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波斯帝国1845 > 第434章 孩子的想法

第434章 孩子的想法


“最近,伊朗没有什么事情吧?”

    “没有父亲,一切都很和平。”

    出访回来的纳赛尔丁和穆拉德一起走进办公室,关于汉志铁路和秦尼斯坦的报告他看了,处理的很好。

    “穆拉德,你说说,伊朗目前的问题有什么?”

    这个问题让穆拉德思考了一些时间,毕竟伊朗太大了,但问题总的来说就是那么几个。他说道。

    “父亲,我觉得伊朗现在还是要保住农业和发展工业。我们的耕地比不过英国法国,更别提俄国了。需要将农业保护起来,来维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

    伊朗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高加索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安纳托利亚山地里的小平原以及河中地区和阿拉伯半岛的绿洲。耕地面积的确是大幅增长,但人口也从之前的2000万增长到现在的3000万。大部分是征服过来的人口,他们基本服从伊朗的治理。特别是土地赎买政策,让沙阿获得了农民的支持。

    穆拉德不太清楚国内的农业情况,但听说耕地少于英法,也少于俄国奥地利,就感觉未来的粮食肯定是需要进口的,要是从俄国进口,万一未来被卡脖子怎么办?

    “是啊,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延伸。但现在来说,还是要发展工业。”

    纳赛尔丁摸了摸穆拉德的头,“我们的耕地总量不足法国的三分之二,更别提俄国的乌克兰了。”

    “知道英国人为什么敢卡俄国的脖子吗?”沙阿突然发问,没等儿子回答便自问自答,“因为伦敦控制着智利的硝石和印度的棉花。工业固然能让大炮更犀利,但若没有稳定的粮食供给,再精锐的军队也会饿着肚子投降。”

    穆拉德这才注意到,父亲的书房里新添了一座青铜雕塑——古希腊的农业女神德墨忒尔手持麦穗,脚下却踩着波斯弯刀。这个矛盾的意象让他突然想通了什么:“所以您批准了土地赎买令?”

    “不止”,纳赛尔丁的手杖在伊朗疆域划过。“各地都需要做好河流和水源保护,尽最大努力来提高水的利用。我们可不是英国,任何资源都需要仔细考虑后才能使用。”

    原来如此,穆拉德总算明白父亲为什么每年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去维持伊朗植树队,并且将3月12定为植树节。鼓励民众去种树,原来是有这样的考虑。

    至于工业就更简单了,总的来说还得是政府鼓励,并且大量投资在教育和科研中。政府财政和王族基金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投入到这两项,而且数额还在增加。

    不过这几年也开始出现成果了,以合成染料为例。帕西化学的沙赫红因为色彩鲜艳,并且耐水不掉色被纺织业大量订购。同时他们还发明出另一种办法,使用后可以大幅降低苯胺紫的成本,之后大量出口,听说差点把英国那位发明者给挤兑的破产。

    此外,石油、内燃机、电力是纳赛尔丁投资最多的项目,石油开始见到利益,另外两个恐怕还得需要几年时间才行。

    “父亲,其实……除了这些,还有一件事您需要考虑了。”

    看着穆拉德扭捏的样子,纳赛尔丁就知道是什么了。“我不在的时候,那些人又上书了吧?”

    穆拉德点头,并找出这份请愿书。果不其然,还是请沙阿立宪的。

    伊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培育出本国一批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他们对政治上获得一席之地的情绪越来越强烈,从1860到现在,每年收到的请愿书可以说是车载斗量。

    以自由党为首,商业联合会议等组织共同组建了国会期成同盟,旨在请沙阿召开国会,实行英国式议会政治。他们开创了《自由报》来宣传自己的思想,并且得到了不少支持。

    不过随着沙阿在全国建立起不可撼动的权威后,自由党改变了战术,提出要协商产生议会。但这让一些人感到不满,他们想要的,是建立一个遵循自由、平等和大臣负责制原则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协商大会,不分阶层、种族和宗教信仰,从整个帝国范围内选出代表参加。从此之后,苏丹和他的大臣们必须对这个大会负责。参照英国的政府体系,沙阿现在拥有的绝对权力将受到约束,他必须遵从整个国家的意见和意志。

    为了抗议自由党的转变,他们联合不满进步党做法的成员另外组建了自由民主协会。但他们只是退出党,但没有退出联盟。在召开国会这一阶段,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政府这边也不是没有帮手,进步党和复兴党一直是支持政府的派别。他们占据着专家会议的大多数,对于他们这种速开国会的需求,则提出以沙阿的意愿为主,在他没有同意前,国会是不能开的。

    “父亲,您看一下自由党的请愿书,我觉得他们说的特别有道理。国民选举代表进入议会,任何事情都需要进行讨论,从而保证最大限度代表民意。议会会帮助您处理部分工作,您也可以不用这么辛苦了。”

    到底是个孩子,这样的请愿书说不定他都同意了。

    “也许吧,任何事情都不是看上去那么美好,既然议会这么有用,为什么会出现国王被杀死的决议呢?”

    “因为……因为他们犯了叛国罪,叛国的人哪怕是国王都要被处死。”

    这小崽子还挺熟悉历史的,看来给他请的教师没有白请。

    “如果这个决议以一票之差通过,不同意的那部分人是不是就不管了?”

    “这……”

    穆拉德被问住了,“既然是作为全体国民的意志提现,那么就必须要兼顾大部分国民的意愿。议会是必须要弄的,不过不是现在,也许……未来七年内就会弄。”

    这样前后不通的话让穆拉德听出后半句来,那就是议会肯定是要弄的,不过时间的话还在考虑。要是让那些人听到了,说不定都得跪下歌颂沙阿的英明。有这样一个倾听民意的君主,他们为什么不会跟随呢?

    (本章完)


  (https://www.bshulou8.cc/xs/5138152/1111069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hulou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hulou8.cc