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338章 凯末尔的所见所闻(一)

第338章 凯末尔的所见所闻(一)


联盟对于伊朗吸引本国人打工感到忧心忡忡,伊朗这么做无非是在奥斯曼扶持亲伊朗派。长此以往,奥斯曼会有亡国的风险。但他们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在边境拦着他们吧。

    大不里士是奥斯曼人打工的第一站,当地发达的机械采矿工业有着极为旺盛的人员需求。奥斯曼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赚取收入,这年头,能找到工作已经是不容易,更何况还是在其他国家里。

    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生计和希望。在中央广场的公告栏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临时工信息。找不到长期工作的奥斯曼人就依靠这个过活。公告栏上的临时工信息为许多人提供了生存的机会,而长期工作则为他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今天他们的运气不错,第一军工厂还有附近的机械厂需要大量的搬运工,没过多久,他们就离开广场前去工作,生活最重要。

    “这样的场景,只有在首都才能见到。”纳米克·凯末尔看着来去匆匆的人员,有些感慨。

    凯末尔出身于高官世家,自己是一名政治记者和评论家,鼓吹“自由和祖国”的理念。他倡导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和自治,特别关注公民的政治权利。

    1858年战争后,受到极大刺激的凯末尔决定前往伊朗考察当地的发展情况。第一次他前往大不里士和德黑兰,当地比奥斯曼发达的工业和铁路让他感到震撼。虽然首都的商船来往密集,但比起德黑兰,奥斯曼工商业还处于原始阶段。大不里士是伊朗北部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机械采矿工业和铁路建设在这里蓬勃发展。凯末尔看到,这里的工厂日夜运转,工人们忙碌而有序,与奥斯曼帝国的停滞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次是他第二次来到伊朗,并且准备长期在当地居住。奥斯曼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什么事情都是白搭。

    当然,他对当地的立宪运动也特别有兴趣。大不里士作为伊朗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内部的政治运动也是发展最快。自由党、进步党、复兴党在这里共襄盛举,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辩论。而凯末尔也是倾向自由党的理论,但他烦恼该怎么将理念本土化。

    “这才是美好的社会啊,没有打压,所有人都能自由的生活。出了伊朗,没有哪个国家能有这样的情况。”

    在中东,乃至整个亚洲也是这样。外国人基本上都有特权,但在伊朗,只有和外国友好的情况下有点优惠,其他国家基本上是在伊朗平等待人。至于俄国更惨,在伊朗得小心自己不被打死。要是和以前一样耍横,俄国可不会救你。

    “号外号外,河中风云突变。俄罗斯增兵与我国对峙于锡尔河畔!”

    “我买一份!”

    付了几枚硬币,凯末尔拿起报纸看了起来。头版头条写的就是俄罗斯帝国和伊朗在河中地区陷入紧张局势,因为阿古柏势力的扩张,伊朗也增兵中亚,防止俄国从中摘果子。

    而且根据报纸所说,俄国和伊朗在河中已经增加到十万人的规模。这么多的军队,对于后勤压力可大了。为了减轻后勤压力,两国军队开始争夺当地的资源,如粮食、水源和燃料。这种争夺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真是厉害了,连奥斯曼都不敢招惹俄国,伊朗却做到了。看样子,另一场大战就在眼前,不知道最后谁会赢得胜利。

    凯末尔继续翻阅报纸,发现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铁路到港口,从工业区到城市改造,伊朗的快速发展让他深感震撼。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伊朗经济的腾飞,也吸引了大量外国劳工,包括许多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底层民众。

    伊朗正在建设一条连接国内主要城市和巴格达的铁路。这条铁路不仅将加强伊朗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联系,还将促进贸易和人员流动。还有巴士拉港口的建设,这是伊朗打通波斯湾出海口的重要一步。港口建成后,将成为伊朗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进一步提升其经济影响力。

    巴格达工业区已经吸引了超过100家工厂入驻,其中包括政府投资的军工厂、钢铁厂和机械厂。这些工厂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推动了伊朗的工业化进程。

    凯末尔意识到,不仅是英国式的议会政治可以推动国家发展,一个为民着想的强大中央政府也可以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伊朗的例子证明,高效的政府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崛起的关键。相比之下,奥斯曼帝国的中央政府效率低下,腐败严重,导致国家陷入衰落。因此,奥斯曼帝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离开广场,凯末尔在其他地方转转。大不里士不仅是伊朗最早联通火车的城市,也是第一个接入电报的城市,通过电报局来发送电报,可以极大缩短信息传递时间。一些商人更是愿意在自己家中安装电报,这样可以随时获得最新消息。

    不过凯末尔是发不了了,因为奥斯曼除了首都,其他地方根本没有电报。只能通过送信来进行交流。尽管如此,看看纵横交错的电报线,一股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大不里士的市政府门前,一座现任沙阿的雕像屹立在这里。这是当地的市民为了歌颂沙阿的功绩,自掏腰包修建的。所用白色大理石,经过大量的时间修建而成,沙阿左手叉腰,右手拿着弯刀指向远方,意气风发。在经历了对俄战争后,大不里士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他们几十年来第一次获得了安全。而且还是完整的安全。不用担心俄国骑兵南下进攻,这一切都是沙阿带来的成就。怎么不让人佩服。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79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