成功地上升到了对未来地位不保的巨大恐惧。
“心悦,你才是顾家正儿八经的亲闺女啊,”
苏倩倩做着最后的煽动,语气里充满了“正义感”,
“你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外人,就这么骑到你头上来作威作福呢?”
顾心悦脸上的泪痕还没干,眼里的委屈却已经被熊熊燃烧的怒火所取代。
她猛地擦干眼泪,咬牙切齿地说,
“你说得对!我凭什么要让她!这个家是我的!”
看着顾心悦被成功点燃的斗志,苏倩倩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笑意。
一个头脑简单又被宠坏了的大小姐,最好当枪使了。
苏晚,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
第二天一早,苏晚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卫校。
他们临床医学医士专业这学期是最后的实习期,九月份就要毕业了。
实习期间的表现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毕业分配。
因此,就算是下个星期就要结婚了,她也丝毫不敢懈怠。
她原本的计划是去学校找实习指导老师,给上周的实习记录盖章,然后去卫生院开始今天的工作。
然而,刚到学校,苏晚就被班长叫住,让她立刻去一趟教务处。
教务处的刘主任见到她,递给她一份崭新的红色抬头文件。
“苏晚同学,你的实习单位有变动。从今天起,你去738部队卫生所报到。”
738部队?
苏晚心里一惊。
那不是个普通的部队,而是国家重点保密的军事科研单位。
“主任,这是……”
“是738部队直接向我们学校发来的调函,”
刘主任解释道,
“他们那边临时需要一批政治背景可靠、专业能力过硬的实习生,学校研究后,推荐了你和杨雪同学。”
原来如此。
因为顾家的关系,她的政治背景审查自然是过硬的。
这属于上级指派,不容拒绝。
苏晚点点头,郑重地接过了调函,
“是,我明白了,主任。”
半小时后,苏晚骑着车,来到了那个戒备森严的单位门口。
高墙,铁丝网,站岗的哨兵,无一不透着肃杀和神秘。
经过层层检查和核实身份后才被放行,由专人将她领到了卫生所。
她拿着调函去办公室报到,负责接待的护士长姓王。
是个雷厉风行的中年女人。
王护士长看了她的资料,又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眼神锐利。
“跟我来。”
王护士长带着她领了白大褂和听诊器,指着一排铁皮柜,
“这是你的储物柜。今天你的第一项工作,去档案室,把所有研究员的健康档案按照新的保密等级,重新归类整理。”
“是。”
苏晚刚从办公室出来,准备去档案室,迎面碰上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苏晚?真的是你!”
杨雪端着一个放着药品的托盘,惊喜地看着她。
杨雪是她卫校的同学,也是她关系最好的闺蜜。
“你怎么也在这?”
苏晚又惊又喜。
“我也是今天早上才接到的通知,咱们班就来了我们俩!”
杨雪压低声音,兴奋又紧张地说,
“这里可真严啊!好了,我得赶紧去给三号实验室送药,回头再聊!”
“好。”
好友的偶遇冲淡了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感。
苏晚定了定神,按照指示牌找到了档案室。
档案室不大,架子上密密麻麻全是牛皮纸档案袋。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纸张的陈旧味道。
王护士长已经提前把需要重新归类的档案都搬了出来,堆在桌上。
“记住,这里面的每一份资料都是绝密,”
王护士长临走前严肃地叮嘱,
“不许看不许问,更不许带出这个房间一个字。整理完后叫我来检查。”
“我明白。”
苏晚立刻投入了工作。
她需要核对每个档案袋封皮上的名字和编号。
再根据旁边一份最新的保密等级名单,将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到不同的架子上。
工作很枯燥,但她做得一丝不苟。
就在她拿起一份档案时,手肘不小心碰倒了旁边一摞刚分好的档案。
哗啦一下,十几份档案袋散落一地。
她连忙蹲下身去捡。
其中,工程师刘振华那份档案的封口线开了,里面的几张报告纸滑了出来。
她捡起来,正准备塞回去,目光却无意中扫到了体检报告上的一行字——
“青霉素重度过敏史”。
作为医护人员,她下意识地多看了一眼。
就在这时,她听到走廊上传来了脚步声。
她心里一紧,赶紧将报告塞回档案袋。
想把封口线重新缠好,可那线头却怎么也穿不进扣眼里。
情急之下,她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用来记录病人要点的笔和小记事本。
想先记下刘工的名字,提醒自己等下一定要把这份重要的档案袋封好。
她飞快地在记事本上写下了“刘振华”这几个字。
也就在这一刻,档案室的门被推开了。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292/1111112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