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302章 东非情况

第302章 东非情况


东非,这块和其他地区一起被欧洲成为黑暗大陆的非洲,正在进行最快的发展。从哈丰角到桑给巴尔,一系列工业化的东西都在进入这里,而这都离不开伊朗的推动。

    移民是伊朗最重要的工程,不仅是来自伊朗山区的农民,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牧民也在其中。他们可以获得一块耕地或者牧场,作为他们在新土地上安家落户的基础。这一移民计划不仅缓解了伊朗国内的人口压力,也为东非的农业和畜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伊朗的移民计划也引发了一些社会和文化上的摩擦。新移民与当地居民在土地分配、资源使用和文化习惯上难免产生冲突。伊朗的移民计划还带来了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许多伊朗移民是什叶派,他们的到来使得东非的宗教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什叶派影响力的增加对逊尼派的打击让对方感到忧虑。不过两派都同意的则是对黑人的态度。认为他们缺乏文化和宗教上的“正统性”。

    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言语和行为上,还通过政策和制度被固化。在东非的一些地区,新移民与本地黑人居民之间的婚姻被视为禁忌,甚至受到宗教领袖的公开谴责。

    在这个时代,东非的社会结构依然以部落和宗教为基本单位,外来移民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伊朗移民凭借其技术和资金优势,迅速在东非的农业、贸易和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本地黑人居民则被边缘化,沦为廉价劳动力或被迫迁往更偏远的地区。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农业领域,伊朗移民引入了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方法,大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他们在肥沃的河谷和平原地区开垦了大片农田,种植小麦、棉花和甘蔗等经济作物。这些农田原本是本地黑人部落世代耕种的土地,但伊朗移民通过购买或强占的方式获得了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失去土地的本地居民不得不成为佃农或季节性劳工,为伊朗移民打工以维持生计。他们的劳动条件恶劣,收入微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手工业领域,伊朗移民带来了新的技术和工具,建立了纺织、陶瓷和金属加工等作坊。这些作坊生产的商品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求,还通过贸易网络出口到中东和其他地区。然而,本地黑人居民在这些作坊中只能从事低技能的劳动。他们的劳动成果被外来移民占有,自己却难以分享到工业化的红利。

    在桑给巴尔,这座东非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伊朗移民控制了大部分的香料贸易和港口业务。他们与阿拉伯商人结成联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商业网络,而本地黑人居民则被排除在外,只能从事低端的体力劳动。桑给巴尔的苏丹虽然名义上统治着这片土地,但实际上,他的权力已经被外来移民和商人架空。苏丹为了维持统治,不得不依赖伊朗和阿拉伯移民的支持,这使得本地黑人居民的处境更加艰难。

    桑给巴尔苏丹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限制黑人居民在贸易和手工业中的参与,确保外来移民的经济优势。同时,宗教领袖也通过教令禁止什叶派和逊尼派信徒与黑人居民通婚,认为这种婚姻会玷污他们的宗教纯洁性。这种政策不仅加深了社会分裂,还使得黑人居民在政治和经济上更加边缘化。

    但黑人没有完全屈服,一些部落开始组织起来,反抗伊朗移民的剥削和歧视。在纳赛尔丁湖地区,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拒绝向伊朗总督府缴纳赋税,并试图夺回被侵占的土地。虽然这些反抗行动规模较小,且往往被外来移民和当地统治者镇压。

    在阿拉伯王爷臣服伊朗后,他们也开始在东非进行圈地运动。这些阿拉伯贵族凭借伊朗的军事支持和自身的商业网络,迅速在东非沿海及内陆肥沃地区圈占大片土地,建立起以种植园和奴隶制为核心的农业帝国。他们的行动也加剧了土地争夺的激烈程度。

    他们的圈地手段极为强势。在桑给巴尔和蒙巴萨,王爷们通过贿赂当地苏丹或直接武力威胁,将黑人部落世代居住的土地划归己有。原本以部落共有制为主的土地制度被彻底打破,大片雨林和草原被改造成丁香、椰子、剑麻的种植园。失去土地的部落民要么沦为种植园的奴隶劳工,要么被驱赶到贫瘠的内陆高原。而在索马里沿海,阿拉伯人甚至重建了古老的奴隶贸易网络——他们与内陆部落首领合作,掳掠黑人作为劳动力,用铁链将成群结队的奴隶押送到种植园,重现了中世纪般残酷的景象。

    伊朗则在这场圈地运动中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德黑兰不仅向阿拉伯王爷们提供火枪和火炮,还派遣军事顾问帮助训练私人武装。在肯尼亚塔纳河畔,由伊朗工程师设计的灌溉系统正在改变地貌,原本游牧的马赛人发现传统迁徙路线被水渠和栅栏截断,他们的牛羊因“擅闯私人领地“而频繁遭到射杀。

    宗教矛盾在这场土地争夺中愈发尖锐。在桑给巴尔苏丹的王宫里,什叶派的阿拉伯王爷强迫逊尼派学者修改教法判例,将“开垦无主荒地“定义为神圣义务。阿拉伯伊玛目却在讲经台上宣称:“安拉将土地赐予勤勉者,怠惰者合该失去一切。“这种扭曲教义的说辞,使得越来越多的黑人改信基督教。既然他们不能保护,那就改信别的。

    阿拉伯人的弯刀尚未拭净血迹,欧洲列强的国旗即将插上海岸;伊朗的移民船仍在天际线上浮现,而黑人部落的鼓声正在丛林深处回荡。在这片被鲜血与香料浸透的土地上,旧世界的秩序正在崩塌,而新秩序的轮廓仍笼罩在硝烟之中。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82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