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150章 颓势

第150章 颓势


从北高加索到南高加索有三条路,第一条沿着里海南下到达巴库,第二条通过中间的山谷到达第比利斯,第三条就是沿着黑海到达苏呼米。

    此时第一条路已经不能用了,第二条也岌岌可危,沃龙佐夫还得分兵驻守山谷要塞防备切尔克斯人。那么就只剩下第三条路还可以继续运送了。

    沃龙佐夫在得到沙皇的批评后抱着病体指挥部署,剩下10万军队被他部署在格鲁吉亚,至少在6月之前可以保住剩下的土地。

    但这样的举动让本地居民更加害怕,地主带着农奴离开,北上前往罗斯托夫定居。第比利斯和旁边的哥里基本都开始走了。

    趁着这个冬天,英国、法国、奥斯曼、伊朗四国继续讨论联盟事宜,同时将条件都说一下,以便作为未来对俄国的谈判蓝本。

    对奥斯曼来说,他就是希望俄国不要再打他们。而对英法来说,从削减俄国土地到保持黑海自由航行都有,最重要的是保护东地中海稳定以及打消俄国扩张的念头。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们在奥斯曼和印度的利益。

    而正好,伊朗的要求完美符合他们的需要。德黑兰要求废除1828年签署的土库曼恰伊条约,同时获得高加索山脉以南的俄国领土,并且还要让车臣人和切尔克斯人独立建国。

    这个要求的确可以让俄国将目标转移到内政,英法可以预想到,俄国内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同时伊朗的俄国仇恨会更加高,为了保护自己,那伊朗肯定会继续向英法靠拢。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利好。

    帕默斯顿为首的鹰派自然是支持伊朗的条件,只是要土地而已,又没有赔款,这对俄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条件了。而且就目前的情况俄国如果不同意,恐怕会损失的更多。

    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加雄伟的计划:波罗的海的奥兰群岛和芬兰归还瑞典。俄罗斯控制下的一些波罗的海沿岸的德意志省份割让给普鲁士。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王国,作为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屏障。但要想实现这样的结果,就必须联合瑞典、普鲁士和奥地利。

    他主张英国应该花更大的力气说服德国人加入针对俄罗斯的战争,因为柏林离沙皇俄国边境不过几天的行军路程,德国居民主要为新教徒,与英国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他们应该很担心俄罗斯入侵。而且从地理上说,德国是一个理想的基地,可以从那里出发将基督教西方从“野蛮”的俄罗斯手中解救出来。

    而拿破仑三世的设想是把克里米亚归还给奥斯曼帝国。他是意大利独立的坚定支持者,相信克里米亚战争是一个机会,能够以此迫使奥地利放弃伦巴第和威尼西亚地区;作为补偿,奥地利可以获得对多瑙河两公国的控制权。但是他寄予最大同情的还是波兰独立运动,这也是法国外交政策最紧迫的问题。因为他认为奥地利和普鲁士可能会同意重建一个独立的波兰,因为这些国家需要在自己与俄罗斯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以应对俄罗斯的扩张企图。

    此时俄军士兵口粮配给已经大大减少,唯一的肉类食品是从死牛身上割下已经开始腐烂的肉做成咸肉,每天都有十几名俄军士兵开小差逃跑。为了提振士气,沙皇下令发动一场进攻。但进攻只持续了三个小时,俄军很快就被打退,损失了一千五百人后,在空旷的乡野上撤退。因为沿途无处休憩藏身,大批兵员因疲惫和寒冷倒下,他们冻僵的尸体就这样被丢弃在茫茫草原之上。

    俄军不仅兵力不足,而且极为分散,在防御上出现了许多薄弱点,当时俄军的120万作战部队中,26万驻防波罗的海,29万三千在波兰和乌克兰西部,12万在比萨拉比亚和黑海沿岸,还有账面上的20万在高加索。

    俄军的防线如此漫长,自己也极其担心联军会取得突破长驱直入,因此制定了一份在1812年战争路线上发动游击战的计划。而这项计划没有取得成功。虽然在基辅附近确实出现了一些农民武装,且有些人数众多,最多达七百人左右,但是多数人以为他们是为解放自己的农奴地位,而不是为了打击侵略者而战。

    当战斗失败的消息传到圣彼得堡时,沙皇已极度病危。他在之前就因流感卧床不起,但是依然坚持处理日常政务。当他感觉好一些时,不顾医生的劝阻,在零下二十三度的天气下,没有穿上冬衣就外出检阅军队。第二天他又再次外出,当晚健康状态急剧恶化,患上了肺炎。

    尽管有医生治疗将他从天堂拽了回来,但目前俄军的情况的确是不忍直视。而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奥地利向两方提出了四点解决方案,包括黑海自由航行,奥斯曼境内的教徒一律平等。

    尼古拉一世表示愿意接受,他意识到一场针对俄罗斯的欧洲大战一触即发,对此担忧不止,因此愿意寻求一个体面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途径。

    英国对俄罗斯的动机持怀疑态度,维多利亚女王告诉外交大臣,在她看来俄罗斯接受方案不过是一个外交伎俩,目的是阻止联军占领克里米亚。女王认为军事行动不应停止,为保证俄罗斯接受四点方案,联军必须夺下塞瓦斯托波尔。

    波兰人也支持发动一场欧洲大战对付俄罗斯。在法英两国资助组建了一支波兰军团,这支军团由一千五百名波兰流亡者、沙皇军队中的波兰战俘和逃兵组成,由英法提供武器。

    由于英国因为缺乏强制征兵制度,无法大规模增加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人,传统上一直依赖外籍雇佣兵,在克里米亚的大批兵员损失让英军更加依赖招募外籍军团。而英国在克里米亚的部队人数只有法军的一半,这意味着在决定联军作战目标和战略上,法国占据上风。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98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