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对抗
在俄国政府想要赢的氛围下,底层民众终于受不了了。他们觉得沙皇也没多好,加上地主们的压榨,农民暴动越来越多。
而此时俄国国内开始传出一些声音,说的是康斯坦丁原本要准备继承沙皇位置,但尼古拉一世竟然从波兰找了一个女人诱惑对方放弃了继承权。
虽然说是子虚乌有,但在这样的敏感时期有前任沙皇的坏话多少有些动摇亚历山大的地位,沙皇命令第三厅(俄国警察和安全机构)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说父亲坏话的叛徒。
而更要命的是广大农村地区传出的分土地号召,农民实在是太苦了,暴动此起彼伏。在阿斯特拉罕,暴动最终演变成起义。
而领导这次起义的是本地的鞑靼人,他们杀死城中的俄罗斯富商和政府人员,还逮着几个里海舰队军官,他们上岸找刺激的时候被抓住,这下真的刺激了。
他们宣布恢复阿斯特拉罕汗国,领头的自立为可汗,向俄军进攻,里海舰队不得不远离这里,前往新的港口。
这下好了,影响伏尔加河贸易的目标达成了。察里津以南就别想了,而这又反过来打击俄国经济,特别是里海地区。
来到新的一年,俄国的局势比之前更加恶化。圣彼得堡不认真治理高加索的恶果开始显现,求援信如雪花般传到圣彼得堡。
康斯坦丁大公还没有出发,因为集结军队需要很长时间,加上损失惨重让征召工作非常困难,俄军不得不强行征召,但这样的士兵能打仗吗?
而在叶卡捷琳诺达尔,当地驻守的俄军将领直接跑了。底层的士兵也垮了,他们从前线逃亡的俄军口中得知波斯士兵是多么的可怕。一年就拿10卢布,能不跑已经对得起沙皇了。
“没想到有一天,俄军竟然能向我们投降。”
苏莱曼尼有些不相信,毕竟一个军队基本就是打完后投降,他们刚到就投降的还是第一次见。
“我看过这些士兵,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奴隶。身高不够,体质太弱,大部分还不认字。”
他们讨论着俄军的情况,只要打痛俄军的先锋,剩下的就简单了。俄国军队可以说是最差劲的,如果不是因为他遇到的是更弱的人,估计早被人打死了。
伊朗士兵开始在这座要塞周围设立防御阵地,俄军估计很快就会反攻,就算不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调兵,在乌克兰地区还有大量的兵员。就目前的情况,克里米亚地区暂时打不起来。
既然如此,那他们肯定会调拨军队前往高加索。伊朗士兵要马上做好准备。
防御工事修建的不错,战壕、交通壕、机枪阵地,炮兵阵地、观察哨、指挥所都修建的有模有样。苏莱曼尼还亲自观察了一番。
士兵们希望俄军能快点到,其他兄弟都已经获得勋章了,他们还没有。没有激烈的战斗,哪里来的显赫战功,这让他们怎么进步?
在罗斯托夫,当地指挥官格鲁申科得到了康斯坦丁大公的命令:要求他带领军队前往北高加索。
目前他拥有的守军是三万人,康斯坦丁还将顿河附近的大约八万人交给他指挥。根据大公说法,这些都是军队精锐。
但考察后格鲁申科气的差点骂人,这里有一半以上连枪都没打过,而且在这一半打过枪的群众中。还有不少都只是在基本训练时使用过,其中参加过军队的只有不到一半。
而且他们的武器库存也不够了,除了调拨到克里米亚,仓库主管贪污走私,保管不力,现在能用的火炮只剩下20门,炮弹也只够打半个月的。
这样的军队也就能在顺风局发挥作用,要是失败,他们马上就跑。只不过这些话没办法对圣彼得堡那些老爷们说,只要一说就是俄罗斯帝国一定能够战胜敌军,宣传的斯拉夫主义都快能当饭吃了。
没有办法,格鲁申科只能带领十万军队前往,企图用数量来压倒对方。而当看到连绵起伏的阵地工事后,他倒吸一口凉气。他可是知道伊朗军队抵达这里也就两天左右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将修建完毕。
但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位于阵地后的俄军炮兵开启了大战的号角,仅有的火炮为俄军开路。而伊朗这边的火炮不仅比俄军多,威力也比俄军强。
在俄军某个火炮阵地,士兵们正在给眼前的火炮装着炮弹,而军官则在不停的催促:“快点,打趴下这些波斯人,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这个时候一阵低沉的啸声由远至近的处传来,作为担任过多年炮兵职务的这位军官立刻面色大变:“快跑!”
说完后不等士兵反应过来,他立刻向旁边跑去。尽管挡不住直接命中,但是至少能躲过火炮产生的冲击。
而被军官大吼震惊到的士兵,看着军官的举动立刻吓的立刻四散奔逃,有机灵的立刻追着军官跑去。只不过人终是跑不过炮弹,在他们刚跑两步的时候,一发炮弹直接落在炮位边。只听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响起,一门火炮直接解体。在炮位上还没有来得及逃跑的士兵,立刻没了身影。这些士兵连惨呼声都来不及叫出,就告别了这个世界。
作为火炮数量劣势一方,格鲁申科可有些沉不住气。
“不能这样下去,我们火炮完全处于劣势一方。真要等分出胜负,我们获胜的几率并不大。现在马上进攻,要快!”
在两方炮击还在进行的时候,俄军罕见的发起了进攻。伊朗军官赶紧命令士兵开枪。
“开火,快开火。”
子弹打向对着自己冲来的俄军士兵,俄军就像被阻挡的潮水一样,死死的压不过那条无形线。
“不能这么下去了。”格鲁申科一声怒吼,“为了帝国的荣耀,乌拉!!!”
说完后他立刻向伊朗阵地冲了过去,看到军官都这么勇猛,俄军士兵也是立刻跟了上去。而这一些士兵的举动立刻引起了连锁反应,看到有人带队冲锋后,其他指挥官也是做出了一样的选择。于是在战场上,发生俄军全线冲锋的景象。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96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