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俄国政权更迭
塞瓦斯托波尔大火是1812年莫斯科大火的翻版,这场大火持续了好几天。当联军部队进入城市时,有些地方还在燃烧。他们看到了一幕悲惨的景象,不是所有的俄军伤员都被撤离,因为人数太多无法运走,有三千名伤员被丢弃在城里,既没有食物也没有水。
而苏呼米的情况也是如此,当塞瓦斯托波尔沦陷的消息传到后,他们也从海上离开了这座城市。伊朗军队只看到苏呼米燃起的火光,那是俄军的坚壁清野,一点都不会给敌军留下。
法国有不少人以为这意味着战争结束了,占领这座俄军军港、摧毁沙皇的黑海舰队一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战争目标,而这些目标现在实现了。
但事实上,从军事角度说,占领塞瓦斯托波尔离打败俄罗斯还差得很远:还需要大规模陆地入侵,占领莫斯科或在波罗的海上对圣彼得堡取得军事胜利之后才谈得上打败俄国。
但此时俄国内部的动乱又加了一把火: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因病去世,享年57岁。
身着军服的尼古拉一世被埋葬在彼得保罗要塞内的大教堂里,这是自彼得大帝以来历代俄罗斯君主坟墓的所在地。他的死,成为俄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在巴黎和伦敦,人们涌向街头庆祝。所有人都以为战争结束了,因为正是尼古拉一世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导致了这场战争,现在他不在了,俄罗斯应该清醒过来,祈求和平了。泰晤士报宣称尼古拉一世的离世是天意,期待联军能够很快取得胜利。在巴黎和伦敦的证券交易所里,股票价格急速上扬。
尽管他们认为战争结束,但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并不打算马上放弃父亲的政策。他很快就公开表示不会接受任何有辱俄罗斯的和平条件,承诺将继续为俄罗斯的神圣使命和在世界上的光荣而战。他再给前方军队的信中写到:“塞瓦斯托波尔不是莫斯科,克里米亚不是俄罗斯。莫斯科被焚毁两年后,我们胜利的队伍行进在巴黎街头。我们还是同样的俄罗斯人,上帝在我们这一边。”
亚历山大制定了一份明年在巴尔干地区发动新攻势的详细计划。在这份计划中,俄罗斯将协助斯拉夫和东正教徒组成党派武装,以挑动民族主义暴动的方式扩大战争规模。沙皇知道法国人已对战争感到疲倦,他知道拿破仑三世倾向和平,因为在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之后,法国皇帝已经实现了取得一场“辉煌胜利”的目标。他意识到不愿意结束战争的是英国人。
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和主战派在扩大对俄战争上有自己的目的,远远超出了克里米亚战争保卫土耳其的原始目标,而是为了永久地遏制俄罗斯,削弱俄罗斯帝国的力量,使之无法与大英帝国抗衡。
他提议继续进行一场泛欧洲规模的战争并同时将战火扩大到亚洲,以钳制俄罗斯的势力。
这一想法已经不再是通过结盟以一批亲西方的国家包围俄罗斯,而是试图发动一场大型战争,从内部让俄罗斯帝国分崩离析。但让他非常恼怒的是,法国和奥地利已与俄罗斯开始直接对话,并且愿意考虑在《四点方案》的基础上接受相对温和的和平条件。
而法国人对帕默斯顿的计划并不太热心。克里米亚战争中,大部分硬仗是法国人打的,所以他们的想法很有分量,不会比帕默斯顿的方案轻。如果没有法国的支持,英国人要把战争继续延续下去,几乎连想都不用想,更别提说服其他欧洲国家参与了,这些国家绝大部分更愿意接受法国的领导。
和平提议送达伦敦,这份最后通牒由法国和奥地利这两个天主教国家共同制定,英国仅被知会了进展,这一点让英国政府感觉受到了冒犯。外交大臣克拉伦登还是一贯的谨慎,他担心法国也许真会单独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如果这样的话,英国人不可能不加理会而独自继续作战。
他成功争取到对和平提议做出一些小的修改:黑海地区中立化将由一项综合条约保证等。但除了这些小修改外,克拉伦登赞成接受法国人和奥地利人制定的和平条件。在女王的帮助下,他说服了帕默斯顿接受这一计划,至少暂时做此表示,以防法国与俄罗斯单独媾和。
沙皇一直处于一种战争心态中,因为拿破仑三世对和平的渴求让他觉得俄罗斯也许有机会争取更好的条件来结束战争,他所要做的无非是让俄军继续保持作战姿态,等待法国国内矛盾激化。
没人能够说服主战的沙皇做出让步。拿破仑三世给亚历山大二世写了一封信,让他接受和平提议,否则如果西方联军恢复对俄作战,沙皇将面临损失半个帝国的危险。有消息传来说瑞典终于同意与西方列强签署军事协议,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个不祥之兆,意味着联军有可能在波罗的海发动一场新的攻势。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也声称,如果亚历山大继续进行一场“威胁欧洲所有合法政府稳定”的战争,他也许会被迫加入西方国家联盟,站到俄罗斯的对立面。
“我恳求你,亲爱的外甥,”他向亚历山大写道,“做出你能接受的最大让步,仔细考虑如果这场残酷的战争继续下去的话,将会给俄罗斯的真实利益、给普鲁士和整个欧洲带来怎样的后果。破坏性的激情一旦被释放出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革命影响,谁也无法估量。”然而,即使是在这些警告面前,亚历山大依然固执己见。
两天之后亚历山大收到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列出了西方联盟的和平条件。沙皇邀请他父亲最信任的幕僚们到圣彼得堡的冬宫召开会议商量对策。在会上,比沙皇年长、头脑也冷静一些的大臣们的意见占了上风。他们提出俄罗斯缺乏资源继续维持战争,一些本来中立的势力现在开始转向西方联盟,冒着与所有西方国家开战的风险行事是鲁莽的。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97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