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224章 去乡村

第224章 去乡村


纳赛尔丁可听不到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怒吼,他只是按照计划视察了大不里士重要的工厂、学校、政府等地。沙阿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

    在沙阿的鼓励下,大不里士的发展更加顺利。一些难题在沙阿的协助下提上日程或者马上解决,记者也是随行拍照,沙阿和民众互动,多么有意思的话题啊。

    “沙阿您先回去休息,等后天就能前往埃里温了。”

    纳赛尔丁在马车上看报纸,上面都是关于他在各个地方的新闻。但感觉还差了点啥。

    “这个距离最近的村子是哪个?”

    虽然不知道沙阿为啥问这个,但还是给出了回答。

    “沙阿,是哈瓦米。”

    “那明天就去那。”

    这是没啥问题的,沙阿想去哪就去哪,政府可不干干涉。但从来都在城市居住的沙阿竟然去农村,这倒是挺新奇。

    纳赛尔丁这次也不仅是去,还给农民们送点东西。什么也不用多贵重,一些基本物资就行。

    第二天,纳赛尔丁带领一众官员来到了哈瓦米村。村长带领村民们在村口欢迎,只有一天的时间,他们能做到这样已经是最好了。

    “沙阿!”

    所有人跪了下来,在传统的君主政治下,平民见到君主是必须要下跪的。而且受大不里士工业化的影响,当地靠着出售农作物生活越来越好。

    “这几年过的还好吧?”

    “一切都好,要不是您的英明,我们现在肯定要背井离乡了。”

    村长说的一部分是为了让沙阿更重视他们这里,一部分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他们这个村庄每个家庭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虽然是从教士那里拿的,但也是有了。

    有了土地,那积极性就高了。而且城市中需要的各种作物也种植一点,村子里不仅修了路,还修建了农贸市场,周围几个村庄都会在这里将他们生产的农作物卖掉。

    在村长的带领下,纳赛尔丁来到了农贸市场。沙阿的到来让当地正在交易的人停止了,他们向沙阿鼓掌表示欢迎。

    纳赛尔丁来到一个摊位前,这里有各种蔬菜,询问了一下价格后就去了下一摊位。

    “这里挺热闹的。”

    “是啊,在休息的时候还会有更远地方的人来这里交易。”

    所有的东西也都送到村民家里,上面还有沙阿的亲笔签名。而在和村民们交谈中,纳赛尔丁也看到了劳动民众的应变能力。

    在土地改革之后,农民要从事一切生产流程。不仅要保证收入,也要保证饿不死。一些农民富裕了起来成为富农,但还有些农民却因为经济实力不行仍然贫穷。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一些贫农就开始联合起来。一起生产,一起出售,在第二年开始他们就积累了不少钱,开始添置农具,并且修建商店专门出售农产品。

    周围的村民看见这个模式可以,于是也联合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小农抗风险能力差和地主兼并土地之间,他们找到了第三条适合自己的路。

    “你们现在的情况证明了伊朗农业的巨大优势,希望这个可以推广到全国。”

    这次的农村到访效果也是很不错,这说明沙阿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地方政府也开始将目光放在农业建设上,毕竟在工业前,土地和农业是最稳妥的产业。

    “沙阿,这是伊斯坦布尔发来的消息。”

    纳赛尔丁打开一看,差点笑出来。“奥斯曼的苏丹就这点能耐?自己没本事还要逼迫大臣想办法。”

    他对奥斯曼的前景感到悲观,虽然奥斯曼创造的文化很辉煌,但可惜是老黄历了,再可惜的是,他是伊朗沙阿。

    “腐烂的身躯开不出新的花,奥斯曼也不会回光返照。”

    纳赛尔丁接着往下看,奥斯曼最近有些不太对劲,伊斯坦布尔多了很多军队。说是从巴尔干来的,准备前往安纳托利亚。

    这就开始对他们出手了,苏丹这能力不行,气量也不大啊。

    “这是眼红了,打俄国打不过;打埃及打不过,甚至打希腊都打不过,真以为大军压境就能赢?”

    现在就是看两国改革的成果了,一个是起步三十年的老牌帝国,一个是改革十年,立国不到百年的新国家。两国终将会有一战。

    虽然说伊朗和奥斯曼的贸易有些困难,但也不是没有。纳赛尔丁的房地产投资项目就挺好的。耶路撒冷城外的盗贼都给肃清了,第一批120个什叶派家庭已经在当地定居,并且还将配套做好了,有医院、清真寺、学校。还花钱买了安保。而在城内,他也是将能买的地方都给买了,包括列王墓。

    不过,由于耶路撒冷也就是宗教价值高,当地的经济甚至还比不上加沙,所以当总督大人开出8万英镑的天价时沙阿没有犹豫,立刻就付了三万定金。还说只要能限制犹太人定居和把土地出售给他,那就再给十二万英镑。

    这样的买卖有些人觉得得不偿失,毕竟这些地方种地都不一定回本。但沙阿不这么想,这片应许之地将来会被一群苍蝇、蚊子、老鼠占领,而在大老鼠的支持下,他们会奴役中东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他这么做无非是提前清除害虫。

    不过,由于沙阿对耶路撒冷的大量投资,当地的什叶派信徒欢欣鼓舞。新月教区被重新休整了一下,并且还配备了学校和医院,这些都是沙阿援助的。

    为了纪念沙阿的大恩大德,当地的逊尼派信徒大量改信什叶派。并且在沙阿生日时举着他的画像上街庆祝,这样的举动都被总督压下了,谁让奥斯曼帝国没钱,只能让他搞个第三产业才能赚钱。

    相比之下,沙阿就非常舍得花钱。不仅是让新月教徒忠诚,就连城内的基督徒和犹太人也比较宽容,只要他们维持目前这个规模就行。如果哪个群体规模增大,那就不要怪沙阿花钱减丁了。

    其实不仅是伊朗,英法俄等国家都在耶路撒冷进行渗透。但进度不如伊朗,因为对方是真的花钱。这样的花法放眼世界都没几个,而比起耶路撒冷,其他地方才是他们的重头戏,自然就更比不上了。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90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