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人在大宁,我弃武从文后直接权倾朝野了 > 第21章 好的方法

第21章 好的方法


其实按照秦阳的设想去做,这件事情反而变得简单了起来。

对于难民而言,无非就是吃穿,他们不奢求吃大鱼大肉,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衣服,只求温饱。

沈淮之有了个好想法,在手帖上洋洋洒洒写了不老少条款。

等他长舒一口气落下笔,天已经黑透了。

沈淮之并不习惯有人伺候着用餐,自打秦阳来了之后,两人一直一起吃饭。

所以秦阳早早就把做好的饭菜摆在桌上,支着腮帮子等着沈淮之。

但他左等右等,也不见沈淮之出来。

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就会饿坏了身体,秦阳打算去叫一下沈淮之,让他早点来吃饭。

他只是关心公子的身体!

他才不承认是因为今天厨房做的笋片焖鸡太香了。

沈淮之写完手帖后,越看越满意,迫不及待想找人分享。

秦阳走到门口刚想敲门,就见沈淮之像阵风一样飞了出去,身影走到门口了还不忘嘱咐他先吃饭,不用等他回家。

等到沈淮之坐在四皇子府上喝茶的时候,才后知后觉自己有些猴急,一点都不稳重。

四皇子很少见到沈淮之这么晚了还过来拜访,忍不住笑着说:

“淮之啊淮之,无事不登三宝殿,平常你可不会这个时间过来找我呢!”

“说吧,此番找我可有什么急事?”

沈淮之面上一红,咳了一下说道:

“君远你……你不准笑了!”

“这不是关于难民收容所的建设,我想到了一些点子。”

“说来这事多亏了小阳,我跟他聊完之后,才想到这个主意。”

“我把这些具体实施的类目写了下来,想让你帮我看一下是否需要完善。”

四皇子接过沈淮之递来的手帖,细细看起来。

不得不说,沈淮之对于难民的事情是真的上心。

这手帖上不仅详细介绍了关于收容所建设的构想,还提出了让难民参与到建设工作中去。

这样一来解决了收容所建造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来也能给难民提供一份谋生的工作,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尤其关于后期收容所建成后的维持方式,更让人耳目一新。

四皇子越看越心惊,神色渐渐凝重,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考量。

沈淮之在一旁看着,心里十分忐忑。

足足一刻钟过去,四皇子才看完,然后沈淮之就听到了四皇子十分惊喜的声音。

“淮之!你这想法甚好!你怎么想到以工代赈这个法子的?”

“写得虽说简略,但类目清晰,就算直接呈递父皇也是完全可以的。”

四皇子这话毫不夸张。

在重文抑武的宁朝,不少官员呈递奏折之前都会让府上幕僚好好润色一番。

毕竟之前承和帝就曾在某次上朝时,当众谴责某位武将呈递的奏折太过粗略简单,不够文雅,辱没了他的眼睛。

也有不少官员因奏折辞藻华丽,文笔优美得以擢升。

当然也有些官员因为递上去的奏折太过于华丽,显得空洞没有重心,让承和帝读上四五遍也读不出他想表达的意思。

但沈淮之这篇文章通读下来,用词恰当又清晰,虽说简单,但放在再一次科考中依旧是可以拿魁首的程度。

“君远,你这可是谬赞了。”

“我就是想让你看一下法子可行不可行。”

四皇子总觉得沈淮之在故作谦虚,给了他一个白眼。

“那是自然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个十分有利于后续发展的好方法。”

“你是怎么想到的?”

二人闹归闹,四皇子还是有些佩服沈淮之的行动力和执行力的。

“其实是小阳给了我很多灵感。”

“我下午问了问他的想法,他说,难民们都希望能有稳定的生活,能在一座城中立足。”

“虽说战争已经停止,我们可以拿出部分银钱让难民们返回以前的家园,但有许多村子已经在战乱中损毁了。”

“农田业已经全部被毁,今年定是没有收成,更别提许多房屋还被胡余一把火给烧光。”

“这一路从北边过来,路途遥远,不少难民也失去了家人,大多都不愿返回原地。”

“还有不少难民是因为朔北朔阳二城已成为胡余国土,决计是回不去了,才狠下心在异乡乞讨为生。”

“所以我想着,若要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能长久生活的资本,肯定还是需要银子。”

四皇子心中有些羞愧。

的确,他们这些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的世家公子哥们,尤其是皇家的儿女,很少受到“穷”这个字的困扰。

像是他自己,虽说不得圣上宠爱偏疼,但终究是个皇子。

长这么大,他都甚少需要自己拿银钱出门买东西,更别提对银钱有什么概念。

他甚至不知,其实他房中一尊玉观音摆件,便足以支撑普通人家一年的吃穿用度。

所以沈淮之过来同他聊了这许多,他内心也颇有感悟。

“淮之想得如此周到,我心里真的惭愧。”

“此番父皇选你做状元,真的是我大宁朝的福气!”

沈淮之情感一向内敛,听不得别人这种夸赞,脸红得不行。

“君远,你就别夸了。”

四皇子却一本正经地说道:“本就如此,我可没有故意抬高你。”

“说真的,淮之,此法子若可行,定也是难民的福音。”

“只是。”四皇子突然话音一转。

“怎么了君远,有什么问题你便说。”

“你也知道,此番从各世家大族那里筹集善款以建造养济院的事情,虽是我提出,却并非我操办。”

沈淮之在四皇子递消息来的时候便想清楚了此事。

“想必圣上定是想为太子树立一个好形象吧。”

“此事虽是世家大族出钱,却是太子出力建造,明面上都是太子在操办此事,难民心中更多地看到的肯定是日日在眼前,时时在嘴里提及的人。”

“不光如此,京中百姓听闻此事,也只会夸太子时刻铭记百姓,不忘国本。”

沈淮之说到这抬眼看了看四皇子,见他并不很伤心,才稍稍舒口气。

四皇子见他如此小心翼翼倒是笑了起来。

“淮之倒也不用如此照顾我情绪。”

“太子终归是要继承大统的,多做善事的确对他在百姓心中树立威望有益。”

“只是可惜了,这事本就是你的想法,也是因为你对难民关注才有的这事,所以我心中总觉得对你不住。”

“现下你提出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法,若想真正实施,怕也是要给我那太子哥哥充了功绩。”

沈淮之倒也不在意这些虚名。

“我本是为难民考虑,此想法若能实施,我就高兴。”

“只要有人能做就好,不拘是谁。”

四皇子也想尽快促成此事。

“太子没那么多弯弯绕,虽说跋扈,却也听他府中幕僚的劝说。”

“既然这法子有用,即便是我送去,他也不会想太多,定是毫无顾忌地照此实施。”

“淮之可放心。”

“听君远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今夜定能做个美梦!”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267/1111111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