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132章 英法宣战

第132章 英法宣战


在开战后的两个星期,俄土双方都没有比较大的动作。因为信息延迟,直到2月俄军向多瑙河两公国进攻,并且迅速占领。

    英国政府可炸了锅了,就连很少插手政治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坐不住了,在白金汉宫召开了高层会议。而会议的结果是,派出海军进入黑海,同时派遣陆军配合法军在陆地上进攻。

    当然了,俄国也不是没有准备,在东正教会的推动下,保加利亚、马其顿和塞尔维亚地区的东正教徒开始暴动,准备迎接俄军进来。

    不过俄军在占领多瑙河公国后进展就不太顺利,然后一头撞向了南墙—锡利斯特拉。

    锡利斯特拉由1.8万奥斯曼士兵坚守,这些人经过欧洲系统性的训练,战斗力有了大的提升。

    缅希科夫命令俄罗斯进攻这座要塞,他们用火炮轰炸要塞,但奥斯曼工兵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前去修补。通常是刚炸开的缺口,工兵后脚就修补完成。

    就算是步兵,两国也是不相上下,甚至奥斯曼士兵在气势上比俄国士兵还高,因为他们是抱着和俄国决一死战的想法保卫要塞。所以作战格外勇敢。

    而在海上,情况就不一样了。2月24日,一支奥斯曼舰队驶入安纳托利亚的锡诺普港,结果直接撞上了由纳西莫夫率领的俄国黑海舰队,双方开始对战。俄军设计了一种先进的炮弹,在穿透土耳其舰船的木壳之后才爆炸,从内部将船只炸得四分五裂。

    在一个半小时后,炮击基本停止了,海面上偶尔有一两声炮响。土耳其舰队船员一半阵亡,大部分舰炮被掀翻,完全被数量和火力占优的俄军舰队打败。一些船只还在燃烧……俄罗斯人欢呼雀跃,他们进入海湾的目的达到了,摧毁了奥斯曼舰队。

    虽然不管从哪方面考虑,他们都应该停火了。如果他们在这时候停火,没人能指责他们什么,但是他们继续向失去战斗力、漂浮在海面的船只开火。俄军的三帆快速战舰驶入海湾,把仍在海面上的船只全部击沉。许多人或是被炮火击中身亡,或是在向海岸逃生时溺水而亡。除了土耳其舰队外,俄罗斯人还向锡诺普湾的土耳其人聚居区开火。尸横遍地,一片废墟,当地居民在战斗打响时,就跟随当地官员一起逃走了。

    锡诺普湾的四千二百名土耳其水手中,有两千七百人被俄军炮火所杀。当地饭馆餐厅成为临时医院,几百名伤员却只有三名医生救治。六天之后俄军才停止炮击,伤员得以被送上船只运到君士坦丁堡。

    而这个消息严重刺激了英国人的神经,他们对陆地上的战斗没兴趣,但任何在海上的战斗都会让他们反应过度。这下,英国全国也要求给俄国一点颜色看看了。

    罗素首相因为不够强硬被议会弹劾下台了,取而代之的是阿伯丁伯爵。这位展示出对俄国的强硬状态,他对英国驻巴黎大使考利勋爵说,对话已经太迟,现在是终结俄罗斯近东海军强国地位的时候了。

    法国方面也支持采取强硬态度,拿破仑三世决心以锡诺普事件作为对俄罗斯采取强硬行动的理由,部分原因是考虑可以借此巩固与英国的联盟,另一部分原因是相信如果不对俄国人的行为做出惩罚的话,那将是法国舰队的耻辱,作为法国皇帝,他对此不能容忍。

    3月4日,英国向俄国宣战。

    3月6日,法国向俄国宣战。

    而这样的举动也激怒了俄国国内的民众,斯拉夫领袖波戈金在给尼古拉一世的信中写到。

    法国从土耳其那里夺得了阿尔及利亚,英国几乎每年都在印度并吞一个公国,而这些都不会影响势力平衡;但是当俄罗斯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时,尽管只是暂时的,却干扰了势力平衡。法国在和平时期占领罗马并驻军了好几年,但那不算什么;当俄罗斯还只是在考虑占领君士坦丁堡时,欧洲和平就受到了威胁。

    为了支持一个可悲的犹太人的谎言,英国向希腊发出威胁,烧毁了它的舰队,那是合法的行动;但是当俄罗斯要求签署一份条约保护几百万基督徒时,却被看作是在近东扩张势力,牺牲势力平衡。在西方国家身上,除了盲目的仇恨和恶意外,我们不能指望还能得到任何东西。它们不理解我们,也不想理解我们。

    尼古拉一世在旁边空白的地方写上,这正是问题所在。

    俄国下令宣布进行全国动员,打算趁着英法没有到达之前拿下保加利亚,然后直插伊斯坦布尔。当然,对于巴尔干的广大东正教徒,俄国也可以利用。

    为了让沙皇接受泛斯拉夫主义理念,波戈金很聪明地从两个方面说服沙皇:尼古拉认为自己承担着保卫东正教的天赋使命,同时他也越来越觉得自己遭到西方的排斥。他声称俄罗斯已别无他路,只有与斯拉夫人携手,因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已经和土耳其人结盟共同抵制俄罗斯的“神圣使命”了。

    波戈金指出,如果斯拉夫人成为敌人,俄罗斯将变成一个二流强国。尼古拉在最后几句话下面划了三道横线:

    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也许比波尔塔瓦和博罗季诺还要伟大。在这个当口,俄罗斯不进则退——这是历史规律。但是俄罗斯真的可以退却吗?上帝会允许吗?不!

    他正在引导着俄罗斯伟大的灵魂,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光辉灿烂的俄罗斯历史上看到。他一定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彼得大帝在东方建立了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巩固了俄罗斯,亚历山大扩大了俄罗斯版图,然后尼古拉把俄罗斯丢给了拉丁人。不,这样的事不能发生,这样的事不会发生。上帝与我们同在,我们绝不能退缩。

    但是,尼古拉对泛斯拉夫主义依然有所保留:他并没有波戈金在巴尔干地区动员大批斯拉夫人组成军队的幻想,在政治理念上他不赞同煽动革命起义,而更愿意从宗教立场上对斯拉夫人的解放运动提供支持。然而,英法越是明确表示反对俄罗斯占领多瑙河流域两公国,他就越倾向于把赌注押在建立一个东正教同盟上,威胁说如果奥地利也加入西方列强反对俄罗斯的话,俄罗斯将支持斯拉夫人起义。

    强烈的宗教信念让年迈的沙皇变得草率鲁莽,不惜牺牲俄罗斯经过几十年的外交和武力才获得的利益,在与斯拉夫人共同一战上孤注一掷。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99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